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沈振麟(西元十九世紀),字鳳池,吳縣人(今江蘇蘇州)。 於咸豐、同治年間(西元一八五一-一八七四年)供奉內廷畫院,擅長人物寫照,又兼工花鳥寫生、山水等,畫名甚高,慈禧太后(西元一八三五-一九O八年)曾頒賜親筆手書「傳神妙手」匾額。

  2. 沈度(1357-1434),華亭(今上海,古雲間)人。. 他引領明代「館閣體」的形成,被明成祖譽為「我朝王羲之」。. 〈歸去來辭〉是陶淵明表達淡泊功名、心向田園之作。. 本幅出以隸書,或要傳達高古之意。. 其字形稍長,間架規整。. 點畫齊平,波挑翻飛 ...

  3. 形式: 卷. 本幅尺寸: 34.8x1185.9. 說明文:. 源,乾隆時(西元一七三六-一七九五年)供奉內廷,善畫佛像,並工山水界畫。. 源「清明上河圖」的構圖,與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幾乎相同,但以水墨為主,在用色方面,更只用赭色稍加鉤染,自有一番清新 ...

  4. 明代中期的江南經濟富庶,文藝高度發展,時有周、文徵明、唐寅、仇英繪畫成就卓越,人稱「明四大家」。. 本院典藏明四大家書畫作品數量可觀,品質精良,是以於今年策劃一系列特展,將分四期展出,完整呈現四家藝術發展的面貌。. 本期以四家之首的 ...

  5. 特展介紹. 京華勝概─院藏清明上河圖賞析. 童文娥. 〈清明上河圖〉是寫實風俗畫的瑰寶,從張擇端(活動於十二世紀)創作以來,歷代丹青高手皆有臨摹寫仿,雖長短、繁簡各自不同,但跳脫不出張擇端框架。 據統計國內外公、私博物館所藏或私人所藏的〈清明上河圖〉約有五十多卷(有些學者甚至推估百卷之多),在院藏九本作品之中,傳宋張擇端〈清明易簡圖〉、傳明仇英〈清明上河圖〉及〈清院本清明上河圖〉,代表了宋本、明本及清本的風格圖式,不僅享有盛譽,也是海內外學者討論及研究的重點。 首次在南院登場,定能吸引各個層面的觀眾與同好,飽覽〈清明上河圖〉. 54 的多元面向。

  6. 沈周. 廬山高. 軸 紙本 設色畫 縱:193.8公分 橫:98.1公分. 沈周(1427-1509)字啟南,號石田,自稱石田翁。 長洲(今江蘇蘇州)人。 山水少承家法,四十歲前師王蒙,中年後以黃公望為宗,晚乃醉心吳鎮,期間又兼參南宋夏圭筆意,然皆能出入變化。 用筆勁捷有力,佈墨含蓄蘊藉,融揉參雜,而具自家風貌。 其畫以水墨山水為主,另其寫意花卉鳥獸亦甚佳,影響後人既深又遠,無愧稱明四大畫家之首。 此幅畫於成化丁亥(1467),為先生41歲作,畫祝乃師陳寬(號醒庵)70歲壽慶,故精力專注,特為傑出。 畫中山石林木筆法全仿王蒙,益以本身功力,更覺渾樸雄健。 山石幾無空處,皆用披麻皴法,先以淡墨層層皴染,再施以濃墨逐層醒破。

  7. 作者: 宗敬. 形式: 軸. 本幅尺寸: 267.4x96.8. 說明文: 宗敬(西元一六六九-一七三五年),字恪庭,號獅峰,華亭(今屬上海市)人。 文臣沈荃之子。 康熙二十七年(一六八八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官至太僕寺卿,提督四譯館。 精音律,工詩、書。 畫傳家學,山水師倪、黃,兼用巨然法。

  1. 相關搜尋

    沈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