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4月10日 · 大家對以下這些說法應該都不陌生:企業會為多益成績多少分以上的員工加薪、擁有多益證書對轉職非常有利、很公司面試條件裡都要求多益成績……

  2. 2017年10月16日 · 而吳思瑤會認為台灣英語能力要加強,是因為台灣人多益成績普遍偏低。 她在質詢時提到最新公布的多測驗全球報告,台灣考生平均只拿到534分,遠低於韓國的679分、中國大陸的586分。

  3. 2015年12月18日 · 東大生做筆記的 3 個步驟》這樣「讀」英文,多益 900 分!. 麥肯錫顧問公司、波士頓顧問公司、外商顧問、東大生……每個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 為什麼呢?. 因為使用方格筆記本,有助於整理思緒。. 寫下條理分明的筆記,不但可以清楚整理腦袋中的 ...

    • 真正的數學能力:即使無法解答,也要找出問題的解決方向
    • 以數學為邏輯思考,最重要的是「耐心」
    • 擅長數學的人,大多具備「邏輯性的勇氣」
    • 我們需要的不是直覺,而是用「邏輯」解決難題的能力

    雖然聽起來很像在找藉口,不過數學能力其實並不等於計算能力。我知道在極為優秀的數學家或科學家之中,也有不擅長計算的人。甚至在我印象中,這樣的人反而不在少數。當然我並不打算對我低落的計算能力置之不理,畢竟身為一名數學老師,理當持續鍛鍊計算能力以減少授課時計算錯誤的情形。不過我認為計算能力並不是必備的能力,尤其對大人來說更是如此。因為現在連百元商店都買得到計算機了,而且只要有智慧型手機的語音辨識功能,就算光靠一張嘴也能知道計算的結果。 那麼「快速解答應用題的能力」又如何呢?其實這也不足以構成一個人是否具備數學力的證據。因為只要多接觸各種題型,懂得將問題分門別類,然後套用既定的解法,就能夠快速解答應用題……啊,我這樣說好像有點太武斷了。對不起啊。但數學本來就不是一門講求「速度」的學問。比如說著名的費...

    在現在這個資訊化社會,任何事情都講求速度。人們很容易認為能夠立刻解答問題的人就是「聰明」的人。不過事實真是如此嗎?如果把世界上存在的各種可能性都納入考量的話,應該有些問題是無法立即解答的才對。 實際站上教學第一線以後,不曉得是不是因為孩子們在答題時向來被要求速度,我發現大家愈來愈不習慣思考了。這是一件非常嚴重的事。我認為比起快速作答,深思熟慮應該值得獲得更多的鼓勵。 我有一位朋友 T 君,當年以「筑駒(筑波大學附屬駒場高等學校)有史以來最頂尖的天才」之稱進入東大。我和他相識於以「東大歌劇團」為名的歌劇社團,一年級的時候共同擔任公關的職務。這位 T 君在我和他共同執行社團業務的過程中,真的非常地「深思熟慮」。比如說,當我們要寄送明信片至各大學,通知演奏會的消息時,我只會直接提議: 「反正只要有...

    接下來,我們繼續看第三點「能夠快速解答數學謎題的能力」吧。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數學教師之一的安田亨老師,在《東大數學多拿一分的方法:理組篇》一書中提到: 「頭腦能夠放入數學性事實的容量大小,是『數學好不好』的要因之一。優秀的人腦中都有抽屜,可以整齊地排列順序,即使情況稍微複雜也不至於造成混亂。數學性的一步,步伐是很大的。但不擅長數學的人,容量通常很小。因此習慣一味地把眼前的事物化為公式,無視於整體的面貌,只計算眼前的問題。」 這和我在教授數學時實際感受到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舉例來說,擅長數學的人即使在操作一台無法靠直覺理解的機器時,也會靠著說明書徹底瞭解其功能;相對地,不擅長數學的人大多下意識地排斥沒有說明書就無法理解的機器,寧可選擇像是 iPhone 或 iPad 等產品。當然,擁有優秀的...

    能夠以驚人的速度解開智力測驗或數獨的人,不管任誰看了都會覺得「頭腦真好」吧。事實上,那些人應該具備了靈活的想像力和直覺力(我就沒有這種天賦……)。而許多人似即會因此以為: 「擁有直覺的人就是擅長數學的人,沒有直覺的人就是不擅長數學的人。」 但這觀念其實大錯特錯。來自上天啟示般的突發奇想、連自己都不知道為什麼會有這種念頭的「直覺」,和數學力一點關係也沒有。如果這種東西就叫做數學力的話,那我只能說幾乎所有人都沒有必要學數學了。至少,要在大學的入學考試中合格,或是在工作或生活上需要靠數學式思考來解決問題時,並不需要什麼特別的「直覺」,所以各位可以放心了。我們真正需要的並不是藉由「直覺」比別人早一步找出解答的能力,而是無論碰到多麼困難的問題,都能夠一步一步以邏輯性方式邁向正確解答的能力。 「滴水穿石...

  4. 2015年8月12日 · 學校或許不能承擔更糟的學生越來越多的風險,除非只是過渡期,就算只是短期內學生被二一或三二都會很危險。很學校的輔導員並無積極輔導、滿足一個 D 學生的需要。如果很多 D 就讓大家否定一個學生,這種衡量方式似乎顯得不合邏輯又諷刺。

  5. 2019年1月21日 · 比較新版的 WAIS-IV 調整了題目難度和評分標準,增加到 3.5 個標準差的效度,換算成智商,大約是 152, 再往上效度就會開始驟降。 若以智商 170 來看的話,標準差是 4.67 ,大約是 20 萬人中的前三名,代表這種測驗題目,20 萬人中只能有 3 個人拿滿分,滿分率是 0.0015% ,而且常模必須要大到一億人,這樣才可以產生統計上的效度。 這在實務上是不可能的。 結論:智商 170 理論可行,測驗效度有待商榷. 除了醫學上採用的 WAIS 測驗題組,市面上也可以買到級別比較低的智力測驗,但它信度不足,所以在醫學上並不採用。

  6. 2017年7月24日 · 測量方式. 相較於過去學界勞師動眾、所費不貲的高教評鑑制度,透過資訊公開可以更客觀且簡單地表現出一所大學的好壞。 2015年,隨著 教育部大專校院校務資訊公開平台 的建制,在學務、教務以及財務三大面向上,更多校務資訊被揭露,可以做為大學辦學績效以及學生選校之參考。 相較於國際的各種大學排名,如泰晤士或QS,一般是以研究與學術聲望為主, [2] 本文利用學務、教務以及財務的三項核心指標——新生註冊率、生師比以及負債資產做為比較基準 。 每一個指標,依各學校可獲得的資料平均數計算之後,再轉換成整體公立大學中排名的百分比,即依據大學的相對指標(而非絕對指標)分別換算成積分,滿分為1,再藉三項指標平均數依高到低來進行排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