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4月8日 · 一、什麼是胃鏡檢查? 利用電子內視鏡導管經由口腔送入胃部,將消化道內部影像顯示在螢幕上,可直接看到食道、胃及十二指腸。 而所謂無痛胃鏡,是經由靜脈注射鎮靜安眠藥物,讓受檢者達到鎮靜效果。

  3. 1.一般胃鏡檢查: 為避免嗆到,檢查後一小時內禁止漱口、喝水或禁用食物,一小時後先喝少許的水,若沒有嗆到或其他不適,才可以開始進食。 檢查時含於口中的局部麻醉劑﹝xylocaine﹞及口服消泡劑﹝simethicone﹞,少數人可能會有暫時不適﹝如頭暈、噁心等﹞。

  4. 胃鏡檢查,是透由內視鏡管線在電腦上投射出相對的影像,細部觀察胃壁的狀況,如:潰瘍、發炎、糜爛、息肉和腫瘤等,內視鏡檢查診斷率約可達95%以上。 因此,徐兆甸主任強調, 胃鏡和大腸鏡因是直接將內視鏡伸入器官中,可直接檢視胃腸組織,至今仍是臨床診斷上無可取代的重要檢查。 且若有發現異常,還可立即進行切片診斷、息肉切除等處置。 早期要瞭解上消化道的健康狀況,大多都只能做「上消化道攝影」檢查。 上消化道攝影,是一種特殊的X光影像;須喝下鋇劑,才能從X光片上判讀,準確率可達80~90%。 但缺點是只有夠大顆的腫瘤,才可從影像中判讀出來。 若胃壁上有輕微凹陷、發炎、或是小型息肉等,是無法從影像中判別的。 徐兆甸主任強調:因為不夠明顯突起,就會看不清楚。

    • 照胃鏡需要多少時間?
    • 照胃鏡會經過哪些流程 分別要多久?
    • 佳齡健康

    3-5 分鐘,是醫師真正操作內視鏡進行檢查的平均時長,也就是受檢者實際上,須忍耐體內有內視鏡侵入的時間。 這個 3-5 分鐘的時間的流程包括:醫師操作內視鏡深入喉嚨,並由受檢者配合吞嚥動作,讓內視鏡順利進入食道開始做檢查,到最後收回內視鏡退出口腔。 若是整體檢查的所需時間,則依受檢者選擇傳統一般胃鏡或無痛胃鏡,而有不同的時長: ◆ 選擇傳統一般胃鏡 : 加上報到、檢查前準備以及檢查後恢復觀察時間等,在過程流暢無需等候的情形下,到院至離院的所需時間約為 30 分鐘。 ◆ 選擇無痛胃鏡: 比起傳統胃鏡,無痛胃鏡多了檢查前麻醉評估與後續清醒恢復的流程,其分別所需的時間約為 10-15 分鐘及 15-30 分鐘,因此相較於傳統胃鏡,無痛胃鏡可能會多出 25-45 分鐘不等。 (以上時間評估為「僅做內...

    胃鏡檢查前準備

    1. 傳統一般胃鏡與無痛胃鏡的檢查前,都須禁食至少 8 小時,除了為確保檢查品質,避免有食物殘渣遮蔽掉病灶處的可能性外,也是為了預防檢查時發生食物逆流或嗆咳,進而造成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2. 禁水則是在檢查前至少 2-4 小時,無論選擇的是傳統一般胃鏡或無痛胃鏡,都應嚴格遵從執行的流程,與禁食部分原因相同,都是為了預防檢查時,可能的吸入性肺炎風險。 若有長期或無法停止服用的藥物,在安排檢查時都應向醫師告知,由醫師判斷是否持續服藥、搭配少量水服用。 3. 雖然口中會咬著一個咬口器,有部分保護效果,仍會要求受檢者取下活動式假牙,以免在檢查過程中滑脫,降低引起呼吸道阻塞或是經由食道吞咽入異物的風險。 4. 由於胃鏡屬於侵入性檢查,受檢者應在聽完醫師說明後,自行完整閱讀並簽署胃鏡說明暨同意書,並在檢查當日攜帶繳交,若有不清楚的地方一定要立即向醫師詢問、討論。 5. 若是選擇無痛胃鏡的受檢者,還需留意是否有檢查前的麻醉評估,並且也須在檢查前,簽署麻醉同意書。此外,檢查時也須有成年親友陪同。

