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2月21日 · 1. 飲食習慣的改變其實容易造成情緒與注意力的波動,甚至可能影響生活與工作,這是斷食法減重最最遇見的問題。 斷食應要循序漸進,不宜太激烈,重點應該是養成可長久維持無負擔的生活飲食習慣。 會有人急於求成,過於嚴格限制自身攝取的熱量及營養素,反倒讓身體及精神一直處於饑餓的折磨,除了會營養失衡,更不利長久維持。 2. 斷食法因較長時間的禁食,常會導致進食期間的報復性進食,反而攝取更多的熱量。 想要成功減重,要提到最重要的關鍵就是,除了熱量平衡外,建立起可以健康輕鬆且可長久維持的良好飲食習慣,才不會陷入曾經擁有,卻一直不斷在反覆減重的窘境。 雖說我們都知道必需攝取的熱量要小於需求,但總是忍不住口腹之慾,或是覺得怎麼吃都吃不飽的困擾,這時又該怎麼辦?

    • 減肥迷思1 : 碳水化合物會讓人發胖?
    • 減肥迷思3 : 所有脂肪都對人有害?
    • 減肥迷思4 : 節食會幫助減肥?
    • 減肥迷思5 : 瘋狂運動就一定能瘦?
    • 減肥迷思6 : 熱量相同吃什麼都可以?
    • 減肥迷思7 : 只吃單一食物就能減肥?
    • 減肥迷思8 : 相信體重計上的數字?

    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是身體所需的三大常量營養素。然而,許多人認為碳水化合物是減肥的大敵。事實上,攝入過多的熱量,無論其來源如何,都會導致體重增加。一些研究更顯示,低碳水化合物飲食在減肥方面與低脂飲食一樣有效。 碳水化合物是身體重要的能量來源,完全不攝入碳水化合物對於減肥來說並不是必需的。正確選擇碳水化合物才是關鍵。可以選擇全穀物、水果和蔬菜等複合碳水化合物,捨棄白麵包和含糖飲料等精製碳水化合物,將可以幫助減輕體重並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多年來,人們認為脂肪是減肥的罪魁禍首,應該避免。然而,某些類型的脂肪實際上是對人有益的。健康脂肪如堅果、種子、酪梨、鮭魚等可納入飲食中,為身體提供重要的營養素,例如omega-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的作用,抑制身體的發炎反應,對於腦部發育、心臟和免疫系統都有好處。

    許多人認為節食是一種有效的減肥策略。然而,這是一個常見的減肥誤解,實際上會適得其反。當人節食時,身體會進入飢餓模式,這會減慢新陳代謝並導致身體更趨向儲存脂肪。此外,節食會導致人容易因為受不了而暴飲暴食,這將會破壞減肥努力。從長遠來看,節食對減肥是更加不利的,也是復胖的元凶。

    運動肯定對人體整體健康有益,但瘋狂似運動不一定能減肥。事實上,飲食在減肥方面的作用比運動大得多。要減肥就需要創造熱量赤字,這意味著吃入的熱量要少於消耗的熱量。這可以通過飲食和運動相結合,或僅通過飲食來實現。 在進行瘋狂的運動可能會幫助燃燒熱量,但可能不足以產生減肥所需的熱量赤字。而且,人們在進行劇烈運動後可能會吃進更多的熱量,這抵消了運動過程中產生的任何熱量赤字。 另外,如果個人飲食不良,進行瘋狂運動並不能保證體重減輕。健康的飲食對於減肥至關重要,再多的運動也無法彌補不良的飲食選擇。因此,想減肥成功,運動只靠三分,飲食則占了七分。

    雖然卡路里是一種能量單位,但不同類型的食物會對身體產生不同的影響。熱量的攝入總量對減肥很重要,但這些攝入的熱量的品質同樣重要! 飲食中含有大量加工食品和糖分,即使你總體上攝入的熱量較少,還是會導致體重增加和許多健康問題。相反,攝取營養豐富的食物,例如全麥、瘦肉蛋白、水果和蔬菜。這些食物不僅可以幫助你減輕體重,還可以為身體提供重要的營養素。 例如,一個100大卡的蘋果比100大卡的蘇打水更有飽腹感。這是因為蘋果含有纖維,可以減緩消化並幫助產生飽腹感。另一方面,蘇打水含有糖分,會導致血糖飆升,讓人很快又感到飢餓。因此,在食物的選擇上就是減重的關鍵。 選擇富含蛋白質、纖維和健康脂肪的食物可以長時間保持飽腹感和滿足感,從而讓飲食控制更容易堅持下去。 另一方面,含糖量和精製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的食物會導致...

