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7日 · 陸媒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昨天4 公布年度十大網路用語分別為逆行者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帶貨雲監工光盤行動奧利給好傢伙奪冠不約而同和集美。. 在這些上榜詞句中,「奧利給」源自網路直播 ...

    • 認識台式國語的前世今生
    • 行、步、走,最熟悉的陌生詞
    • 奧步、撇步,「台式國語」征服華語圈
    • 踹共、落漆、毋湯,那要不要「接地氣」?
    • 如果失去了語言,我們還會失去什麼?
    • 母語在家學?臺灣內部的語言態度
    • 推薦閱讀

    在禁說台語的年代,不小心說溜嘴,學生得掛牌、罰錢,字正腔圓的國語是最受推崇的標準語言。但曾幾何時,台式國語越來越當道,許多流行字詞也來自華閩交混,例如奧步、撇步不但是本世紀初「台灣製造」,甚至同步影響華語圈! 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蕭素英副研究員,透過古漢語、現代國語、近現代閩南語的語料分析,帶領「研之有物」讀者一同看看台式國語的前世今生。

    「行」、「走」、「步」,身為中文使用者,你說得出有什麼差別嗎? 中研院蕭素英副研究員長年研究閩南語語言學,碩士論文還全程用閩南語口試。她整理上古漢語研究,並透過《廈英大辭典》、明清閩南戲曲以及 1885 年創刊至今的《台灣教會公報》,比較國語、閩南語留下的語意痕跡,梳理出行、步、走的語意地圖。 在現代國語,這三個動詞都有「行動、移動」本義。但是上古漢語裡,「行、步」意指走,「走」則代表跑。演變至今,奔跑之意仍保留在閩南語的「走」(tsáu),但轉變成了現代國語的「跑」。 被繞得頭暈了嗎?先暫停一下,讓我們一一來拆解吧。 首先來看看「行」,上古漢語這個字有「行走」、「道路」等具體意象,也已經出現「德行」、「排行」的抽象意義。 到了現代國語,行走的意思被「走」這個字取代了,只有少數用詞(例如行人...

    但語言學家是如何推知奧步、撇步的身世?如何確定這兩個字詞來自台灣閩南語的影響呢? 「奧步」,閩南語正字寫作「漚步」。從先前的語意地圖,步在國語中沒有招數、手段的意思,奧也沒有卑劣之意;相反地,「形容詞或動作+步」是閩南語的構詞方式,用來形容特定的手段與方法。 奧步、撇步的出現也非常晚近,可以說是在台灣土生土長冒出的。 從這些線索可知,奧步、撇步應是從閩南語「音譯」而來,借用相似音,書寫表達母語意涵。那麼,這幾個「台式國語」如何進入日常語言? 蕭素英檢索《聯合報》的「聯合知識庫」發現,大約 2000 年後,奧步、撇步才明顯見於大眾媒體。 1981 年,《聯合報》第一次出現奧步兩字。報導如下: 當時,奧步不但加上引號,後面還得補充註解做說明!同樣的,撇步首度出現在《聯合報》時,也用括號加註說明(...

    在語言多元、網路時代的影響下,還有越來越多流行詞彙從閩南語轉化而來。 要對方出來面對的「踹共」(tshuài kóng)、出糗或遜掉了的「落漆」(lak-tshat)、為躲避特定人物而連夜逃跑的「跑路」(tsáu-lōo)、表達歉意的「拍謝」(pháinn-sè)、表示不應該的「毋湯」(m̄-thang)。 蕭素英分析,奧步、撇步是新造詞傳達母語意義;跑路、落漆則是擴充原本字義,轉成母語用法。這些都屬於「借詞」。 借詞在各種語言間普遍可見。以閩南語為例,有文讀、白讀不同發音,例如阿里山(san)、爬山(suann),山會發成不同音。白讀是原本閩南一帶的方言;文讀則是各朝代的讀書人,學習官話後融入到方言中。因此閩南語的文讀,即是方言受標準官方語言影響後的借詞現象。 我們現在慣用的歐巴桑,來自日...

