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6年11月3日 · 陽明,名字是守仁,字伯安,陽明先生是世稱,因他在故鄉陽明洞築室之故。 他是明中葉時期的人物當時朱熹的思想是社會的主流陽明學說出現基本上是一個反傳統的姿態。 王陽明和許多文人一樣,被貶官到貴州,但他也在這裡完成他最重要的思想,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龍場悟道」。 他最有名的思想,就是提出「致良知」的說法,讓一切價值根源回到人的內心,而非朱子的「讀書窮理」。 陽明後學有很多比較激進的思想,跟現在的社會議題其實都大有關係,如兩性平權、情慾解放、經典去神聖化等等。 我常常覺得有點可惜,現在的教材不太選這些比較激進的文章。 其實這些文章都很有討論價值,比起一些強調人情世故的敘事、抒情文,這些文章或許更值得被放在國文課的選文之中。 王陽明跟台灣也有關? 老蔣原來是王陽明粉.

  2. 2017年6月3日 · (本文經原作者 葉高華 授權轉載自部落格「 地圖會說話 」,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臺灣七大都市傳說之三:學校以前都是亂葬崗 〉。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從小我們就會聽到許多恐怖的都市怪談,例如據說學校以前不是亂葬崗就是刑場,所以有很多「魔神仔」非常陰森,學校的鬼故事也特別多,這是真的嗎? 如果認真查找史料、翻閱地圖資訊,還真的可以看出點端倪……就讓地理專家告訴你答案吧! (責任編輯:林芮緹) 準建築人手札網站 Forgemind ArchiMedia, CC Licensed. 文/ 葉高華 (臺灣大學地理學博士,現職中山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很多人從小就在學校聽過一些可怕的傳說,像是上廁所時有手從馬桶裡伸出來幫你擦屁股之類的。

  3. 2017年11月3日 · 報橘. 為什麼身分證字號這個字母被廢除了?. 原來又是以前老師沒教給我的歷史. BO 享讀沙龍 2017-11-03. 【為什麼我們要挑這本書:《 臺灣沒說你不知道 》】. 身分證字母Y當時因為蔣中正官邸位置以及當時陽明山管理局擁有行政權限的關係被單獨拉出來 ...

    • 兒童讀經班的提倡與弟子規的推崇
    • 建構而來的僵化道德教育
    • 對讀經的過度期待
    • 讀經班用意良善但早該改制

    《弟子規》作者為李毓秀,山西康熙年間秀才,此書為其所編寫之童蒙書,後經賈存仁修訂方定名。然仔細讀來,此書無論內容文字皆非上乘,是以其人其書皆不見顯揚。那麼這本書何以成為當前聖典呢?遠因出在王財貴教授提倡的兒童讀經班。 上世紀九零年代,王教授主張兒童要大量背誦經典,而且不用解釋,如此便可內化成賢,因為理論簡便,接下來此說風行草偃,大量宗教團體基於道德教育之出發點,亦大舉投入物力人力鼓動,在台灣常見的就是淨空法師、一貫道、福智基金會等教團。 他們印製好了教材、準備好了師資志工、辦理了大量活動和讀經班,這大風就這麼一路吹入了各級學校,不少基層老師可能來不及反思,再加上近年閱讀教育推廣,也就樂得順勢配合。聲勢之大,連對岸中國都跟著擺動,隨著國學熱,近年蔚為顯學。 這種只背不講的教育,要的就是本簡單易...

    我不能說他們的「用意」是錯的,但是他們對當代困境的「問題意識」跟「解決方法」卻可能有誤。 道德不是問題之因,也不是解決之道,更不可能被規訓而成。一個人的思想跟行為,必須經過倫理學思辨才能成形,先搞定「為什麼該這麼做」,才能導出「該怎麼做」,偏偏《弟子規》在這部份付之闕如,劈頭就來個「弟子規(乃)聖人訓」,孔子知道應該會火大到彈出來。 我們回去看看《論語》,裡面皆是情境討論教學,面對一個真實或假設的前提,師生共同思考,孔子擔任的也只是引導,這位老師溫暖而舒闊,課堂充滿討論思辨的氣氛,絕對沒有板起臉來擺起「林北聖人也」的架子。 況且九流十家都不是什麼乖寶寶,他們都覺得世界有問題,可是都沒有先例提供答案,能靠的只有自己,他們以身心跟所處時代辯詰搏鬥,是為了活得有意義,並不是要成為後代的什麼規範。 ...

