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7年11月1日 · 此後這種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 三官大帝. 三官的誕辰日即為三元日,因此從唐宋以來,三元節都是道教的大慶日子。 唐代三元節由皇帝下敕天下諸州禁屠三日,"令百姓是日停宰殺漁獵"。 由於天官被封為賜福紫微大帝,漢族民間遂將其視為"福神",與祿、壽二神並列。 至於三官神的職掌範圍,宋明以後又自於三清四御的確立,而有所縮小,一般認為掌管人間禍福、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但漢族民間信仰仍然很普遍。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 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 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 故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 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 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神仙。

  3. 的信仰渊源甚古,它肇始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道教承袭了原始宗教、古代宗教的精神文化遗产,故依始之初便将三纳入信仰的神系中,成为治理天地三界的主神。 三图 明代 纸本设色(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三信仰肇始于原始宗教的自然崇拜. 三崇拜,本为氐羌民族的固有信仰。 最早的地官,似为后土。 《国语·鲁语》曰:“共工氏之霸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 ”最早的水官,即为河伯,则为氐羌之祖伯夷。 《海内北经》说:“昆仑虚南所,有汜林方三百里,从极之渊深三百仞,维冰夷恒都焉。 冰夷人面,乘两龙。

  4. 2022年2月22日 · 一般信仰來說,有人神信仰以及自然系的信仰,三官大帝其實就和玉皇上帝一樣,是自然系的神明,將大自然的偉大給神格化,也就是玉皇上帝代表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詞語解釋
    • 記載
    • 職能
    • 奉祀
    • 相關
    • 三官經
    • 三官總誥

    三官大帝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民間宗教信仰之一,屬於道教(中國唯一的本土宗教信仰)尊奉的三位天神。三官大帝,指天官、地官和水官。中國上古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禮儀。《儀禮》的《覲禮》篇稱;「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不過,按古書所述上古祭祀天地水是皇帝的權利,庶民百姓只能祭祖祀灶。

    東漢時,張陵創立正一盟威道(天師道),就以祭祀天地水三官,上三官手書作為道教徒請禱治病的方法。「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南北朝時天地水三官神和上中下三元神合二為一。

    •中文名:三官大帝

    •其他名稱:三元大帝、三元帝君、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宮九府應感天尊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所屬:道教

    •居所:玄都玉京山中雲台山妙緯宮

    •司掌:掌管人間禍福罪罰、天神轉遷、生死輪迴諸事,陰陽救度

    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亦稱“三官”,又稱“三元”,為道教較早供祀的神靈。一道經稱: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在道教神系中,有幾位出現時間比三清尊神還早,且神階很高的尊神,天、地、水三官就是其中之一,其是道教最早敬奉的神靈,亦稱“三官大帝”,“三元大帝”,“三官帝君”。三官大帝的信仰淵源於中國古代先民對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在上古社會,天、地、水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必要條件,沒有它們,人類無法生存生活,因此人們常懷敬畏之心,虔誠地頂禮膜拜。如《儀禮·覲禮》:“祭天燔柴,祭山川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其註疏燔柴為:“升、沉、瘞”祭禮,是天子。

    在國行會同之禮及諸侯之盟神也,晉氐族苻堅和羌族姚萇等篤信“三官”,唐南詔王異牟尋與唐使訂盟時,《盟文》開始“上請天、地、水三官,五嶽四濱,及管川谷諸神靈同請降臨,永為證據東漢中後期,宦官外戚專權,朝野黑暗,人民災難深重,反抗情緒激烈,於是沛國豐邑(今江蘇豐縣)人張陵棄官入川,學道於鶴鳴山(今四川大邑縣境內),並結合中國民間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書,馥革當地民族原有的巫道,開創五斗米道。因其最初主要以道術禱祝和赳鬼,並以符水為人治病,故被稱為道教符籙派,又因道教徒尊稱張陵為天師,故五斗米道以後又稱為“天師道”。五斗米道一方面尊老子為教祖,祭酒傳授老子《道德經》;另一方面以天、地、水為三官,信其能通鬼神,主管病人請禱。

    禱請方法主要見於《三國志·張魯傳》注引《典略》書中說:“書寫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於天,著山上,其一埋於地;其一沉於水,謂之三官手書。”認為三官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即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後來明朝的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九目介紹太守張魯時,就詳細敘述了其祖張陵宣揚三官敬仰之事。此後這種信仰一直盛行到唐代。1982年5月,在河南嵩山頂上發現一通唐武則天時的金簡,內窖即為乞求“三官九府”,為武則天兌罪祈福之用。這正是其一上於天,著山上“請禱法”的印證。另外有一種說法,說三官為金、土、水三官,《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曰:“金為生,候地氣,土為成,候地氣,水為化,候水氣。……故曰三官也。”若將其具體化則是守衛天門的唐、葛、周三將軍,據《鑄鼎余聞》記載:三官俱周幽王諫巨,號天門三將軍,死後為神,各地多有廟。後世也有說三官是指堯、舜、禹。