    某些食物可能具有某些減肥特性或熱量比較低,但僅依靠一種食物並不是可持續或健康的減肥方法。事實上,過分關注一種食物可能會導致營養缺乏和其他健康問題。有效和可持續的減肥通常涉及改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規律的運動鍛煉和充足的睡眠。

    減肥僅僅依靠體重秤上的數字往往會產生誤導,以下是幾個原因: 體重會根據身體的水分變化而有波動。鈉攝入量、荷爾蒙變化和脫水等因素都會影響身體的水分平衡。這意味著即使沒有增加或減少任何脂肪,體重也會在短短幾天內發生幾公斤的變化。 如果人經常鍛煉,可能會在減脂的同時增加肌肉質量。由於肌肉比脂肪重,即使已經減掉脂肪並變得更苗條,但可能不會看到體重秤上的數字顯著減少。 體重秤上的數字不會區分肌肉、脂肪、骨骼或器官組織。因此,有可能擁有健康的體重,但身體成分仍然不健康。 張家祥表示,總而言之,這些減肥的錯誤迷思,實際上會阻礙減肥進步,且更難實現目標。通過了解這些誤解並養成健康、可持續的健康飲食和生活習慣,才是持久減肥成功的祕訣。 文章來源:https://ricky.tw/all/misconcepti...

  3. 2023年6月19日 · 中醫師鄭伊倫提到,有些病人不需要特別加強代謝的部分,單純使用中藥調整體質,將體質調整回來就會自己慢慢變瘦,但有些人減重會有「卡關」的情況,這時可能就會加強一些代謝藥,增強心臟、內分泌代謝功能。 中藥調理 VS. 埋線、針灸 治療有何不同? 除了中藥調理體質外,也有埋線、針灸等減重方法。 中醫師鄭伊倫提到,埋線、針灸等,對身體來說是一個外來物的入侵,此時身體會驅動一些類似免疫功能的反應,以埋線為例,身體為了消化埋入的線,會順便消化掉周邊的一些脂肪。 因此,在進行埋線、針灸等治療時,中醫師會選擇脂肪較厚、較多的地方,以及能抑制食慾、利水消腫、增強代謝等減肥相關的穴道,進行治療。 不過,中醫師鄭伊倫表示,埋線、針灸等比較屬於局部性雕塑,而且脂肪有可能會回填到埋線或針灸的地方。

  4. 2023年11月29日 · 1. 飲食運動. 「變胖容易減難」,減原則為少吃多動,限制攝取高油高鹽高糖等高熱量食物,同時改變生活型態,搭配規律運動。 體重只要減輕,三高也能隨之改善。 2. 減手術. 一旦BMI≧37.5度肥胖,或BMI≧32.5且合併高危險併發症患者,健保有給付減手術。 根據美國減代謝外科醫學會(ASMBS)及國際減代謝外科醫學聯盟(IFSO)2022年發表「最新外科治療建議準則」,亞洲人BMI> 30kg/m2、及BMI>27.5-29.9kg/m2合併相關併發症,符合手術治療條件。

  5. 2023年6月19日 · 中醫師鄭伊倫提到,常見導致肥胖的體質大概可分為4項,分別為「脾虛濕阻」、「胃熱濕阻」、「肝鬱氣滯」、「氣血兩虛」。 後天體質1-脾虛濕阻 常見下半身肥胖. 「脾」在中醫來講,有偏向消化、調理水分的功能,中醫師鄭伊倫表示,中醫所說的「運化水谷、水濕」就是指消化並把水排掉的動作,而這個部分是「脾」負責的,脾虛就沒辦法排水,便會造成「脾虛濕阻」。 中醫師鄭伊倫指出,「脾虛濕阻」的人通常下半身較肥胖,有下半身水腫狀況,並常合併有一些腸胃道問題(如:不想大便、吃生冷食物就拉肚子),這是因為有太多痰濕、水濕卡在消化器官,造成腸胃道以下有比較多的堆積,而「脾虛濕阻」通常是因為以下原因造成的: 長期久坐、不想動. 體質偏濕冷又吃較多生冷的食物. 後天體質2-胃熱濕阻 食量大、皮膚易出油長痘痘.

  6. 2024年4月30日 · 賴仕原醫師表示,一般維持健康體態的減重是透過飲食或運動等方式,來縮小體內的脂肪細胞體積,不影響脂肪細胞數量;抽脂是透過侵入式手術抽除脂肪,減少局部脂肪的數量,進而達到「局部雕塑」的效果。 如果BMI過高者,會建議先進行全身性的減重,待體重降低到一定程度,若有局部不滿意的地方再藉由抽脂手術雕塑,來達到理想的體態效果。 不過抽脂過後也並非一勞永逸、不會復胖,如果治療後仍經常暴飲暴食、不忌口,還是有機會讓脂肪長大而復胖,所以持續維持正常生活作息、飲食與運動的習慣非常重要。 現代職業婦女面對事業與家庭雙重壓力,可能導致睡眠與飲食不正常,甚至透過吃來排解壓力,加上又懶得運動,那該怎麼辦呢?

  7. 2023年7月17日 · 醫師曝「這方法」最適合懶人. 心理飢餓也就是所謂的「情緒飢餓」。. 陳建名醫師指出,前往門診尋求減治療的民眾超過8成都屬於情緒飢餓。. 夏天到來,穿著上想清涼一下卻又怕肥肉跑出來見人,許多人因此追求快速或局部瘦身,想透過儀器進行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