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4月23日 · 諷刺的是,現年34歲的羅仲寧為了尋找失智迷路的父親,已在街頭狂奔了一下午,好不容易才在父親習慣出沒的公園裡找到他。 此刻,羅仲寧就站在父親的背後。 而父親,已經忘了他是誰。 父子間無盡的追與逃,如兩隻互寫的筆. 在舞台上的都市場景裡,父子拼了命互相尋找。 真實人生,歲月如流,在兒子長大與父親老去的過程中,父與子也在不斷互相找尋,試圖撈起對方在自己這一刻的生命河流中,那稍縱即逝的面容倒影。 他們內心恐懼:「我是不是不夠好、我是否值得被愛? 」他們費了好大力氣探問:「在你的生命裡,有沒有留一個位置給我?

    • 采子 荳荳1
    • 采子 荳荳2
    • 采子 荳荳3
    • 采子 荳荳4
    • 采子 荳荳5
    • 迷因、狗血與陪伴:台語八點檔吸引年輕觀眾的三位一體
    • 「即拍即播」流水線 vs. 跟時間賽跑的人們
    • 協力翻玩:年輕人用社群造出八點檔「邪典」次文化
    • 新世代讓「鄉土劇」迎來二次演化?

    網路社交平台Instagram(IG)有個專頁名叫「台八成果發表會」,裡頭有超過400張的迷因梗圖,素材全都來自台語八點檔。經營者八八(化名)是社工系三年級的大學生,目前IG已有接近2萬5千名的粉絲,她最初也沒想到此專頁能引起迴響。 八八說,台語八點檔常會出現荒謬片段,「大家會吐槽這個畫面怎麼長這樣,或是演員的情緒表達很有張力,看的當下就會想說,我看到考卷的情緒,跟演員拿到DNA報告的情緒是一樣的,」即便現實生活中沒有天天做親子鑑定,戲劇裡的情緒卻可以套用在生活情境,「我會把它們連結在一起做出來,但不會刻意,因為那是很自然而然的東西。」 吐槽和惡搞是看八點檔的特殊樂趣之一。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副教授楊乃女,10年前就研究台語八點檔觀眾的網路行為,她形容這是一種遊戲,透過二次創作得到更多參與感...

    走進挑高的攝影棚,上有滿滿燈光、下有諸多線路,這是電視機的另一邊,觀眾看不見的製造工廠。 台語八點檔的常態是今天拍、明天播,極限時可能還壓縮在同一天裡。為了不開天窗,每日拍攝都有3至4組團隊同步進行或輪流接力,2組棚內、2組外景加快拍攝速度,棚內場景隨著劇情變化拆除或新建。龔美富說,《台灣霹靂火》時代的編組只有現在的一半;此外,為了讓演員拍一次就搞定且利於後製,棚內拍攝都是4機作業,以便捕捉不同的角度和鏡位。 首次接下台語八點檔的演員許明杰,過去也有偶像劇拍攝經驗,但他坦言八點檔的速度跟壓力是其他戲比不上的,「沒有可以給你等待的時間,因為攝影師在等你、導播在等你,所有人在等你,大家只想趕快拍完、趕快下班。」許明杰形容八點檔就像戰爭,沒充足時間準備就得提槍上陣。 軋戲的時候,早上6點出外景,中...

    台語八點檔前進網路戰場是不得不為的策略。 龔美富表示,網路社群討論確實能帶動電視收視率成長,尤其三立八點檔的觀眾群有6成都在55歲以下,是最受影響的一群,「聲量和收視率是成正比的嘛,昨天討論區特別熱,曲線就會特別高,表示年輕人沒有出去玩。有時候八點檔會變成一種話題,第二天上班或上課的時候,就會講到昨天的橋段,熱度就會愈來愈熱。」 關於成為網路討論的熱點,許明杰算是經驗老道,由黑翻紅的滋味他嘗了兩回。 他飾演的顏聖元最初是和女主角戀愛的正派角色,但不討網友喜歡,引來演技不佳的批評,甚至直接到他個人Facebook留言謾罵。台語八點檔演員被網友人身攻擊不是新聞,許多演過「壞女人」的演員都曾因觀眾太入戲而被針對,許明杰說,演正派還被罵得一文不值就很少見了。 網友的「指教」讓他決定來個翻轉,「那時候...

