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針對六十五歲以上長者,莊人祥說,接種次世代疫苗較未接種疫苗者減少八十四%住院風險、較接種兩劑單價疫苗者也減少七十三%至八十三%住院風險。 若擔心副作用,可以Novavax當追加劑,對於BA.1、BA.5變異株同樣可產生抗體。 疾管署官網已設專區彙整各縣市接種資訊,符合條件施打就有五百元禮券或各式宣導品等獎勵。 指揮官王必勝強調,去年至今年三月一日本土累計一萬七一一四人死亡,其中未接種疫苗占四十六%,沒打疫苗風險遠高於疫苗副作用。 另外,國內出現本土猴痘,衛福部長薛瑞元昨回應「增加採購疫苗是必要的」,但如何針對高危險群進行接種、如何界定高危險群範圍,要由專家討論。

  2. 各年齡層的疫苗接種率。(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莊人祥提醒目前疫情升溫,呼籲幼童與長者風險族群接種疫苗,65歲以上重症死亡比例向來是隨年齡增加,6歲以下重症比例較高,90%以上有潛在疾病。提醒這些人要及早接種疫苗

  3. 究竟80歲以上長者被鼓勵施AZ疫苗後,發生猝死的風險有多高?有不同慢性疾病的長者,有哪些人應該?哪些人則不該?接種疫苗當天若天氣過熱,是否會造成脫水,進而引發其他問題?「我不知道這些問題的答案。」 王明鉅質疑,在施打疫苗後24小時

  4. 國內武漢肺炎疫情嚴峻,全台12日起陸續替75歲以上長者接種疫苗,部分縣市甚至以85歲以上長者更優先,但昨天卻傳出10多名80、90多歲高齡長者是接種後隔幾天就死亡的狀況,是否與疫苗有關還有待專家釐清。

  5. 學童染疫多 開放打疫苗聲浪再起 黃立民估計,只要六十歲以上長者接種率達八成、國內有充足抗病毒藥物,就是完全開放的時間點。他也提醒,這波染疫者很多是無疫苗可打的小學生,指揮中心應盡速決定是否開放五到十一歲的孩童接種疫苗

  6. 目前指揮中心已開放50歲以上成人、機構住民、免疫力低下或不全者等對象接種第二次追加劑,即第四劑;尤其ACIP還特別建議尤其65歲以上長者等感染後導致重症的高風險族群應接種第四劑,以降低感染後重症及死亡的風險。 李秉穎強調,目前健康年輕族群接種COVID-19疫苗第二次追加劑尚無實證研究支持,故法評估接種的益處與風險,但以色列針對60歲以上接種第二次追加劑的臨床研究顯示,可有效降低感染後重症的風險。 李秉穎說,尤其過去認為「無敵星星」效應已經不再,打疫苗也是類似的狀況,如果接種的次數比較少,在面對新變異株時,保護能力就會打折扣。 在新冠病毒不可能絕跡的現況之下,總有一天可能會得到,因此長者得趕快去打疫苗,至於哪一個牌子比較好?

  7. 「整體來說打疫苗的好處仍然是大於壞處」陳亮恭認為,群體的免疫力對於疫情至關重要,無論是「壯世代」(65歲以上)或「壯壯世代」(75歲以上),只要是健康、行動自主的人,即便有慢性病也都該去打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