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桃園孤兒院愛心捐款 相關

    廣告
  2. 一份捐款,可幫助200+貓狗園區和3萬+毛孩,提供更多的醫療與身心照護,幫助牠們尋找下一個家. 全力提供最好的安置計畫,您的愛心給了浪浪們新的機會,我們捐款也捐糧,讓浪毛孩有更美好的明天

  3. 阿公,來呷飯喔!志工馳援修補漏水破損老屋,1919食物包送來溫飽,阿公終於能溫暧入睡,不再孤單. 原來,可以不用再一個人故作堅強…邀您響應「食物銀行」將物資如及時雨送達,讓弱勢孤老重拾幸福

  4. 小額定期捐款即可幫助危在旦夕急需醫療救助的人群。MSF捐款方式:信用卡、便利商店、劃撥等。 無國界醫生致力為受武裝衝突、傳染病、流行病、天災,以及遭醫療體系排拒者提供緊急醫療援助。

  5. 用一點一滴的愛心編織即時的福利網,接住在地有需要的人,讓社區發展形成善的循環。 連結社區內外的新力量,共同面對社區所希望處理的公共議題,邀請您成為我們的「共好人」

搜尋結果

  1. 2017年12月14日 · 讀者投書. 【投書】我在育幼院的13年:體驗多年貧窮、恥感和標籤之後. 作者陳旺德 (右)幼時照片。 文/陳旺德 攝影/陳旺德提供. 「如果人生能夠重來,我希望自己不要再次經歷育幼院的那些日子。 雖然已經離院4年,每每想到自己在育幼院生活的總總,內心都會不由自主地浮現這句話。 13年的育幼院經驗,我希望不再塵封於心底成為每夜的夢魘,而是一個想為同在無望的池畔載浮載沉的機構院童與離院生,爭取權利、燃起希望的信念,這個初衷需要從我個人的故事開始談起。 我出生於清寒的家庭,5歲時母親因為子宮頸病變去世,父親那時超過65歲,與親戚朋友的關係幾乎斷裂,長年靠自己支撐整個家庭。 我們一家總共有五口,包含父親和我在內,另有兄、姊、妹三人。

  2. 心路近5年每年捐贈收入均超過新台幣1億元2022年6月1日心路辦公室的電話此起彼落地響起那一天近百位捐款人打電話告知心路我們接到詐騙電話電話那頭假冒為心路工作人員的詐騙集團會先跟捐款人說出他們在心路每月定期捐贈的金額由於設定錯誤導致被多扣錢並警告民眾今天晚上12點之前如果沒有更改調整的話之後就要被扣款」,部分捐款人聽聞後感到緊張便聽從詐騙集團指令一步步踏入詐騙集團的圈套。 經費有限,資安防護成非營利組織共同難題. 心路公共事務部主任劉又綺坦言,駭客登入後台系統的帳號密碼,取得民眾的捐款資料,讓他們意識到內部使用的資訊系統過於老舊,存在資安漏洞卻不自覺。 心路基金會公共事務部主任劉又綺坦言,個資外洩事件讓他們驚覺組織存在資安漏洞。 (攝影/羅思涵)

  3. 2021年6月29日 · 不送就沒人知道他們的苦──三級警戒下送餐給弱勢家戶有多難?. 送餐志工陳金明將便當送入行動不便的案家屋內。. 對許多獨居或弱勢服務使用者而言,便當代表的不只是一頓溫飽,還是一份關懷,在人際關係疏離的疫情期間,這份溫暖尤其可貴 ...

  4. 2020年4月15日 · 家庭寄養是專業性及社會性的兒童少年福利服務是一種短期有計劃性的替代性的以家庭為基礎的而且重視家族與社會參與的安置措施其乃指兒童親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親生父母無法或不適宜再擔任照顧兒童之責時為確保兒童身心得到健全發展而必須將兒童安置於親生家庭以外之家庭中的替代性照護以等待親生家庭重組後返回的安置措施。 有愛心不夠,首次當寄養爸媽就受挫. 儘管自覺有充足的準備,但第一個寄養孩子讓他們萬分挫敗。 賴季宜說,當先生說想加入寄養家庭時,她的擔憂來自於,照顧孩子的責任重大,「我們真的有辦法好好照顧他們嗎? 」後因先生給了她很多安定感,便同意展開寄養家庭任務。 沒想到,「第一個孩子給我們很大的挑戰,」沈昌毅說。

  5. 2016年6月26日 · 「為孩子的未來作準備」,成了寄養家庭最重要的任務。 「準備」不只是身體的照顧,還有受創心靈的耐心呵護。 「我想要把孩子照顧好,比較大的,要教他們獨立,以後回家了,如果爸媽又情緒不好,至少可以自己照顧自己,才不會又被打、受虐。 比較小的孩子,就是把他們照顧好,看他們一天一天長大⋯⋯好到讓別人覺得這就是我們家的孩子。 」張巧存說。 全然付出的寄養媽媽. 留著溫婉黑長捲髮、身著白襯衫和牛仔褲,47歲的張巧存看上去就像帶著兩個小孩出門的年輕媽媽,但事實上,前前後後,她已經帶過14個狀況全然不同的寄養孩子。 11年來,張巧存發現孩子越來越難帶,身心狀況也漸趨複雜。 她曾帶過一個漂亮的4歲小女孩,平時乖巧,但事情一不合她意,脾氣一來就變另成另一個人:猛踢地板,踢到腳趾破皮、流血。

  6. www.twreporter.org › a › foster-care-system-adoption-flow-andFill 1 - The Reporter

    2020年4月15日 · 「孩子的生父母從沒來基金會看過她。 她叫的第一聲『媽媽』,就是對著我,」王小姐想起往事,濕了眼眶。 收養孩子的念頭漸漸萌芽:「如果我跟先生沒辦法生育自己的孩子,能不能把我們的愛給那些從小失去父母關愛、缺乏家庭溫暖的孩子? 兩年多後,她終於完成所有收養程序,收養了近3歲的Amy。 她翻著記事本,上面密密麻麻記載著收養的經過和自己的心情,手機裡的照片記錄著Amy的成長。 不過小孩恐怕都是天使與魔鬼的綜合體,「Amy快6歲了,這個小屁孩現在常惹我生氣,」她笑說,「但『後悔』不會是我的選項。 愛是耐心等待:漫長的收養過程. 然而,不是每個孩子都像Amy那般幸運。 台灣等待收養的孩子,一年不到3成可以真正找到第二個家。 漫長收養流程,更至少需要1到2年的時間,考驗收養者的耐心和決心。

  7. www.twreporter.org › a › 6-years-after-no-kill-policy-adoptedFill 1 - The Reporter

    2023年4月19日 · 5年近萬收容動物流向民間機構,是公私協力還是公私無力的困境轉包? 在公立收容所收容滿載的情況下,2018年以來平均每年有1,700多隻的犬貓由民間狗場、大量飼養戶或動保團體認養。 圖為位於屏東的台灣愛狗人協會犬舍。 (攝影/楊子磊) 從滿是營養不良而皮包骨、傳染性疾病蔓延的民間狗場轉往公立收容所的黃犬,卻不幸在爆滿的公立收容所中再度受傷濺血。 (攝影/陳信安) 犬隻在公立收容所及民間狗場中轉送,是從未消停的現象。 圖為過去私人狗園被迫拆遷,部分犬隻將被移轉至其他狗場的情形。 (圖片提供/劉盈如) 一籠多犬、收容飽和,是許多公立收容所在零撲殺後的實況。 圖為台北市動物之家的高齡犬隻。 (攝影/楊子磊)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