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7月7日 · 加拿大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加拿大. 評論. 陳子軒/那些女孩超行的! 不必代父出征、不必成為「男版明星」,把女性運動員的榮光歸女性. 為何台灣媒體還在用「女柯瑞」形容打破NCAA球員生涯得分紀錄的克拉克? 事實上,歐美女性運動賽事觀眾不斷破紀錄;統計數據顯示亞洲國家女性是在世界競賽奪牌主力,卻處於運動推展邊緣⋯⋯. 2024.3.7. 體育. 中國. 產業. 日本. 外交. 美國. 性別平權. 棒球. 英國. 足球. 世界盃. 澳洲. 加拿大. Long Game. 籃球. 國際兩岸. 48隊怎麼打? 兩年一屆世足賽? FIFA加量又加價的「世界盃改制風暴」 阿根廷和法國「史上最好看決賽」後,世足將從32支球隊擴軍成48隊、甚至要改成每2年一次?

    • 每年一次的「儀式」
    • 因六四而被封的3,500個關鍵字
    • 三分之一的新增字與香港有關
    • 從每個人的動態牆開始,不讓六四消失

    不能說的這一天還是到了。六四這天,傅景華在電話那頭告訴我們,他還沒發現其他的緊縮措施,但有些使用者,已經開始他們每年一次的「儀式」。 「為什麼他們(網友)知道一定會被刪,而且還可能影響自身安全,仍要發出來?不光只是勇敢,後面一定有動機的,」傅景華解釋他開始計畫的原因,這一千多條被消失的訊息告訴他,「他們是在發出訊號,是給國家的,告訴國家這些處理(六四天安門事件)不對,他們不滿國家的做法。」這一千多則內容在網路上的壽命,大多不超過半個小時,從中,傅景華讀出每一年民眾對中國政府不滿的內容,例如劉曉波、或是封鎖天安門廣場等。

    除了「微博視野」的上千張圖片,《報導者》也取得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今日(6月4日)發布的報告,以及2009年開始建檔的清單,翻出在8個通訊、直播平台上(WeChat、LINE、TOM-Skype、新浪UC、YY、新浪Show、9158、呱呱),因與六四相關而被封鎖的關鍵字。 3,500多個被封鎖的關鍵字,有的直接與六四相關,有的是相關的詩、歌、散文。10年間不只是言論控制的技術在進步,使用者也試圖尋找漏洞,把已經被封的關鍵字化成暗語,光是「吾爾開希」,就有10幾種表示方法,如「舞而开西」、「吾ER开XI」;六四也有數百種寫法,包括「螳臂当车八乘八」、「6河蟹4」、「5月35日」、「s1xf0ur」、「32X2」、「VIIV」、「444444事件」 等。一一讀著牆內民眾創作的暗號,會讀出...

    在六四30週年之際,公民實驗室發現被封鎖的關鍵字繼續新增,這不只代表掌控的範圍更廣、暗語的創作更多,他們透過5個月的記錄,發現香港成為管控六四資訊的一個新目標。中國直播平台YY封鎖的關鍵字,關於六四的就新增了306個,其中,約三分之一與香港有關。 「這是10年來第一次,香港成為被封關鍵字的分類之一,」公民實驗室研究員Lotus Ruan告訴我們,這些被視作紅線的關鍵字,有的直接與六四相關,例如是紀念活動發生的地點、組織紀念活動的團體,或是直接與六四相關的人物等,細分的項目連立法會大樓外停車處、長跑隊(六四紀念馬拉松)都被列進去了。 紅線也拉到了不與六四直接相關的其他字眼。例如在香港雨傘運動中成立的團體「流動共學」,或是影片名稱如《伍拾.不變》、《21世紀警察故事》(前者為帶有批判預言意味的電...

