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2日 · 基礎劑 (第 1, 2 劑) 廠牌:追加劑 (第 3 劑) 廠牌建議優先順序 莫德納:BNT → 莫德納 (半劑) → 高端 → AZ 高端莫德納 (半劑) → BNT → 高端 → AZ BNT:莫德納 (半劑) → BNT → 高端 → AZ AZ:莫德納 (半劑) → 高端 → BNT 保護力數據基礎及推估

    • (一)時效派觀點
    • 指揮中心專家:給國產疫苗的是緊急授權,不是正式授權
    • (二)標規派觀點
    • 給國產疫苗緊急授權不是不可以,但應該清楚說明核准的標準是什麼
    • 推薦閱讀

    時效派認為在疫情爆發的緊急情況下,應採取權宜措施,不過仍基於科學論證與證據來通過緊急使用授權。他們主張,中和抗體效價可以作為保護力的替代指標(surrogates)。時效派對國產疫苗深具信心,認為二期解盲成功,就可給予EUA。時效派也指出WHO和COVAX(見附錄)已經舉辦一系列研討,旨在探討相關議題。時效派甚至延伸對國產高端疫苗科技的論述,以其蛋白質基底(protein-based)的疫苗株由美國國家衛生院(NIH)提供,而美國Moderna 的mRNA疫苗也來自相同疫苗株,隱含其間就有相近的有效性。 然在醫學科技上,蛋白質基底與mRNA差異不小。不過,時效派傾向論述,只要二期臨床試驗評估國產疫苗能產生足夠的中和抗體效價,就足以證明其保護力;這樣的說法,乃是根據《Nature Medici...

    目前擔任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委員的李秉穎認為,「要等第三期,無視於台灣現在緊急的疫情。世界衛生組織為何要開會想要訂保護性抗體標準,就是要讓世界各國疫苗廠有規則可遵循。用血清抗體做效力保證,已經是世界共識,WHO都認可。」他也強調,「新的疫苗若跟目前已上市疫苗比較,如果產生抗體不亞於先前緊急許可授權上市的疫苗,就應該給予緊急授權,但這是緊急授權,不是正式授權。」 前副總統陳建仁近日接受訪問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召開專家會議探討「免疫橋接」(immunobridging)計畫,乃為了「讓現已完成臨床二期試驗的疫苗公司,只要中和抗體效價和已認證的疫苗一樣好、副作用一樣低,就能取得認證。」然而,WHO在5月26日舉行的會議,尚無此結論,與會專家多傾向還是要做第三期試驗,但三期試驗可運用「免疫橋接」...

    標規派主張者中,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很具代表性。他在今年三月寫的一篇文章廣為流傳:「施打疫苗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產生中和抗體及許多的細胞反應來對抗病毒,在這些對抗病毒的武器中,中和抗體比細胞反應容易測量,故被視為一個替代的療效指標(surrogate end point),然而『施打疫苗、有產生中和抗體』就等於『捉到老鼠』了嗎?應該不是!更重要的是能預防有臨床症狀的新冠肺炎,特別是重症(要住加護病房、用呼吸器、葉克膜或死亡);因此先進國家如英國、美國及歐盟的藥政管理單位核准疫苗緊急使用授權(EUA)的條件,並不是中和抗體的產生,而是必須看到疫苗能有效地預防有臨床症狀的新冠肺炎。……醫學文獻及醫療產品發展過程中『理論上有效、初期人體試驗有效,但大規模臨床試驗發現是無效或有害』的案例太...

    最近,陳建煒重申應以三期試驗期中分析為基準:「從2020年底至今,先進國家及WHO核准緊急使用的新冠肺炎疫苗,都是用三期試驗的期中分析數據、實證支持可預防臨床疾病為基準,台灣要用更寬鬆的標準,來給國產疫苗緊急授權不是不可以,但應該清楚說明,我們核准的標準是什麼?不同專家對於這課題有不同意見,公開透明才能取得科學社群的信任。」「新冠肺炎是新興疾病,和流感、A型肝炎等已研究多年的疾病不同,雖然很慶幸有數個新冠肺炎疫苗已研發成功,但中和抗體數據仍在分析中,現在不宜妄下結論。」 基本上,「相同病毒株」是援引生物相似性(biosimilarity)的原理。免疫橋接試驗是看產生抗體的生物相似性反應,但除了抗體以外,臨床保護力仍需考量T細胞(T-cell)的反應。時效派強調免疫橋接,但對不同廠牌(平台)的...

