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5 天前 · 03:00. 工商時報 曹悅華 林于蘅 賴瑩綺 姚舜. 禁團令. 兩岸觀光. 目前是先前招攬6月後出發的團還是可以出但禁團令仍在業者不可刊登廣告與促銷蕭博仁對此模糊政策表達反對立場。 圖/本報資料照片. 總統賴清德喊出「觀光立國」,新團隊上緊發條,上任不到兩周就誓言立拚觀光產值破兆。 據掌握,行政院今(30)日將宣布,盡速成立觀光產業諮詢會議,並以今年千萬來台旅客為目標。 對於最棘手的兩岸觀光議題,6月禁團令恐持續,僅開放讓6月之後已成團的旅客仍可赴陸旅遊,惟最終方案仍待進一步拍板。 根據行政院會議程,30日交通部將報告「拓展觀光亮點 帶動兆元產業」。 知情人士指出,長期目標希望觀光產值能突破兆元。 行政院將陸續核定因為地震影響而推出的花東振興補助,預期可帶動近130億元產值。

  2. 2024年4月16日 ·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中國行進入第三天16日赴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總理李強會晤雙方將聚焦在中歐日趨緊張的貿易關係及俄烏戰爭導致的地緣風險中歐經貿爭端延燒之際各項調查陸續啟動最新傳出歐盟最快將在4月中旬宣布對中國醫療器械採購啟動調查。 德國之聲報導,蕭茲15日從重慶轉抵上海,行程包括會見外貿商會代表、赴上海同濟大學參加討論會,並參觀德國企業科思創(Covestro)的綠色創新中心。 儘管中國和歐美國家政治分歧、經貿競合加劇,但蕭茲此行被認為將深化對中國經貿議題對話,預計將在元首會晤後,舉行「中德經濟譫詢委員會」會議。 蕭茲在同濟大學表示,德中互惠合作與對話與日俱增,此行將與中國領導人討論維護和平與安全的問題。

  3. 2024年4月15日 · 習近平. 德國總理蕭茲美聯社.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於14日飛抵中國展開其就任以來第二次訪中行程預計於16日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料將針對兩國的經貿關係以及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角色進行討論蕭茲於2022年11月首度訪中當時為中共20大後不久該次行程短暫實際上僅是一日遊」。 而本次出訪停留時間將比先前更長,為期三日之久,且陣容豪華,不僅率領環境、農業、交通三位內閣部長一同出行,也由西門子、BMW、賓士等企業代表組成經濟代表團隨同訪問。 蕭茲等人於周日抵達中國重要工業城市重慶後,首先參觀了水質監測科研項目和博世氫能發動機工廠,並且於重慶進行遊覽。 蕭茲隨後將訪問中國金融中心上海,並於周二前往北京會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總理李強。

  4. 2024年4月13日 · 路透引述德國官員表示蕭茲將應對中國產能過剩問題推動公平競爭重申不希望與中國脫鉤但強調去風險的重要性預期蕭茲將在與習近平會晤時明確表示烏克蘭戰爭觸及德國和歐洲的核心利益。 另據德國經濟研究所(DIW)日前公布報告顯示,儘管2022~2023年德國從中國進口量下降近五分之一,但化學品、電腦和太陽能電池等品類仍對中國保持高度依賴,「明顯的結構性去風險尚不明顯」。 德國之聲報導,蕭茲在訪中期間,除了就中歐貿易逆差及產能過剩議題提出關切,還將討論俄烏戰爭以及日益緊張的台海局勢。 德方安排大批德企高層隨行,被認為有意將對話聚焦於雙邊經貿。

  5. 2023年6月22日 ·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與德國總理茲(Olaf Scholz)20日於柏林舉行第七輪中德政府磋商,雙邊簽訂一系列合作文件。 茲表示,德國不希望與中國脫鉤,而是期望實現貿易多元化,爭取建立更平衡的全面關係,並強調「去風險」不是「去中國化」。 綜合外媒報導,歐盟國家近期加強在中美角力間的「戰略自主」態度,茲20日高規格會見李強,進行總理會談和中德政府磋商。 李強表示,希望德方繼續保持開放心態,堅持獨立自主,以國際規則為基礎、以契約精神為原則妥善處理有關問題。 李強指出,雙方應大力提升人員往來便利化,加強兩國人文交流。 中方倡議,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今後中德合作的指導理念之一,推動綠色科技、產業合作,探討建立綠色能源產業鏈合理有序的分工格局。

  6. 2024年4月17日 ·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16日結束訪中行程此行一大重點是向中方提出產能過剩問題及俄烏戰爭等影響雙邊關係的隱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蕭茲時表示中德互利合作不是風險雙方要客觀辯證看待產能問題強調中德產業鏈供應鏈深度互 ...

  7. 2022年11月11日 · 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 )11月初率團訪問北京,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成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位訪問北京的G7領導人。 此行在西方國家中引發爭議,但蕭茲在出發前夕的撰文中指出,德國並不希望與中國脫鉤,將繼續尋求合作。 他也強調,此行不會忽視人權和公平貿易等議題,並將表達對台海議題的擔憂。 蕭茲刊在法蘭克福匯報上的這篇文章說,即使國際環境變化,中國仍是德國和歐洲的重要經貿夥伴,德方不希望與中國脫鉤,合作符合雙方利益。 中德關係非處於互惠狀態,包括市場准入、法律確定性、智財權保護和國民待遇等方面,德國將繼續尋求建立對等關係。 中國市場太誘人中德經貿關係外力難撼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