    檢查流程

    1. 在檢查準備時,會先幫受檢者注射解痙劑(Buscopan),降低腸胃蠕動的速度,以利檢查。但有青光眼或攝護腺肥大等情況時,應主動告知醫護人員,由醫師判斷是否不予注射。 2. 接著受檢者須吞下約 5cc 左右的消泡劑(Gascon),減少胃部內的氣泡,提高檢查時的可見度,減少被遮蓋的腸壁。 3. 胃鏡要經由喉嚨進入食道時,容易觸發咽喉反射,使受檢者感到噁心或想吐,這是受檢者通常最感到不適的環節。 因此在檢查開始前,會在受檢者的喉嚨處噴灑麻醉劑,將喉嚨局部麻醉,以利胃鏡能順利通過。倘若仍感到不適,可以請醫護人員增加劑量。 4. 受檢者還需張口咬住一個咬口器,除了能讓嘴巴維持張開的狀態外,使檢查能順利進行,也能避免過程中,因情緒緊張或其他因素,而不小心咬住內視鏡管。 5. 要開始放入胃鏡時,會要求受檢者轉向左側臥躺,這是為了降低檢查過程中,若引發嘔吐現象時,受檢者被嗆到的機率,也會讓醫師方便進行檢查。 6. 選擇無痛胃鏡的受檢者,會在這個階段,左側臥躺後,靜脈注射止痛鎮靜藥物,當麻醉藥劑發會作用後,才開始放入胃鏡。 7. 胃鏡進入體內後,會開始向胃部、食道等充氣,目的是為了撐開胃部...

    檢查後的恢復時間

    1. 選擇做傳統胃鏡的受檢者,待檢查結束後,若無明顯不適感,例如:腹部疼痛、噁心、暈眩等,就可以離開醫療院所。 若是選擇無痛胃鏡的受檢者,則會在檢查結束後,轉移至到恢復室,多了一段約 15-30 分鐘的恢復清醒時間,清醒後就與傳統胃鏡的受檢者一樣,無明顯不適感就可以返家。 2. 檢查結束後,如果醫師沒有特別提醒不能進食,就可以在 1 小時後,開始嘗試小口飲水,觀察自己會不會嗆到、吞嚥困難甚至嘔吐。 若都沒有特別不良反應,才可以緩緩開始進食,以避免在麻醉尚未消退的情形下嗆到,有造成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3. 關於是否須安排回診,可以在檢查完當下就詢問醫師檢查狀況,在有特殊的情形下,例如:檢查過程中有做切片,醫師就可能要求受檢者再安排回診,根據切片後的病理檢查結果,做進一步的處理和追蹤。 4. 由於胃鏡屬於侵入性檢查,如果檢查過程中無法配合指示接受檢查,有摩擦喉嚨、食道等而損傷的可能。其中又以傳統胃鏡機率更高,因此回去可能會有 2-3 天的不適感,都屬於正常範圍。 另外可能還會有打嗝、腹脹腹痛,甚至較嚴重的還會出現血絲分泌物的情形。醫師建議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先做觀察,若數小時後慢慢緩...

    佳齡健康以預防醫學為基礎,運用數據科學預測風險,以動得勤、吃得對、想得開、睡得好、病得少為目標,提供每位顧客客製化健康方案,幫助顧客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延展健康壽命的跨度(Healthspan Lifestyle)。 提供最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是我們的使命,並將致力成為預防醫學健康促進與健康生活型態的典範。

  5. 2024年1月30日 · 我要做胃鏡,我該注意什麼?. 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 胃鏡 )是由口腔放入含有照相功能的一條細管,經食道、胃部,到達十二指腸;藉以觀察食道、胃部及十二指腸的健康狀況,以達到診斷和治療目的。. 為什麼要做上消化道內視鏡?. 檢查治療前應注意什麼 ...

  6. 一、認識胃鏡檢查. 大部分的人聽到要做胃鏡檢查時,就會退避三舍。. 其實不論是做上消化道的疾病診斷,或是健康檢查,胃鏡檢查都是非常重要的。. 國人的生活日趨緊張,罹患胃腸病及胃癌的人數也節節升高。. 因此,胃鏡檢查也值得民眾進一步的認識 ...

  7. 2020年3月20日 · 2020-03-20. 張貼單位. 檢查中心. 內 容. 一、什麼是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 ? 就是俗稱的「胃鏡」,它是一條黑色細長管子,前面有一發光器,管子由嘴巴進入 ,可以觀察食道、胃、十二指腸,管子另一端接上螢幕,醫師可觀察其病變,做必要的處置,如:切片、止血等。 二、 什麼情況下需做胃鏡檢查 ? 1. 長期上腹部不明原因疼痛. 2. 吞嚥困難. 3. 吐血、解黑便. 4. 上消化道異物取出. 5. 上消化道腫瘤要做切片. 6. 健康檢查(特別是40歲以上有家族史的患者) 7. 放置十二指腸管或胃管灌食使用. 三、胃鏡檢查的目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