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突然被偷摸有辦法立刻反應過來大叫制止嗎⋯⋯多數是來不及反應的。 發生性騷擾後,旁人常問當事人:「你有沒有拒絕? 他知道你不喜歡嗎? 」莊喬汝強調,這些問題都是在責難當事人,許多人因此懷疑是自己拒絕得不夠明確,而受到二度傷害。 她說, 真正該做的是詢問行為人/加害者,「對方有同意讓你碰觸嗎? 台灣#MeToo運動爆發後,勵馨基金會、婦女新知基金會等團體聯合聲明:「性騷擾帶來的創傷不亞於性侵害。 」在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教授羅燦煐的研究中,她也發現, 不論性騷擾或性侵害,都擁有不被受害者接受、違反受害者意志的特質,同屬為性暴力(Sexual Violence),兩者間還具有連續性。 Q2:性騷擾者常營造的兩大情境?

    • 修法討論1:申訴依賴公司自治常失靈,是否應有「外部申訴制」?
    • 修法討論2:職場是否能比照校園性騷擾,設立通報制度?
    • 修法討論3:性騷擾被害人往往非第一時間報案,申訴時效是否要調整?

    修法首要需補上的漏洞,是《性工法》申訴制度缺乏外部機制介入的現狀。 勵馨基金會公民對話處倡議組組長郭育吟代表組織受訪,提出應修法讓勞工局也有裁罰性騷擾行為人的實質權力:第一階段被害人向公司申訴後,若對結果不滿意,第二階段可直接向勞工局申訴,並請勞工局針對行為人進行實質的個案調查與罰鍰。 郭育吟表示,可規定公司性平調查至少需一位的外部委員參與、也要求委員具備的專業和性平素養;公司另應有心理諮商、法律諮詢等資源,提供給被害人。勞動部可以仿照衛福部、教育部,搜羅具有處理性騷擾專業的專家,建立人才庫,當企業需啟動性平流程時,就從其中聘請專家。 台北大學法律學系教授郭玲惠則提醒,讓勞工局對行為人罰鍰不一定能解決問題,因為對部分行為人來說,罰錢沒用,如調職等工作調整,才真的有意義,企業無法迴避內部處理的...

    郭育吟分析,「目前的法令是公司做完調查僅『備查』,當事人只要不繼續往上申訴,主管機關就不知道。」相對於校園性騷擾是有疑似案件就通報地方教育局,她認為,職場性騷擾或許不用做到這程度,但可規定公司一旦受理申訴案,就要通報主管機關,主管機關便可以掌握今年有多少企業有人申訴、最終成立或不成立,做通盤檢討。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研究員張晉芬則提出反思:建立通報機制,也有可能令某些主管更傾向吃案。張晉芬2018年曾在數間醫院內進行有關性騷擾的研究,調查3,000多位護理人員是否知悉職場內曾發生的性騷擾、後續如何處理、加害人是否受到處分。結果發現,知悉有職場性騷擾發生者近千位,將近一半都表示性騷擾事件後來「不了了之」。張晉芬主張,應明文規定公司必須公布有性騷擾事件發生與最終懲處,讓大家都知道性騷擾是有後...

    律師莊喬汝直言,一些情節嚴重的性騷擾,對被害人來說是嚴重的心理創傷,「6個月絕對不足以讓一個人從驚嚇,到創傷,到有能力去提告訴,」很多被害人因此喪失救濟管道。莊喬汝提到,在刑事部分,過去已有討論,是否要將性騷擾罪改為非告訴乃論,就不受6個月時效限制,而享10年追溯期。 但性騷擾的犯罪樣態多元,許多不同情節輕重的個案也可能遇到相同困境。社工督導鄭舒容和我們分享實際服務案例,有人是一年前看病時遭性騷擾,當下因沒證據選擇隱忍,但又因這一波#MeToo運動被觸動,才打來向鄭舒容諮詢是否能用法律維護權益;有人是去年在公共場所被故意觸摸臀部,觀察一段時間,赫然發現行為人是慣犯,也襲擊他人,故站出來提起性騷擾罪告訴,但這些個案受害時間都已超過法定時效。 郭育吟提到時效訂立的難點:性騷擾證據搜集不易,若時效...

  2. 2023年7月10日 · 「在我們文化裡,拒絕非常失禮,更不用說強烈的反抗,而對方又是自己的老闆或老師。 」蕪安說出長久以來,各領域權力關係不對等下,在文化與社會框架中,悖離「完美被害者」難以啟齒的幽微經驗: 「不像性侵或暴力,沒有留下傷口,但最可怕是,一長串的試探過程:今天拍妳的手沒有躲,拍拍肩膀,也不躲 ,偶爾抱一下,妳也不躲,那能不能再往下? 一直在往下試探,降低戒心。 當事人可能還在想,是不是誤會什麼? 甚至自我質疑。 身體界線的感受本來就沒有明確標準,當下感到不舒服,如果沒有強烈反抗,她好像感到自己也有責任。 畢業後,當事同學像逃難般遠走他鄉,徹底遠離原本認真耕耘的一切,到國外重新開始另一段人生。 即便不是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同學的經驗像看不見的傷口,長久刻在蕪安心裡,難以癒合:

  3. 2023年6月27日 · 遲來的台灣#MeToo運動,揭開疤痕後怎麼走下去?. 2023年5月台灣#MeToo運動,從政黨開始延燒,社群媒體時代訊息快速傳遞,讓不少性騷擾當事人、見證者打破沉默,道出自己的#MeToo故事,從單一聲音如今變成合唱,這把火已從政治界燒進學術教育界、運動界、商界 ...

  4. 2021年11月21日 · 1. 可安裝Whoscall,過濾來電及簡訊. 電信詐騙橫行多年,提供手機來電查詢服務的Whoscall,可讓使用者快速辨識來電者身分和風險,協助判斷是否接聽。 不過由於詐騙集團、商家號碼常更新,Whoscall提醒民眾,別以為下載App就拿了「護身符」,也要記得每週更新資料庫,才能獲得完整保護。 最近Whoscall推出簡訊分類的新功能,讓民眾多一道警覺。 Gogolook軟體與AI數據技術研發總監李彥儒說, 「簡訊」是目前資安防護上的巨大漏洞 ,使用者容易在缺乏防護的狀況下點開連結,銀行為了便民,也會透過簡訊傳送連結和訊息,這都讓詐騙集團有機可乘。 2. +886來電,可能是詐騙. 台灣已在2010年完成修法,如果電話撥自國內,開頭 不會 呈現+886的國際碼,民眾可初步過濾辨別。 3.

  5. 2023年10月31日 · 這集,聽主辦王派宏案的新北地檢署檢察官李秉錡分析,吸金和詐騙有什麼不同?遇到哪些情境和話術,投資人需提高警戒?《報導者》記者孔德廉則分享,多米尼克為何開始受到跨國犯罪者們的「青睞」?投資入籍計畫有哪些漏洞?

  6. 2023年6月7日 · 曾有一位被害者她姊夫說偷拍了她與戀人性關係的影片並將之散布在網路上這是謊言),這位被害者深信不疑於是過了8年彷彿是姊夫奴隸的日子後來就連其實根本影片沒有被散布在網上的客觀證據放在她眼前依舊無法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