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美國遊學代辦中心 相關

    廣告

搜尋結果

  1. 2021年8月30日 · 活動由台灣學校主辦,洛杉磯華僑文教中心協辦,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贊助,今天共有近 30 名僑胞參與,年齡跨越老中青三代。 大洛杉磯台灣會館 28 日舉行海外台語文教師研習會,20 多名僑民參與,後方掛著「遙念家鄉」字匾。

    • 求證偏見
    • 美國很大、教育分布極不平均
    • 美國的高等教育不是只有一種
    • 沒有教育問題,只有社會問題
    • 制度問題與文化問題

    出自科學背景的朋友,對求證偏見(Confirmation Bias)應該都不陌生,其意義在於趨勢與資料之觀察者,常因自身的立場而只關注對自己的假設有利的人事物。台灣人在看待美國的教育時,可能是為了創意、培育技術人才或產業發展,尋找個簡單明瞭的答案,而單單挑出些片面的現象與數據來討論,將一些無關緊要的現象硬定位成解藥。 舉個例子好了。最近在網路上看到了這篇文章"我在 CMU(編按:卡內基美隆大學)交換的那半年,看見美國、台灣電腦科學教育的巨大鴻溝"(上、中、下),作者對於 CMU 跟交大最大的不同就是 CMU 要求學生讀更多課本文獻、CMU 很操、CMU 使用 Git 與 Piazza 來管理課程,因此奠定了 CMU 在資訊領域的地位。敝人以為,這種說法很弔詭:如果原作者在乎的這些瑣碎事就是 ...

    講完了驗證偏見,我們順道討論一下所謂的"美國教育"的前提。 – 美國,真的很大 美國國土比中國大、人口世界排名第三、工業產值世界最大,比台北市年產值高的城市有十個,而紐約、洛杉磯、芝加哥個別生產毛額比整個台灣加總還高。美國的人種多元、政治意識形態分歧、貧富差距、城鄉差距更是世界少有的。 相對於美國,台灣是個同質性相當高的國家。在台灣論 “台灣教育” 若都嫌籠統,用同樣的眼光看待 ”美國教育” 就更容易以偏概全了。美國的基礎教育並沒有全國性的統一綱領,幾乎是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教學標準。麻州有令人稱羨的基礎數理教育,肯薩斯州卻曾嘗試將進化論從基礎教育課綱中移除。美國有不少私立貴族預備學校、富裕社區的近郊公立學校、私人管理的特約 (charter) 公立學校,但同時也有落後的都市公立教育系統,並非像...

    許多台灣人在看待美國教育時,已假設美國的教育體制比台灣更注重創意或是更注重實用性。 就好像台灣有台清交成,也有師大政大藝大,各種學校的性質都不盡相同。而美國的高等教育分布更廣、性質差異更大。 台灣人關注美國大學時,其實都只關注大型研究型大學 (Research University),除了上述之長春藤、杜克、麻省理工、芝加哥大學、紐約大學等,UCLA、柏克萊、史丹佛、普渡、艾默里等皆為研究型大學。這些大學受台灣人重視的原因是他們和台灣的知名大學性質最相近。要論實用性,美國最知名之研究大學除工程導向學府除外,幾乎都是文法商和博雅教育 (包含基礎科學) 主導。 此外,美國高等教育有另一大宗,那就是博雅教育學院 (Liberal Arts Colleges)。所謂博雅教育,字面上就是 “自由的教育...

    線上教育不會拯救世界,翻轉教室 (flipped classroom) 也不會拯救世界。 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研究教育時,我們常犯的一個慣性錯誤,就是以為教育就是看書、聽講堂、考試。而教育不是只有內容學習,而是除了背誦型知識、程序化知識等傳統教學內容外,還有邏輯性知識和元認知知識(Metacognitive Knowledge)。 很不巧的,好的和差勁的學生最大的差異不是誰知識淵博、誰做事效率高,而是誰有辦法深入分析、靈活創造,以及誰能夠督促自己、妥善管理學習資源、規劃自己的時間。前者需要的是邏輯性知識,後者則是元認知知識。這兩種知識最難教,也是最難標準化的知識。 很多人以為只要將課本、講義等開放化,並且降低學費就能夠提供全世界均等的教育機會。然而在台灣我們可以明顯看到,弱勢學生考上公立大學...

