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大雪節氣養生 相關

    廣告
  2. 田原香本月主打星「靈芝滴雞精」限時特價!黃金濃縮比例營養多出15倍,免疫調節、增強好體力。 消除疲勞超有神,快喝靈芝滴雞精!採用日本天皇御用直井靈芝,啟動免疫開關,升級防護力!

搜尋結果

  1. 2015年1月22日 · 2015-01-22 12:27. +A -A. 加入收藏. 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所以人的飲食要順當季節,符合四季交替的自然規律。 只有順應自然遵循四季變化的規律注意飲食調養才能夠防疾病於未然增強體質順應節氣食養. 就像大自然有生長規律,人體也要遵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一年二十四個節氣,溫熱寒涼各有不同,飲食一定要與時俱進! 人體中藏著季節的祕密. 一年分為四季,四季變化形成自然界的氣象萬千。 古人講究「天人合一」,認為人和自然是一個完美的整體,而一年四季氣候的變化,時時刻刻都在影響人體的生理節律,所以人的飲食要順當季節,符合四季交替的自然規律。

  2. 2018年11月7日 · 1142期. 2018-11-07 14:52. +A -A. 加入收藏. 天氣逐漸轉涼每年立冬更是滋補養氣的最佳時節中醫師曾建榮教你善用黃耆當歸等藥材入膳強健養生每年十一月上旬是立冬的節氣所謂「 立冬 應 補冬 」,由於溫室效應,季節更替錯亂,夏季高熱和冬天酷寒一年比一年嚴重。 除了抵禦外在環境,如何增加內在能量,提高適應能力和預防疾病,也愈來愈讓人重視,這就是 中醫養生 的理念「上工治未病」。 《黃帝內經》曾說: 「正氣內存,邪不可干」,如何做到正氣內存? 除了減少精神壓力和體力消耗外,最重要的是能夠「養正」。 養正可以藉由身體鍛鍊,但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運動時間有限,不如把心思放在食物上。

  3. 2021年1月15日 · 健康. 達志. 2021-01-15 17:05. +A -A. 加入收藏. 冬天建議攝取海帶、紫菜等黑色食物,增強基礎代謝率,抵抗寒冷;黑豆、黑芝麻含豐富花青素,抗氧化功能佳,也能益氣活血。 彰化基督教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稼洺說,冬季進補養腎最重要,而「黑色」剛好就入腎。 如果大家在平時的飲食中有細心觀察,就會發現顏色愈深的食物,營養價值愈高,特別是黑色的食物,譬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棗、核桃等,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外,微量元素含量也高,有開胃益中、滑澀補精、健脾暖肝、舒筋活血等功效。 多吃溫補食物 補充充足熱量.

  4. 2012年8月9日 · 最有代表性的藥膳就是清代名醫王士雄的「雪羹湯」,準備荸薺、海蜇(浸泡去鹽)各五十至一百克,煎湯分二至三次飲下,具有養陰清熱的功效,適用於咳嗽痰黃或痰黏難咯,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嗽、淋巴結核和原發性高血壓等症。 體質偏熱的人在處暑時間可以多按摩「風池穴」。 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後頭骨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相當於耳垂齊平。 中醫認為「風池」這個穴位可以治療熱病,具有通竅的作用,可達清熱疏風解表之功。 頸部同時也是膀胱經的上部樞紐,如果能通暢調達,不僅能祛除熱氣火毒,也能幫助清除頭部和臉部的毒素,治療頭痛、頸椎病、頭昏眼花、手部發麻等不適。

  5. 2016年5月26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中醫內科主治醫師卓雨青表示根據黃帝內經所載認為人體是一個小宇宙外界是一個大宇宙人跟環境的磁場會有相應隨著節氣時辰的不同身體也會因應溫度日照而有氣血盛衰陰陽消長的變化進一步說人與自然是相互依存的關係因此發展出季節和時辰養生理論順應自然可健康長壽逆於氣候則多病虛弱。 氣候分六氣.邪氣入侵則致病. 古人認為疾病與氣候息息相關,將變化因素歸納為「六氣」,分別是:風、寒、暑、濕、燥、火, 分布於春夏秋冬之中,這六氣本為自然界現象,如果氣候變化劇烈,或人體在氣候變化時沒有做出相對應調理,則稱為「六淫」,淫有太過、浸淫其中之意,就容易被六氣影響,轉成病邪而侵入人體,使人致病。 先辨體質.再順四時.

  6. 2018年9月21日 · 養生重點在於清熱潤燥應以平補滋陰潤肺為原則飲食宜清淡忌食肥膩重鹹辛辣等食物多吃味酸的水果以符合秋季收斂的特性。 文/張世傑. 中醫師吳明珠指出,秋天是萬物成熟,氣候逐漸從熱轉寒的季節。 此時,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 根據「天人合一」的理論,應遵從大自然的規律去養生,以增強體質,防治疾病,飲食的選擇就是養生的其中一門學問。 秋燥傷肺 吃粥養肺好選擇. 傳統中醫認為,肺與自然界的秋氣相應,秋天燥氣當令,所以燥氣易傷肺,而肺主白色,因此秋天多吃白色食物可潤肺防燥,如白木耳、山藥、杏仁、梨及百合等。 而煎炸、燻烤的食品應少食,因容易令人上火,耗傷陰津。

  7. 2013年11月11日 · 1. 在生活起居方面. 冬天作息應該「早睡晚起」,起床的時間最好在太陽出來之後。 因為早睡可以保養人體陽氣,不會過度消耗,保持溫暖的身體,而晚起可保養人體陰氣。 待日出後再起床,就能避開嚴寒,保持溫暖。 另外要穿衣保暖,特別是頭部,背部,和雙腳和雙手的溫暖。 因為這四處充滿重要經絡穴位,保暖則可保全身陽氣和經絡運行。 室內溫度一般保持16℃~20℃較適合,室內的濕度,一般以30%~70%為宜。 盡量維持空氣流通,不可緊閉門窗或蒙頭而睡,以免造成缺氧。 2. 在飲食方面. 冬季為腎經旺盛之時,而腎主鹹,心主苦,遵循 「少食鹹,多食苦」 的原則,因為鹹多助滲水會抑制心陽氣,苦多會助心陽以保暖。 可多吃羊肉、牛肉、鵝肉、鴨肉、蝦、去皮雞肉、蛋、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