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這次集結生涯30多年的影像書,是出版社找上門,雖然平常就有所準備,但自己內心仍然非常掙扎。 「自己的影像夠強嗎? 力道如何? 這本書的定位是什麼? 」全書近100張照片,9成都是近作,經由一張又一張影像的串接,希望喚起大家的記憶,回顧這30多年來,不是只有政治圖像被看見,更多的是這片土地上的歲月痕跡。 我們常漠視於自己熟悉的環境,尤其是台灣並不大,仍然有許多事物值得被發掘、被珍視,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風景,「走拍台灣」一直拍下去,可以拍一輩子。 離開展覽現場,那一幅幅在白牆上的影像,都是一段對歷史的見證,這讓我想到電影《大同》裡最後耿市長對導演周浩說的一段話,「你到底都錄了些什麼啊? 時間一久,我也忘了你的存在,剪完先讓我看看⋯⋯」,紀錄與閱讀影像,讓我們不會忘掉周遭和歷史。 作品絮語.

  2. 2020年9月19日 · 這棟陳家的起家厝,是47年前陳秌沛的父親和舅舅自己畫圖、親手打造的房子。 今年55歲的陳秌沛,在這裡成長念書、結婚生子,生命記憶緊密嵌合著這棟老裡,家鄰鐵道旁,火車原是成長中最獨特的一味,「站在陽台就可看見火車呼嘯而過,久了,憑聽力就能判斷駛來的是哪種火車。 」沒料到,最終也是火車,輾碎這個由他父執輩打造、匯聚一家四代故事的家園。 今年的9月1日,鐵道局的大鋼牙怪手一鏟劃下,陳家老傾倒了,陳秌沛所有的回憶也戛然而止。 30年來2度面臨徵收,總是最後一刻才知道. 陳秌沛回到北園街老家尋找一些搬家時遺漏的紀念物。 (攝影/楊子磊)

  3. 8 小時前 · 本集分享詠傑的軍校生涯觀察、多名現役基層軍官說法,加上監委調查報告,重現外界無法窺探的軍隊職場,我們也試圖回應讀者留言對軍人輕生、部隊文化拋出的重要提問。. (來賓|聯合大學台灣語文與傳播學系學生許詠傑、《報導者》記者許詩愷;製作 ...

  4. 2020年12月5日 · 泰. 出生於澎湖,20歲當兵時,離開澎湖到台灣,見到了從未看過的高山、河川、火車,開啟了他的眼界,同時也接觸了台灣本土文學,試著從自己的雙眼和文學作品裡瞭解台灣。 當兵時,買了生平第一台相機,從此相機成了他探索世界的工具,代替雙眼,記錄下所見的土地與人、事、物。 30歲到台北投入媒體工作時,幸運地趕上了從戒嚴到解嚴,台灣政治氣氛轉變的時刻。

  5. 高英傑把這篇珍貴的文章翻譯成中文,令人看到在當時1930年代殖民地下,有別於原住民普遍是被研究、詮釋與控制的「客體」,矢多一生罕見地從族群內部的觀點出發,以「主體」的視角,替缺乏文字紀錄的族人留下集體記憶。 他同時也成為外來者與部落的中介及引路人,開啟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交流,從深山與整個世界接軌。 1927年,矢多一生以一個多月的時間陪同俄國語言學者 聶甫斯基 (N. A. Nevsky)到部落進行田野工作,傳授鄒語並採集民間傳說,合作編寫《鄒族語典》;1943年,他則協助民族音樂學者 黑澤隆朝 進行鄒族音樂的採集、研究與錄音工作,帶領族人至台中放送局並陪同練習錄音曲目。 而在面對殖民統治者與部落內部的秩序規範時,更時常在內外雙重的壓力中,勇於走出自己的路。

  6. 2018年12月11日 · 平雲承繼他父親平鑫濤一手創立的皇冠雜誌。 (攝影/吳逸驊) 當年,《皇冠雜誌首創基本作家制度以預付稿費的方式支持司馬中原朱西寧高陽華嚴瓊瑤林懷民季季等一批影響台灣文壇深遠的作家甚至包吃包住讓作家住進皇冠辦公室寫稿由平雲的母親料理作家三餐司馬中原的百萬字長篇小說代表作狂風沙》,就是這樣閉關半年寫就。 1980年後的暢銷作家張曼娟、侯文詠,也從皇冠作家成為家庭摯友。 每天在家裡進進出出、一起吃飯的大作家,都是平雲的「兒時玩伴」,「像是歷史小說家高陽交稿後常留下吃飯,因為他戴著一副厚眼鏡,我笑他『四眼田雞』。 後來我念歷史系,同學不敢相信我竟然敢開歷史小說大師的玩笑,」平雲說到自己都笑了。 原來,安靜不是他的「天性」,只是兒時無憂和調皮被時光修剪磨去。

  7. 2018年7月23日 · 新混居時代──社會住宅的共融挑戰. 繼備受期待的健康公在6月開放入住,興隆公二期又即將在7月底開始登記抽籤。. 在台北市的社會住宅政策逐一落實的時刻,新的居住文化正在這個城市誕生,並持續與過往的沉痾、周遭的環境與人發生互動。. 下方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