    原本目標群眾是中高齡族群的通俗劇,卻因逐漸綜藝化和網路社群的高互動性,成為年輕世代翻玩的對象,佔比逐漸提高的年輕觀眾讓台語八點檔有了不同以往的形象。 至今仍有人習慣將台語八點檔稱為鄉土劇,即便它從早期描繪台灣鄉土民情的戲劇誕生,如今也有了迥異面貌。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碩士生陳誼安深入分析鄉土劇文本,她指出以2000年為界,台語八點檔有巨大轉向,透過提高中、英文的比例、去除「台味」元素來打造更「時尚」的形象,除了希望把戲劇銷往國際市場,也是為了拓展台灣的觀眾群。 如果說,2000年是製作方由上而下發動台語八點檔的第一次演化,20年後的現在,年輕人的積極參與帶給它第二次轉變的可能,他們由下而上提升了觀眾參與的重要性,讓戲劇為他們的偏好服務。 今年37歲的成遠(化名),大學時就熱衷於台語八點檔,隨著...

  2. 攝影者走進社島村落,記錄當地生活樣貌與反對者的聲音。 在築起堤防、員山子分洪道啟用後,禁建50年的社島有了重新發展的契機,然而政府擬訂的開發藍圖,對部分居民來說卻像一場惡夢,想像與現實的差距在哪?

  3. 2021年4月8日 · 本集專訪有15年經驗的喪禮花藝師翁宜,她的工作,是承接親友們對逝者的回憶與懷念,替他們設計獨一無二的喪禮。 這15年,翁宜目睹了好多的告別⋯⋯

  4. 本篇架構了一個由三角愛情關係所延伸而成的人群互動經驗。 此一進路,則成為其後由男女情愛的經驗模式出發,藉此返照曲折複雜的人倫秩序的另一大書寫題材。 七等生的作品就是以「自傳式書寫」與「人性幽微的探索」為兩大書寫方向。 他的創作對人性敏銳的直覺,尤其對「愛」與「交往關係」的複雜觀察,是其作品具有形上意味的一個要素,也因此能對年輕苦悶的靈魂特別具有吸引力。

    • 采子 荳荳1
    • 采子 荳荳2
    • 采子 荳荳3
    • 采子 荳荳4
    • 采子 荳荳5
  5. 2023年7月7日 · 「阿姨,妳帶我回家好不好?」5歲的豆豆(化名)突然冒出一句話,讓訪視的花蓮地院家事調查官(簡稱家調官)林寶霞感到不對勁,調查後發現,豆豆父母離婚後,上演搶大戰,豆豆成了紛爭下的犠牲品.....。要跟爸爸、還是媽媽?如何察覺孩子的 ...

  6. 2020年12月3日 · 台灣第一位女導演:陳文敏. 此處特別要提及陳文敏女士,她被標示為台灣第一位女性導演。 本名陳粉的她,1920年出生於三重地方望族,接受公學校與私塾教育。 她的作品年份集中於1957至1959年間,包括《茫茫鳥》、《苦戀》、《農家女》、《妖姬奪夫》、《可憐的媳婦》、《乞丐招女婿》等;即便目前沒有拷貝出土,從片名及廣告圖像可推知,這些作品刻畫了悲苦女性的生活,這與導演身為女性有密切關連。 雖為台灣第一位女導演,但陳文敏並非為了一圓電影夢而站到第一線:她原為大明戲院經營者與排片人,而後創立大明影業社,擔任台語片製片人;在拍攝《薛仁貴征東》時與導演發生衝突,被情勢所逼而執起導演筒。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