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15日 · 身體發炎是元兇. 人體的代謝功能,主要跟內分泌有關,當內分泌功能異常,身體的代謝就會出問題。 研究發現,身體的發炎,會影響胃腸道內分泌系統,特別是腸道荷爾蒙,對人的食慾、體重、能量代謝會產生變化。 所以一些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如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肝炎;還有內分泌異常引發的代謝疾病,如糖尿病、甲狀腺亢進、腎上腺皮質功能低下,甚至癌症,都跟身體的發炎有關。 在大量消耗人體能量時,病人也會出現較明顯的體重下降。 體重關係著健康,白雁強調,正常的飲食、作息再配合每天運動,每個人都應該讓自己維持標準體重。 很多跟著白雁學習氣功的學生,都是體重超標、身材走形的走進教室,每天規律練功之後,沒有刻意減肥,體重卻慢慢減輕;持續練下去,輕鬆就能保持穩定健康的理想體重

  2. 2020年12月25日 · 分享.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減重、減脂,不少人瘋迷時下最夯的168間歇性斷食法,但開始嘗試之前,聯青診所副院長、慈濟大學臨床營養學講師顏佐樺提醒,民眾至少要先了解關於168間歇性斷食法常見的7大疑問,才知道自己真的吃對了嗎。 醫師更提醒,若有減重、肥胖問題,除需時常細心留意自身狀況外,更應適時尋求醫師及營養師的專業協助。 顏佐樺表示,所謂的168間歇性斷食法,其實就是一天24小時當中,禁食16個小時,只進食8小時。 在這16小時「禁食期間」不吃任何有熱量的食物,其原理是拉長不攝取食物的時間,改變體內代謝,讓胰島素下降,使升糖素開始作用,以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 間歇性斷食雖然是協助民眾達到理想體型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有許多研究發現對於降血壓,預防或改善肥胖、三高等也有些助益。

  3. 2020年8月21日 ·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營養科營養師高劭穎表示國民飲食指南6大類食物包括全穀雜糧類豆魚蛋肉類蔬菜類水果類乳品類油脂及堅果種子類每一類提供不同的營養素搭配各類食物攝取建議量才能達到均衡。 高劭穎說,近來越來越多重視健康的民眾,逐漸拿各種堅果類食物當早餐、下午茶點心或零食,坊間也越來越多款式堅果商品,像堅果麥片或堅果種子麵包等,隨著取得容易,卻也出現不少後遺症。 最常見的狀況是,不少人對適當的攝取份量不清楚,或是吃的太「涮嘴」忘了節制,造成熱量一口氣爆增。 高劭穎一一列舉,杏仁果(7公克);核桃仁(7公克);腰果(10公克);開心果、南瓜子、葵花子、黑芝麻、白芝麻(10公克);各式花生仁(13公克)或瓜子(15公克),這樣就是一份,等於脂肪5克、熱量45大卡。

  4. 2021年4月9日 · 原來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的調查台灣癌症病患幾乎都逃不過癌因性疲憊症問題累到根本無法接受化療醫師指出背後一大主因就是肌肉喪失提醒民眾罹癌後要吃足營養更要規律運動每天量測體重

  5. 2022年2月20日 · 吳建遠警告有代謝症候群的人未來得到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及心臟病是一般人的2到6倍且根據研究發現肥胖者及非肥胖者若長期體重增加都有較高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此外長期體重增加同時也會影響三高血壓血糖血脂的控制

  6. 2021年9月30日 ·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胃腸肝膽科醫師趙舜卿就對台灣兒童成長數值感到擔憂因為衛福部資料顯示自2010年至2019年全台6到8歲孩童平均身高從122.03公分降到121.77公分下降0.26公分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直接影響孩童外出運動量大幅減少活動量少加上營養不均衡對國內孩童的發展與成長恐是大打擊。 門診就有一名5歲、幼兒園中班小男孩,被老師發現學習專注力和玩遊戲活動力表現較差,家長進一步帶到大醫院兒童神經內科與心智科檢查,結果發現並無神經系統疾病,也排除過動與自閉症等疾病,同時有生長較為遲緩問題的他,被轉至兒童胃腸科門診才發現背後原因。

  7. 2020年6月20日 · 乳癌是在台灣女性好發癌症居首位,每年更造成超過2000條寶貴生命流逝,乳癌的診斷與治療,早已是國內重要的公共衛生議題。 年輕,不代表不會罹患乳癌! 身為台灣乳癌權威的沈陳石銘說,儘管乳癌好發高峰集中在45到55歲年齡層,但近年來出現許多年輕病患,讓年輕女性也絲毫大意不得。 沈陳石銘表示,乳癌棘手在於早期通常沒有症狀,真等到出現有乳頭異常分泌物、乳房外觀顏色變化等明顯徵兆時,往往為時已晚,因此,乳癌篩檢的健檢觀念得比其他癌症來得更早,且受到乳房緻密程度隨年齡不同的特別,35歲以下者還得搭配乳房超音波、35歲以上者則搭配乳房X光攝影等影像學診斷,好揪出潛藏病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