    我們早就該問為什麼了!我甚至在自我檢討為什麼這麼晚才開始發聲! 對兒童讀經教育和《弟子規》的反思,今天人渣文本也出手了:見蘋果社論《弟子規與龜弟子》 目前整個社會對於讀經風氣的「寬容」或期待,是因為覺得提昇(拯救)道德,真的能改善困境與亂象。但我們也應察覺,當代問題之複雜,不能過於簡單歸因。 我的擔憂是,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氣氛裡,一早就發現教育跟生活脫鉤的孩子,讀經對他來說就是培養虛以委蛇的表面功夫,就跟我們以前讀三民主義、青年十二守則一樣。 茍若子弟真的受其陶成,並形成價值觀,那麼在未來恐會遭逢更多的困惑甚至掙扎,因《弟子規》能涵蓋的範圍太小,而且當代社會之軌道已經不在其規劃邏輯裡運行,比如我還挺想知道《弟子規》能如何看待或解釋公民運動。 單一價值觀很容易只尋求簡單解、無上解,成為「接受問題...

    簡單整理起來,我們初步應該針對的問題有: 1.《弟子規》是儒家傳統經典嗎,內容就是儒家思想嗎? 2. 《弟子規》強調的倫理秩序是先驗的、放諸四海而皆準、古今不易的真理嗎? 3. 熟讀《弟子規》,與德性養成有必然關係嗎? 4. 除了道德教育,《弟子規》具有文化知識或文學美感的養成效果嗎? 5. 《弟子規》為什麼主要都是宗教團體在推行? 6. 這樣的體系會什麼會這麼輕易的跟學校結合? 7. 只需背誦不用解釋,小孩長大就會懂的理論,為什麼這麼容易被接受? 8. 當代沒有更適合的童蒙教材嗎?為什麼非《弟子規》不可? 請各位家長,或身邊有學齡兒童親友的朋友們先參考,然後多與讀經教育提倡者對話。我寫這篇不是為了否定或對立,相反的是感覺讀經教育或跟慈濟志業一樣,都是台灣民間難能可貴的動能,只是發展至某階段...

  4. 2020年10月28日 · 2020-10-28. 分享本文. 【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有別於傳統制式的教育體制,「自學」是近年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適性發展、有更多時間自我探索,而選擇的教育方式,但自學的成效如何呢?. 本文作者何孟軒現年 19 國中起在家自學現為交大學生 ...

  5. 2022年3月9日 · 文/親子天下. 過去 20 年少子化現象持續惡化,根據教育部統計資料,2000 年至 2020 年全國高中以下學生(含幼兒園)總人數減少 3 成,身心障礙生的人數卻逆勢成長增加 81%,佔總學生人數 4%,相當於每 25 個學生中,就有一位是特殊生。 而隨著 融合教育的推行,近九成特殊生都進入普通班學習 ,教育現況幾乎是「班班有特殊生」。 面對「班班有特殊生」的常態,親子天下於 2022 年 1 月 12 日至 1 月 29 日,邀請 近三年曾帶過經鑑定之特教生的國中小普通班老師 ,填答「融合教育,中小學老師怎麼看? 」線上問卷。 調查共回收 662 份有效問卷,發現推動 20 年的「融合教育」,在教學現場上的執行仍有許多挑戰。

  6. 2016年9月7日 · CO 肥皂箱 2016-09-07. 【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 大家多半都知道《雅量》的哏,也能夠在別人提到的時候接上兩句——但《雅量》並不能交給學生該學的雅量,它所能帶給學生的負面影響恐怕比正面啟發還要多。. 但這篇文章卻顯現了台灣國文課本編選的問題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