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當實驗者把年輕力壯的梅花鹿塗上紅油漆作標記時,不論牠跑得多快,都會成為下一波狩獵活動的犧牲品。 在一個不正直的社會中,我們是無法去要求學生正直的,因為自保永遠是演化的第一個目標。 我們整個的教育已經偏差了,品德教育已被各種課程進度擠出了校園,孩子不讀歷史,沒有先賢可來效法;社會不辨是非,孩子沒有典範可來模仿。 最近竟有孩子跟我說他最羨慕劉偉杰(理律律師事務所的資深法務專員,盜賣了客戶委託保管的股票),因為他能從陳長文律師眼睛底下污走三十億,表示他比陳長文還聰明;這孩子還說三十億應該夠花一輩子了,他覺得實在很了不起。 這真是非常危險的錯誤觀念,這孩子沒有看到犯罪的下場,竟認為貪污並沒有殺人,不算壞事,由此可知我們的教育真是偏差至極了。 別讓台灣成為騙子島.

  2. 女兒小五時,李四端希望她出門帶把傘,女兒堅持不帶,做父親的他覺得自己一片善意,卻遭此踐踏,堅持要她帶,兩人僵持了半小時,最後他拿出老子的權威說不帶傘,就不要去」。 現在他終於明白,兩代之間最棒的反而是來自子女反彈的力量,逼得你思考逼得你學習,為什麼他這麼想?為什麼他和你不一樣? 只是,大人常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 李四端兒子從國中開始,就說對唸書沒興趣,從小功課極好的李四端不能理解,孩子為什麼不唸書?後來只歸罪於孩子交友不慎。 但他現在回頭想,其實原因很簡單,孩子書唸不過別人,導致沒自信,可惜大人都忘了自己是怎麼長大的,沒去同理孩子的心情。 更大的遺憾來自錯過。 女兒從小對美術有興趣,去年暑假他們一起討論選科系時,女兒說了往事,他才知道理由。

  3. 女兒現在已是高二生母女倆仍會一起逛街聊天女兒有事她也會提建議但決定權留給女兒。 媽媽,妳已經長大了 「父母不可能跟著小孩一輩子,」陽明大學神經科學研究所教授洪蘭有感而發地 說。

  4. 之前四年級的女兒非常喜 歡,翻來覆去看了很多遍。後來,她上國中了,我把書送給了朋友的小孩,她還 為此生氣,責怪我不該把她最喜歡的一套書送人。 還記得,女兒看完「F5的睡衣派對」時跟我說:「媽媽,她寫的『薇薇』,好 像我們班的一個同學喔!

  5. 50年代有一位女游泳選手,她發願要成為世界上第一位橫渡 英吉利海峽的人。為了達成這目標,她不斷地練習,不斷地為這 歷史性的一刻作準備。 這一天終於來臨了。女選手充滿自信地昂首闊步,然後在眾

  6. 小兒小女長大了,現在小野面對生命的選擇時,兒子女兒反而變成他重要的諮詢對象。 我弟弟小時候和爸爸出門,回程天氣很熱,路上有人賣冰,爸爸問他要不要吃,他搖搖頭說:「我不熱,我不要吃冰。 」回家後我爸爸寫了一篇日記,說孩子很懂事,知道家裡窮,即使想吃仍回答不要。 我弟弟做的選擇,滿足爸爸而非自己的欲望。 弟弟是我這一輩小孩的縮影。 在連飯都吃不飽的年代,生存是唯一目的,怎麼可能讓你做選擇?就算讓你選擇,你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 你以為孩子在做選擇,但是他的選擇有兩種:一種是真的知道自己要什麼;另一種是,他的選擇是為了滿足大人,而非自己,像我弟弟和我女兒就是這樣。 我的兒子女兒和我生存的年代不同,他們從小就有很多選擇機會,但兩個孩子從小在「做選擇」這件事上,反應截然不同。

  7. 談單親子女的教養 . 媒體報導「單親應如何教養子女」時,往往偏重女性單親,事實上孩子跟父親生活的比例更高(與目前的法律規定有關),所以談單親子女的教養,父或母所肩負的責任是相等的。 孩子是無辜的且為獨立個體,父母不可因自己的婚姻而影響或斷送孩子的一生。 至於教養方面應如何著手,筆者提出幾點心得供單親們參考: 注意孩子的內心。 單親家庭的子女,因驟然失去父親或母親,心態的不平衡,絕不亞於當事者。 但一般親友均把焦點放在大人的身上,給予無限的包容與扶持,卻鮮少注意孩子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大人心智較成熟,較易調適自已。 不論好壞,畢竟是自己的選擇。 孩子心靈較脆弱,一切有如晴天霹靂,完全無能為力,無法主宰。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