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台南愛心捐款機構 相關

    廣告
  2. 一份捐款,可幫助200+貓狗園區和3萬+毛孩,提供更多的醫療與身心照護,幫助牠們尋找下一個家. 全力提供最好的安置計畫,您的愛心給了浪浪們新的機會,我們捐款也捐糧,讓浪毛孩有更美好的明天

  3. 推廣助印佛經!遵行上師教誨,保根性清淨、真如本性,以達至善圓滿...

  4. 每日23元,資助一個孩子 也能讓另外4個孩子受益 ,為家庭及整個弱勢社區帶來轉變及永續發展。 您的定期資助,能幫助孩童與社區有正向改變,幫助他獲得教育、健康、參與等基本權益!

  5. 阿公,來呷飯喔!志工馳援修補漏水破損老屋,1919食物包送來溫飽,阿公終於能溫暧入睡,不再孤單. 原來,可以不用再一個人故作堅強…邀您響應「食物銀行」將物資如及時雨送達,讓弱勢孤老重拾幸福

  6. 捐款支持無國界醫生(MSF),每天不超過20元,每月定期捐款無國界醫生,拯救更多生命. 捐款幫助面臨營養不良/流離失所/戰爭衝突/天災/HIV/伊波拉/結核病/麻疹/霍亂等急需醫療救助人群

搜尋結果

  1. 「我接到詐騙電話,我的個資被外洩了! 」近年來各大公益團體被駭客盯上捐款資料屢屢外洩近百通的客服電話如排山倒海而來才剛挺過COVID-19效應考驗的公益團體好不容易疫情趨緩卻碰上資安意外經營更是雪上加霜從1964年開始台灣世界展望會以下簡稱展望會每年募集無數台灣民眾的愛心救援全球緊急災變地區及關注台灣貧童至今已有近60個年頭。 但誰也沒想到,長期致力於慈善事業的展望會,竟會成為詐騙集團眼中的目標。 打開 警政署165全民防騙網 ,刑事局每週公布的高風險賣場名單中,除了常見的 電商平台 ,近日,還可以發現身為非營利組織的展望會也在榜上──從2022年8月至12月底,已被點名11次。

  2. 2023年4月19日 · 5年近萬收容動物流向民間機構是公私協力還是公私無力的困境轉包?. 在公立收容所收容滿載的情況下,2018年以來平均每年有1,700多隻的犬貓由民間狗場、大量飼養戶或動保團體認養。. 圖為位於屏東的台灣愛狗人協會犬舍。. (攝影/楊子磊). 從滿是 ...

  3. 2020年4月15日 · 家庭寄養是專業性及社會性的兒童少年福利服務是一種短期有計劃性的替代性的以家庭為基礎的而且重視家族與社會參與的安置措施其乃指兒童親生家庭發生重大變故親生父母無法或不適宜再擔任照顧兒童之責時為確保兒童身心得到健全發展而必須將兒童安置於親生家庭以外之家庭中的替代性照護以等待親生家庭重組後返回的安置措施。 有愛心不夠,首次當寄養爸媽就受挫. 儘管自覺有充足的準備,但第一個寄養孩子讓他們萬分挫敗。 賴季宜說,當先生說想加入寄養家庭時,她的擔憂來自於,照顧孩子的責任重大,「我們真的有辦法好好照顧他們嗎? 」後因先生給了她很多安定感,便同意展開寄養家庭任務。 沒想到,「第一個孩子給我們很大的挑戰,」沈昌毅說。

  4. 2021年6月29日 · 三級警戒後不少社福機構避免人際接觸暫停例行訪視弗傳慈心的部分個案已要求改為將餐盒掛在門口的無接觸送餐」,送餐員隔門打聲招呼就離開一些社區大樓則禁止送餐員上樓接觸住戶防疫考量下弱勢族群的處境愈來愈難被及時察覺

  5. 2016年2月25日 ·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你的支持能幫助《報導者》持續追蹤國內外新聞事件的真相,邀請你加入 3 種支持方案,和我們一起推動這場媒體小革命。 立即支持. 芮氏規模6.4的0206大地震震倒了台南永康維冠大樓,造成上百人傷亡,卻也因此讓程偉嘉與Vicky及阿睿重逢;在這之前,他們在高雄氣爆現場結為好友,卻始終不知道彼此的全名。

  6. 吳凱琳. 攝影. 余志偉 吳逸驊. 設計. 黃禹禛. 共同採訪/陳貞樺. 零安樂死政策的通過,只是再一次反映了台灣動保的既有問題:法律遠遠走在前面,人力和資源卻苦苦追趕不上。 當政府無法務實評估人力與資源並制定政策,零安樂死只能是表面功夫。 公立收容所為了達成目標,不得不將流浪狗送往私人狗場,讓牠們面臨未知的命運。 動物零安樂死政策通過,明年2月即將上路,少了安樂死作為減量措施,各地收容所幾乎滿載,工作人員壓力有增無減。 「以前的壓力是要把狗安樂死,覺得很無奈,現在的無奈是狗太多。 面對這麼多狗,晚上真的會睡不著,你不知道這些狗要送去哪裡? 怎麼辦? 」台南動保處收容組組長洪振凱道出了許多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焦慮。 一方面採取精準捕捉,減少入所量;另一方面提高認領養率,增加出所數量。

  7. 2020年4月15日 · 10年來,55歲以上寄養父母增1~2倍. 像鐘秀容這樣的「阿嬤級」,幾乎已成為台灣目前寄養父母的主力。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2008年到2017年的10年內,55歲以上的寄養家庭的媽媽,人數就從188人增至598人;寄養爸爸則由319人增至684人。 新增寄養家庭戶數則逐年減少,10年減少了50戶。 高齡化的問題,讓新加入的寄養父母普遍年齡已偏高、服務年限縮短;而原本的寄養父母服務了漫長時光後也屆退休之齡、需要交棒。 讓家庭數量不足的狀況,雪上加霜。 67歲高年級模範生,是26個孩子的媽. 擔任寄養媽媽23年,67歲的鐘秀容是寄養家庭的高年級模範生。 (攝影/蘇威銘) 67歲的鐘秀容,擔任寄養媽媽23年、已經照顧過26個孩子,相對於年輕的父母,他們這輩人確實相對能提供較多的空間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