    台灣人看待美國教育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就是常常停留在制度上。然而這種審視態度又充分說明了台灣人秉持一切用"物"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會去探討精神層面的問題。 台灣的教育制度,過去或許承襲了許多軍國式訓練,但是越改越像美國。不管是學測、推甄、指定考等改制,都是從過去的聯考制度鬆綁,改為美國民營化的多元入學。 然而,大家或許比較少思考的是,很多人拿來說嘴的美國青少年科展、運動等,其實對台灣來講也不是甚麼新制度。台灣的教育提倡德、智、體、群、美五育,有科學展覽展、美術展覽等,也有公民、健康教育等科目,制度上並沒有明顯的缺陷。 然而,了解美國和台灣在這些制度的運行上就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文化差異。雖說制度類似,但是在台灣,老師可以因為段考而取消基本學科外的體育課、美術課、分組活動、倫理、健康教育等。而科...

  2. 2019年10月17日 · 美國境內已有 4 千多所特許學校,它們想用免費教育突破社會階層. 這就是美國的 Charter School,直譯叫做「特許學校」。 從這種學校的名字,你就能感受到這是一種特殊的學校。 簡單說,這是「公辦民營」型態的學校,起源是明尼蘇達州。 1991 年,該州政府立法通過成立。 特徵是:由政府出錢,但是由私人經營。 這種學校可以不受現行《例行性教育行政規定》的約束。 除了必須達到雙方預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規的限制。 比如說如各學科授課時數、教學進度、教師工作準則、薪資規定以及例行性的報表等,都可以專案辦理。 說穿了,就是允許用壓迫式的方法來教育學生。 由於這跟美國社會的基本氛圍差異太大,所以必須要有「特許」。 當然,「特許」的理由還有更深的一層,我們後面再討論。

  3. 2020年10月28日 · 連柏翰 2020-10-28. 日本高中畢業生到台灣留學的人數倍增。 圖片來源: David Monniaux. 近十年來,日本前往歐美地區的留學生人數不斷下降,但是高中畢業後來台灣留學的人數,卻增加 5 倍之多,日本 NHK 電視台特別製作專題報導。 來台留學生增加最大的原因,是語言、費用,產生了日本人的留學台灣熱潮。 日本來台留學大學生,近十年來增五倍. 在日本群馬縣的一所高中,一位台灣老師正在教學生中文歌〈當我們同在一起〉,台上的是來自台灣的中文老師,台下的則是要前往台灣留學的高中生;這間高中,光是今年就有 24 位畢業生,要前往台灣就讀大學。 而全日本留學台灣的學生,十年來成長五倍,在 2019 年更突破萬人大關。 留學台灣原因:雙語環境、費用便宜.

  4. 2019年12月27日 · 據《 遠見 》報導,台灣2018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創下近 5年來新高,共有 4萬1090人,其中留學地點以美國為最多。 但,這些被送出國的台灣學生,真的有過得比較好嗎? 一起來看作者的分析。 (責任編輯:徐子捷) 圖片來源: pexels ,cc-licensed。 文/ 從加州愛臺灣. 決定把孩子送出國前,請三思再三思. 建議想送孩子出國唸書的,一定要先問問孩子意見,不要因為周遭很多人都做所以跟風。 父母一定要做好功課,甚至自己親自來體驗一下,不要貿然行動。 如果自己生活飲食都不習慣,語言也差強人意,來到人生地不熟的國家覺得痛苦,那您們的孩子恐怕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除非您們早早就對孩子進行各種獨立訓練,也徹底溝通過。 千萬別用小孩適應能力很強不用擔心,來為自己的自以為是合理化。

  5. 2016年8月19日 · 個人認為以下幾個方法非常實用: 1. 充實基本知識,尤其是歷史、地理和經濟相關知識. 在科學研究上,第一個步驟就是觀察並確認「事實」,再來進行「推論」,之後是實驗(當然,國際觀沒辦法做實驗)。 對於國際觀而言,基本的事實就是歷史、地理和經濟相關知識,因為再強大的電腦,沒有儲存基本程式碼,也無法運作,所以先充實相關基本知識,可說是培養國際觀的第一步。 例如:敘利亞內戰是因為經濟和宗教教派問題而起,但多數台灣人對於伊斯蘭教分裂成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基本知識不了解,就會覺得「都信同一個宗教,為什麼要互相打來打去? 」。 更有甚者,對於一些報章媒體亂七八糟的分析,若沒有基本知識做為分析過濾的「濾網」,就很容易被誤導。

  6. 2017年1月12日 · 關於年輕人現如今的旅遊方式,我們有 56 個發現!. 比如「被動旅遊」. 《VO》導讀:現代年輕人的旅遊心態和旅遊方式,跟過去相比有非常大的改變,來看看《好奇心日報》的超詳細分析,看看自己是否被說中了。. 關於旅遊,我們發現一些東西「過氣」了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