    《歷代神仙通鑑》雲元始天尊:“復飛身到太虛極處,取始陽九氣,在九土洞陽,取清虛七氣,更於洞陽風澤中,取晨浩五氣,總吸入口中,與三焦合於一處。九九之期,覺其中融合貫通,結成靈胎聖體。正當春一月月望之雷,從口中吐出嬰孩,相好光明。又於秋一月望日,冬一月望夜,復吐出二子。”“皆天地莫大之功,為萬世君師之法”。後來元始天尊吐氣化成“三官大帝”。北魏時,寇謙之改革天師道,清整“三張偽法”,於是將三官與三元相結合。《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四六引《蠡梅集》日:“蓋天氣主生,地氣主成,水氣主化,用司於三界。而三時月之望候之。……三元正當三歸宮,故曰三官也。”故以農曆的正月十五為上元,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

    《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注》卷一《因緣經》:“正月十五上元宮主一品九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炁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同時,劉宋陸修靜還有“三官所執,生、死、苦考自明法曹”之說。又與“三清境相”結合,《元始無量度人上品妙經四注》卷二《三元品誡經說》:“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其中宮名元陽七寶紫徽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高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結黃之清而成,其中宮名洞靈清虛宮,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惜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其中宮號揚俗洞泉宮,一曰青華方諸宮,總水帝揚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還和道教元氣說結合,《雲笈七羲》卷五十六:“夫棍沌分後,有天地水三元之氣,生成人倫,長養萬物。”

    《三國志·張魯傳》稱五斗米道"師君"張魯"雄據巴漢垂三十年",裴松之注引《典略》,言其為病者請禱時,曰:"請禱之法,書病人姓名,說服罪之意。作三通,其一上之天,著山上;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謂之三官手書。"此請禱之法,蓋仿效古代儀禮。戰國成書的《儀禮·覲禮》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瘞。"唐賈公彥疏云:"案《爾雅》云:祭山曰?懸,祭川曰浮沉,……祭天曰燔柴,祭地曰瘞埋。""瘞"亦埋藏之意。

    據《元始天尊說三官寶號經》,此三位天帝之名及其職掌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並稱"得道神仙,皆從三官保舉;下方生人,但持三官寶號,能除厄難"。

    為了推尊此三位天帝,南北朝所出的多種道書,又以兩漢流行的元氣論對其神格進行刻畫。《三元品戒經》稱"上元天官隸玉清境,結青黃白三氣置上元三宮,……總主上真自然玉虛皇皇上帝、諸天帝王、上聖大神";"中元二品地官者,隸上清境,結元洞混靈之氣,凝極黃之精而成,……總主五帝五嶽諸真人,及諸地神仙已得道者";"下元三品水官隸太清境,結風澤之氣,凝晨浩之精而成,……總主水帝湯穀神王、九江水府河伯神仙,水中諸大神及仙籙簿籍"。

    據南北朝所出之《因緣經》等所載,三官大帝的主要職責是於三元日考校人間善惡,給以罪福,曰:"正月十五日,上元宮主一品九氣賜福天官紫微大帝,於是日……同下人間,校定罪福也;七月十五日,中元宮主二品七氣赦罪地官清虛大帝,於是日……同出人間,校戒罪福也;十月十五日,下元宮主三品五氣解厄水官扶桑大帝,於是日……同到人間,校戒罪福也。"《太上洞玄靈寶三元品戒功德輕重經》《太上太玄女青三元品誡拔罪妙經》,即具述三官大帝分設三宮三府三十六曹以考校世人之事。元代所出之《太上洞神三元妙本福壽真經·開明三景章》曰:"三元帝君職任宰御,巡歷考校,凡仙官真人天神地祇,水母三界萬靈君臣人物善惡,悉主隸焉。"

