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14日 · 現代醫學對高血壓的治療方法包括生活方式改變(如飲食調整、體重控制、適度運動)、藥物治療(如利尿劑、血管擴張劑、β受體阻斷劑等)以及其他輔助治療(如減壓技術、心理治療等)。

  2. 2009年10月1日 · 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 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造成「陰虛陽亢」,或代謝不良而成「痰濕阻逆」,然後 ...

  3. 2022年7月7日 · 中醫治療高血壓以調整患者全身之平衡、改善不適症狀為主,中醫師會依據患者個別體質不同,以「辨證」方式,再配合現代降壓中藥研究「辨病」思路,給予患者最適合的中藥處方或針灸治療,改善不良體質,讓血壓自然漸趨平穩。 中醫看高血壓分3類型. 中醫對於治療高血壓的看法與西醫不同,中醫認為,血壓升高是身體發出的警訊,提醒身體某個部位出現阻礙。 過去古代並沒有血壓計,只能從病歷記載來推測高血壓可能會發生的病症,通常都是由外觀往內推。 中醫將高血壓分成下列3種類型,平時可以多按壓相應的穴位來幫助降血壓。 1.肝火旺盛: 患者責任感強烈、個性急躁,容易「動肝火」,交感神經常處於亢奮狀態;一生氣則面紅耳赤,常有口乾口苦、大便祕結的症狀。 穴位保養:太衝穴。 2.肝腎陰虛:

  4. 2016年12月16日 · 中醫辯證. 高血壓病因多源自肝、腎陰陽不平衡,最常見包括以下幾種: 1.肝陽上亢:常見於初期高血壓病人,主要症狀有緊張、易發脾氣,因為肝火上升而經常覺得眩暈、口乾舌燥,有些人會有便秘問題。 對治方法:潛陽清熱降火,常用藥方為龍膽瀉肝湯、鎮肝熄風湯。 2.陰虛陽亢:患者常焦慮、睡眠不足或品質不好,因此損傷肝陰、腎陰,對治方法:滋陰為主,常用藥方有天麻鉤藤飲,杞菊地黃丸。 3.痰濕阻逆:常見脾胃功能失調,運化能力不好,久了就形成痰濕、痰濁,如喜歡吃冰冷寒涼的食物、經常便秘的人、長期缺乏活動等,對治方法:健脾化濕為主,常用藥方為溫膽湯,並可吃四神湯健脾胃。 4.血瘀:常見攝食過多油膩食物,血脂肪太高,代謝不良,形成經絡阻礙。

  5. 2023年2月8日 · 中醫治療高血壓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藥治療針灸治療推拿按摩等多種方式。 具體治療方法如下,一、中藥治療,中醫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特點,選用具有降血壓作用的中藥方劑,如桑葚、金銀花、菊花、丹參、山楂、五倍子等。 二、針灸治療,針灸是中醫常用的治療高血壓的方法,可以通過刺激穴位來調節神經內分泌系統的功能,降低血壓。 常用的穴位包括太衝、合谷、內關、湧泉、風池等。 三、推拿按摩,通過按摩和推拿可以調節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降低血壓。 常用的按摩部位包括頭部、頸部、胸部、腰部等。

  6. 中醫對治療高血壓的想法和做法,與西醫不大相同。 西醫主要以藥物降低、控制「血壓升高」的症狀,而中醫則是把診治焦點放在「造成血壓升高的原因」上,例如作息不正常、長期睡眠不良,造成「陰虛陽亢」,或代謝不良而成「痰濕阻逆」,然後針對不同 ...

  7. 2023年9月12日 · 防治高血壓中醫拆解常見症狀及治療方法 推介2款健康養生食譜. 吳品新. 註冊中醫師. 日期: 2023-09-12. 分享此文章. 傳統中醫並無血壓一詞,所以也無高血壓病名。 參考現代醫學的高血壓定義,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壓升高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綜合症。 美國心臟協會於2017年11月13日重新定義收縮壓達130毫米汞柱、舒張壓80毫米汞柱以上即為高血壓。 多數患者往往出現併發症後才發現患病,根據血壓高的病人臨床多表現有眩暈、頭痛、視力模糊、疲勞、面紅等症狀,因此高血壓一般會納入中醫的眩暈、頭痛等病證。 多由肝風、痰火、瘀阻、陰虛等引起氣血陰陽失調。 閱讀全文. 41462次閱讀. 中醫 保健湯水 湯水食療 高血壓. 傳統中醫並無血壓一詞,所以也無高血壓病名。

  8. 隨着愈來愈多人對高血壓的認知增加,其對預防和治療的需求更大,人們開始追尋除藥物控制以外的其他方法,有運動療法飲食療法等等,而其中也有不少人轉投中醫的懷抱。 「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 醫學界將高血壓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和「繼發性高血壓」兩大類別;「繼發性高血壓」指的是由其他原因導致的高血壓,例如腎病、甲狀腺疾病或某些肥胖等可追尋的原因,這些高血壓現象只要解決了根本問題以後,高血壓會自然消失,但「繼發性高血壓」只佔高血壓人群中的大約百分之五,而其他百分之九十五,即「原發性高血壓」,正是棘手問題的所在。 所謂「原發性高血壓」,即是沒有明顯病因而形成的高血壓現象。 這種高血壓雖然隨年紀增長會增加患病的機會,但任何年齡,甚至新生兒也有機會出現。

  9. 2021年11月12日 · 現代中醫不認為可以單純針對「高血壓」這個訊號去做治療,卻可以透過改善相關一組症候群 (例如:眩暈、頭痛、頭重、口渴、便秘),高血壓也隨之恢復正常,這一組症狀稱之為「證候」。 在台灣地區,18歲以上的高血壓 盛行率達25.82% ,約有508萬人罹患高血壓。 因此 直接在高血壓的人身上 進行經絡檢測 是最直接觀察「原因不明」的方法 。 以下將中醫分類高血壓的類型,結合經絡型態來加以綜合分析。 1. 肝陽上亢、肝腎陰虛、肝風內動. 中醫最常將高血壓與「肝臟」相關連,這個「肝」不是西醫的「肝臟」,所以永遠雞同鴨講。 中醫的「肝」涵蓋肝經、肝臟、相關臟器、自律神經系統、情緒...等等複雜的「肝系臟腑」。

  10. 高血壓 : 治療. 1. 改善生活模式. 改善生活模式對預防高血壓非常重要,同時亦可作為臨界性及I 期高血壓等心臟尚未有損害的患者的治療手段。. 改善措施包括肥胖人士應減肥。. 飲酒量宜控制在每天啤酒少於720毫升,餐酒少於300毫升或100度威士忌60毫升,女士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