    「每種語言都代表了一套知識體系、文化視野,從詞彙就能反映出社會結構與價值觀。」蕭素英說。 例如,漢語的親屬詞彙與父系社會結構密切相關。對父親的兄弟區分極細,伯父、伯母、叔父、叔母;但稱呼父親的姊妹、母親的手足:姑姑、舅舅、阿姨,就沒有長幼之別。 蒙古語中有各式各樣的「馬」,剛出生、公馬、母馬、不同花色的馬,都有對應的字彙;但我們統稱為馬。閩南語中,搔癢(ngiau)、皮膚癢(tsiūnn)使用不同的字詞,中文則都用癢表示。從語言學角度,不同語言有各自描繪世界的方式,如同一扇扇窗,展示出特定而富有文化意涵的視野風景。 語言多樣性,就是文化多樣性的一部分,我們得以從中看見背後的世界觀、知識體系。 同時,語言有不同發音方式,有些發音存在於英語、閩南語,國語則沒有。因此學習越多種語言,就如同打開越多...

    母語教育、使用機會,都會直接影響一般人的「語言態度」。蕭素英從實證研究發現,「即使每週只有一堂課,只要母語教育進入正規課程,家長就會更願意與子女用母語交談。」因此政府的責任在於提供誘因,包括學校課程的規劃。 其次則是工作需求,「很多醫學系學生會特別練習台語,但是如果到了大學才從零開始,難免比較辛苦。」《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後,政府必須投入資源培育人才,包括教材編寫、語言調查、口譯等。當國家創造更多語言使用的公共環境和機會,自然有助於提升母語傳承的態度、意願。 她從自身經驗觀察,父親與自己對話都用閩南語,但只要面對孫子,就像內建了感應切換系統,會立刻轉用彆扭的國語溝通。這個觀察一定程度反應出臺灣世代間對語言想像的差異。 「以閩南語來說,跨世代傳承並不樂觀。因此國家政策的投入很重要,我們自己對母...

    「沒有語言後,你是誰?」—— 專訪白紫老師:一位鄒族族人,同時也是母親與老師 什麼情況下才願意說台語?說母語的「地點」顯示你怎麼看待自己的文化 別再搞混了!如果閩南語 = 台語,10 個「閩南語」漢字你認識幾個? (本文經原作者 研之有物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出奧步、小撇步、毋湯喔!語言學家的「台灣國語」研究〉。首圖來源:翻攝自 YouTube影片。)

  2. 2020年12月30日 · Tag: 十大流行語 報橘 【我們病不起】聽中國百姓娓娓道來:2021 的願望只剩「活下去」 (本文經合作夥伴 美國之音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年终报道:2020,这一年过的——听中国百姓讲自己的故事〉。首圖 ...

  3. 2016年7月19日 · Knowing 2016-07-19. 透過網路等媒體中國傳來了不少流行語到台灣前一陣子爆紅的寶寶心裡苦但寶寶不說就是一例你知道哪些流行語是從中國傳來的呢會不會有因為是中國的所以不想用但不用又落伍了的矛盾心情呢快看看下面的流行語或生活用語你知道幾個吧! 寶寶系列 :「寶寶語」的來源但眾說紛紜。 中國綜藝節目「奔跑吧! 兄弟」中的男演員王寶強,曾在節目中說「嚇死寶寶了」。 但也有另外兩種別的說法:中國網路連載小說「天下第一賤客」中角色小嘮的口頭禪;中國網路紅人「東方寶寶」賣萌時的固定台詞。 台灣最大 BBS 站中的 PTT 八卦版,文章標題中有「寶寶 2 字的就超過 300 篇,推文更多不勝數。

  4. 2019年11月21日 · 原來」、「網紅都是對岸用語!. 你還記得這些詞在台灣都怎麼說嗎?. 陳美羽|Meiyu C. 2019-11-21. 分享本文. 筆者大學時曾到北京當半年的交換學生,剛回台灣時有一次跑去 3C 用品店想買「行動電源」,沒想到自己劈頭就跟店員說:「我要買『充電 ...

  5. 2020年12月30日 · 在民間,「老子到處說和李文亮去世前說過的一個健康的社會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被評選為 2020 年十大流行語。 中國 95 真正的十大流行語是能在年輕人裡引起共鳴的詞美國之音聯絡到了十大流行語的作者——一位要求匿名的 ...

  6. 2020年12月30日 · 至於這兩個語言/方言要用什麼語言概括,一般常見的是用「閩南語」這個家族來稱呼。台語是一個語言嗎?是。廈門話是一個語言嗎?是。台語和廈門話是兩個相通很高、可以視為彼此方言的語言。它們都屬於閩南語家族。 1. 「台語只是一個方言」?

  1. 相關搜尋

    林秉樞s貴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