    【4成美國人曾因顧慮COVID-19 延後就醫】當局請注意疫情下,所造成的「推遲就醫效應」! 【權貴搶打疫苗耍特權,疫苗沒有我的份!】指揮中心需依法重罰,方能找回公信力 【報橘帶你看:各國疫苗施打方針】首爾市推「333 對策」,療養院院民及從業人員第一梯先打 (本文經合作夥伴 思想坦克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國產疫苗緊急使用授權爭議與因應路徑(上)〉。首圖來源:fernandozhiminaicela)

  2. 2021年6月9日 · 防護力的意義. 95%保護力不是100個人打疫苗只有5人會感染而是每個注射疫苗的的人每次暴露在病毒環境下比起沒注射疫苗的人感染機率減少95%。 重點不只防護力. 每支疫苗實驗時空情境大不同,某些地區疫情嚴重,受試者感染風險提高,疫苗效力就會降低。 疫苗的好壞除了防護力、製造風險、要不要進行臨床毒理 、佐劑、保存及冷鏈、持久性、市價、及對抗變種病毒能力 等,都會影響市場競爭力。 疫苗真正目的. 美流行病預防專家艾達佳認為,打疫苗不只為需感染,更重要的是降低重症、住院和死亡率。 (本文經 Udn元氣網 授權轉載,並同意 Vida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 資訊圖表/疫苗防護力 破解迷思 〉,首圖圖片來源: pexels ) COVID-19.

  3. 2021年6月16日 · 新冠疫苗的臨床保護力關聯 CoP 規範為兩派共識. 事實上,當全球疫情爆發初期,國家衛生研究院曾在去年 4 月召開關於「疫苗緊急開發策略」會議,接著在7月和11月又召開其他兩次會議,分別探討疫苗研發及緊急使用授權和疫情挑戰及疫苗產業等議題,這三次會議都有廠商參與。 最後一次專家會議 提出建議包括「 國內廠商通過台灣 EUA 審查後,若國外已經公布新冠疫苗的臨床保護力的關聯(correlate of protection, CoP),國內可根據 CoP 規範來進行疫苗使用核准授權疫苗正式上市;若國外尚未公布 CoP,政府應輔導國內廠商進行跨國第三期臨床試驗,證明疫苗的臨床保護力,協助國內疫苗廠拓展國際市場。

  4. 2021年6月11日 · 台灣疫苗廠商 高端疫苗生物製劑公司 於昨日公告了其研發的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苗的二期臨床數據結果顯示安全性與耐受性良好所有受試者都未出現疫苗相關嚴重不良反應aka 嚴重副作用)。 代表台灣有能力自產新冠肺炎疫苗滿足國人所需此消息也受到了全國民眾的高度關注雖然國產疫苗牽扯上了各種政治陰謀論網路媒體上各方觀點層出不斷但也讓「 解盲 」一詞瞬間成為熱搜關鍵字,究竟「解盲」是什麼意思? 且讓我們從藥物研發的脈絡來了解這個聽起來神妙玄乎的詞彙。 新藥研發到上市需經歷三個時期,歷時10~15 年,解盲多於試驗的中後階段.

  5. 2021年8月25日 · COVID-19 疫苗保護力近來相當受到外界關注。 美國衛生當局 8 月 18 日表示由於疫苗效力會隨時間下降 Delta 變異株感染保護力較弱計劃於 9 月 20 日當週開始為民眾全面追打 第 3 劑疫苗 ,與第 2 劑間隔須 8 個月。 美國總統首席醫療顧問佛奇(Anthony Fauci)23 日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專訪表示,美國有資格但尚未接種疫苗的民眾有 9000 萬人,若這群人中絕大多數能去打疫苗,美國可望明年春天將疫情控制住。 美國過去 7 天平均每天增加約 14 萬例確診、死亡 775 人。 目前全國疫苗覆蓋率為 60.9%,其中 12 歲以上有資格接種民眾有 60.4% 已打完疫苗。 推薦閱讀.

  6. 2021年6月9日 · 以公開數據來看國藥疫苗Sinopharm採用滅活疫苗技術由國藥集團在北京的生物製品研究所研發施打兩劑之後臨床有效力為 79 %。 另外一款科興Sinovac也是滅活疫苗技術有效力約 50%。 受中國捐贈疫苗國家反應其疫苗保護力有限. 由於滅活疫苗技術相對傳統因此中國在捐出疫苗後不斷傳出有國家要求多施打幾劑或者發現疫苗保護力有限的醜聞」。 另外, 《Nature》 媒體指出,由於中國疫苗的臨床研究多是拿健康成人來做,因此對於孕婦、兒童、特殊疾病者等效力的數據都付之闕如。 中國輸出疫苗的三種方式:臨床實驗、直接捐贈、核准緊急授權. 目前中國輸出疫苗的方式有幾種, 第一是曾參與中國疫苗的臨床試驗,像是土耳其與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