    「今年,在香港來說,六四不只是六四。」 傅景華如此描述30週年之際,一場紀念30年前民主運動的活動,如何與其他民意共振。而這也是被消失的3,589個關鍵字和1,256張照片吿訴我們的事:人們在六四當天的「儀式」,用雞蛋砸「網牆」,要讓政府知道,在六四歷史被平反之前,人們會一直記得中國政府當時選擇以武力,將人民逼向了它的對立面。 只是這場記憶能不能被資料庫的建置保存下來?對六四記憶的巨大空白,除了資料庫的提醒,還可以用什麼方式去追尋?這場記憶的戰鬥誰輸誰贏?每到六四這天,每個人的動態牆,不僅是答案,也是行動的起點,更是人們給中國政府的訊號。

  2. 2023年10月26日 · 在檢察官和她的聯手之下,劇情開始翻轉。 翻轉的過程,是政客、媒體人和法律人共同演繹了片尾黃立美的低語:這個世界沒有正義。 惡女長什麼樣子? 誰是惡女? 一個從社會底層爬進奢華生活的弱女子,因為謀生方式甚至是不少人不願意從事的──猶如電影中的網友所說──為老、病把屎把尿,她的金錢來源,便是可疑的? 能因此翻轉生活階級,就肯定涉及犯罪? 烹調高級日本料理的技能,少不得是犯罪的工具? 可偏偏她有不在場證明,沒有任何證據,可以證明她殺了人。 非常反諷的是,一個和她出身完全相反的媒體界菁英、女強人,姿色、能力、社會資源都處於高端的黃立美,一步一步走上了原先鄙夷的那條路。 黃立美從「高尚人」淪落的過程,充滿爾虞我詐的欺騙。

  3. 2023年12月7日 · 2008年,白色恐怖受難者黃溫恭的孫女張旖容意外在國家檔案中發現阿公的遺書,開啟「遺書返還運動」。 《春日的偶遇:白色恐怖、我的阿公黃溫恭與家族記憶追尋》 ,便是她回到阿公生前最後行醫與被捕處──屏東縣春日鄉,開始費時數年所寫的家族史追尋記。 自幼時起,張旖容的心裡始終有個困惑:為什麼在母親眼中學歷等同一切? 她寫下:「我沒有辦法太靠近媽媽,太靠近是會受傷的。 」長期與母親關係的緊張、矛盾、彆扭,在追尋家族記憶的過程中,獲得了一絲緩解。 對於連母親也沒看過的阿公,張旖容也逐步建立起認知:黃溫恭的確對時局不滿,而有改造社會的抱負,進而加入地下黨,「縱然如此,他們的審判仍須受到檢視」──原被判刑15年的黃溫恭,在蔣介石大筆一揮下改為死刑,16天後命喪刑場,葬於六張犁公墓。

  4. 40年前的大膽實驗. 早於1960年代,美國與加拿大就注意到這種情況。 戰後經濟飛速成長,中產階級迅速壯大,但仍有 1 成多 人口在貧窮中掙扎,在越來越富裕的社會,顯得格外刺眼,也成為每次選舉的熱門議題。 更加麻煩的是,政府提供了低收入補助、食物券、育兒津貼等救濟措施,讓一部分人認為,與其屈就低薪工作,拼命加班還不夠開銷,不如失業在家領救濟,讓脫貧的機會更加渺茫;扶貧助弱的良善政策,反而成了變相阻止人自立自強的福利陷阱(welfare trap)。 後來政壇、學界開始討論「保障基本收入」(guaranteed basic income)的可行性。

  5. 皇后的變裝,華麗的對抗. 跟著變裝皇后的48個小時,我們看見了更衣室裡的排灣族服,牆角的直播燈,早起邊化妝邊配著的蛋餅奶茶;也聽見了他們華服美妝背後,那些歌、舞交織而成的「Love show」,如何對抗惡意、讓世界變美,如何紀念他們已離世的跨性別 ...

  6. 2024年5月1日 · 2017年3月13日,巴奈在台北市凱達格蘭大道上拍攝《凱道上的稻穗》封面。 (攝影/陳建維/時報出版提供) 為《巴奈回家:凱道.二二八公園的二六四四天》寫序,是一個艱難的任務。 身為漢人的自己,真的能了解「回家」對巴奈與她的族人的意義嗎? 初識巴奈已是十多年前的事。 當年,在台東卑南鄉杉原灣這片東台灣獨特的美麗沙灘上,被蓋起了「美麗灣渡假村」這個名不符實的水泥怪獸,不僅有環評爭議,而且也罔顧在地阿美族人的意志。 2012年7月最後一週,全台藝文界人士湧入此地,以文件展覽和音樂詩唱的方式,挑戰並抗議這場官商共演的爛戲。 那時我掌管媒體的影音部門,懷著素樸的正義感前來記錄並拍攝這場公民運動,與眾多公民團體和歌手的訪談十分順利,其中也包括了與巴奈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