    參考《真誥》及《道跡靈仙記》北陰酆都設六天宮為治府,“人初死皆先詣紂絕陰天宮中受事,或有先詣名山及泰山江河者,不必便徑先詣第一天也。要受事之日,罪考吉凶之目,當來詣此第一天宮耳。太殺天宮主殺鬼,是第二天也,卒死暴亡又經於此也。賢人聖人去世,先經明晨第三天宮受事,禍福吉凶宿命罪害由恬照第四天宮,鬼官北斗君治此中。鬼官之北斗,非天上之北斗也,鬼官別有北斗君以司生殺耳(後段有補:鬼官北斗君乃是道家七辰北斗之考官耳,此鬼一官又隸九星之精,上屬北辰玉君。)。鬼官之太帝者,北帝君也,治第一天宮中,總主諸六天宮。餘四天宮,其四明公各在其中。治二天宮輒立一官,六天凡立為三官,三官如今之刑名之職,主諸考謫,常以上屬真仙司命兼以總御之也,並統仙府,共司死生之任,大斷制皆由仙官。”

    三官信仰興盛於魏晉南北朝,唐宋猶存其餘緒。現存《太上靈寶上元天官消愆滅罪懺》《中元地官消愆滅罪懺》《下元水官消愆滅罪懺》,即出之唐宋間。

    天官賜福

    天官名為上元一品賜福天官紫微大帝,隸屬玉清境。天官由青黃白三氣結成,總主諸天帝王。每逢正月十五日,即下人間,校定人之罪福。故稱天官賜福。

    地官赦罪

    地官名為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隸屬上清境。地官由元洞混靈之氣和極黃之精結成,總主五帝五嶽諸地神仙。每逢七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赦罪。釋放幽冥業滿之靈。

    水官解厄

    水官名為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陰大帝,隸屬太清境。水官由風澤之氣和晨浩之精結成,總主水中諸大神仙。每逢十月十五日,即來人間,校戒罪福,為人消災減厄、解冤釋結。

    天地水三官以正月十五日、七月十五日和十月十五日為神誕之日,道教徒都進廟燒香奉祀,或建黃籙齋、三元齋等道場,以祈福消災。

    三官[Sān Guān]: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1)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

    《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

    《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為司空,以書勛。”

    《孔子家語·正論》:“ 於奚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王肅註:“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勛也。”

    上元天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玄都元陽紫微宮中。部三十六曹。偕九千萬眾。考較大千世界之內。錄籍十方國土之中。福被萬靈。主眾生善惡之籍。恩覃三界。致諸仙升降之私。除無妄之災。解釋宿殃。脫生死之趣。救拔幽苦。群生是賴。蠢動鹹康。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上元九炁賜福天官。曜靈元陽大帝紫微帝君。

    中元地官寶誥

    志心皈命禮

    青靈洞陽。北都宮中。部四十二曹。偕九千萬眾。主管三界十方九地。掌握五嶽八極四維。吐納陰陽。核男女善惡青黑之籍。慈育天地。考眾生錄籍禍福之名。法源浩大而能離九幽。浩劫垂光而能消萬罪。群生父母。存沒沾恩。大悲大願。大聖大慈。中元七炁赦罪地官。洞靈青虛大帝。青靈帝君

    志心皈命禮

    唯三聖人。乃壹太極。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無量品之褒。紫微清虛洞陰。總領功過。賜福赦罪解厄。溥濟存亡。道冠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願。大聖人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 三宮九府感應天尊。

  5. 地官大帝神銜: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虛大帝 職掌:校定世人善惡及赦罪之事 節日:中元節(七月十五日) 地官大帝校定世人善惡及赦罪之事,眾生若能懺悔前非,都可獲得赦免。

  6. 所謂三界乃指「天」、「」、「」三界,三官信仰源於原始宗教中對天、的自然崇拜。 天官的誕辰日為上元-正月十五日,地官的誕辰日為中元-七月十五日,水官的誕辰日為下元-十月十五日。

  7. 2017年9月30日 · 出处. “天”在道教神话却享有极高盛名。 道教中有所谓的“三大帝“,此三即天地官,人,合称”三“又称”三元“─上元,中元,下元,其中”天“大帝为唐尧,”上元“为其圣诞之日,中国民间庆祝上元节的日子为每年农历元月十五号,这一天的庆典活动相当多,从清晨就要准备牲礼祭拜上官大帝,祈求天赐福。 另外,在此充满喜庆的日子,不只祈求天赐福, 从宋代开始更有用“元宵祭祖”的习俗,然后阖家团聚吃元宵,象征团圆幸福。 吃完元宵后别以为活动就此结束,因为到了夜晚还要迎花灯,猜灯谜。 迎花灯,猜灯谜才是上元节的中心活动! 放天灯原本为地方风俗,后来不知怎么流行起来,而其主要目的也是在祈求“天赐福”,所以人们把新年愿望写在天灯上,再施放到天上好让天能够看得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