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臺灣地震列表. 本表是動態列表,或許永遠不會完結。 歡迎您參考 來 。 台灣的地震分布.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 編輯]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 [ 編輯]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 [ 編輯]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2. 目录. 序言. 台灣地震帶. 西部地震帶. 東部地震帶. 東北部地震帶. 斷層與地震. 災害性地震列表. 規模最強地震. 死亡人數記錄. 参考文献.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臺灣地震列表. 台灣的地震分布.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日期 (utc+8)
    時間 (utc+8)
    震央 ...
    緯度
    1904年4月24日
    14:39
    嘉義
    北23.5
    1904年11月6日
    04:25
    北23.6
    1906年3月17日
    06:43
    嘉義 民雄 参见: ...
    北23.6
    1906年3月26日
    11:29
    北23.7
  3. 其他人也問了

  4. 6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台灣地震分布. 這是一個關於 台灣 歷史上主要 地震 的列表,台灣位在 地震 活躍區 環太平洋火山帶 中, 菲律賓海板塊 和 歐亞板塊 交界上。 菲律賓海板塊以每年平均82mm朝西北碰撞 歐亞板塊 [1] ,造成台灣地震頻繁。 台灣地震帶 [ 编辑] 台灣 地震帶 主要有三:西部地震帶、東部地震帶及東北部地震帶 [2] 。 西部地震帶 [ 编辑] 西部地震帶包括整個台灣西部地區,主要係因為板塊碰撞前緣的斷層作用而引發地震活動,震源深度較淺,由於人口稠密,因此大地震容易造成災情。 東部地震帶 [ 编辑] 東部地震帶係直接肇因於菲律賓海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所造成,地震頻率高,震源深度較淺 [3] 。 東北部地震帶 [ 编辑]

    • 地震災害
    • 風災與水災
    1694年:康熙大地震,震央位於今新北市的新店或金山斷層,芮氏規模約7。造成傷亡人數不詳。但讓台北盆地土壤液化,產生面積超過30平方公里以上的「康熙臺北湖」。
    1904年:1904年斗六地震,震央位於雲林縣的斗六市,芮氏規模6.1,死亡人數145人,受傷人數158人。
    1906年:梅山大地震,震央位於嘉義梅山,芮氏規模7.1。造成1,266人死亡,2,476人受傷,7,284棟房屋全毀(半毀不詳)。
    1935年:新竹台中地震,震央位於台灣苗栗縣三義鄉,芮氏規模7.1。造成3,276人死亡,12,053人受傷,近5.5萬戶房屋全倒或半倒。是台灣有史以來傷亡最慘重的地震。
    八七水災:為1959年8月7日至8月9日間,發生於臺灣中南部的嚴重水患,為戰後臺灣影響區域及受災人數僅次於1999年921大地震及2009年八八水災的重大災難。
    六三水災: 為1984年6月3日,發生於臺灣北部的嚴重水患,起因從鋒面發展出來的強烈對流造成暴雨,造成臺北公館、木柵、景美、新店、中和、永和和桃園淹大水損失慘重。
    八一八風災:為1997年8月18日,發生於臺灣東北部的嚴重風災,起因為溫妮颱風侵襲臺灣,造成臺北天母、內湖、汐止地區嚴重積水及山崩、林肯大郡崩毀。
  5. 6 天前 · 27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若非特別註明,本條目所有時間皆為 東八區 標準時間( UTC+8 )。 921大地震 ,又稱為 集集大地震 ,是指1999年9月21日凌晨1點47分15.9秒發生在 臺灣 中部山區的 逆斷層 型 地震 ,總共持續大約102秒,期間臺灣全島都感受到明顯搖晃。 震央 位於北緯23.85度、東經120.82度,位於 南投縣 集集鎮 境內, 震源 深度為8公里 [1] , 芮氏規模 為7.3( 美國地質調查局 測得 地震矩規模 為7.6-7.7)。 這場地震肇因於 車籠埔斷層 的錯動,並且在地表造成長達85公里的破裂帶 [9]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是由車籠埔斷層以及 大茅埔-雙冬斷層 2條活動斷層同時再次活動所引起 [10] 。

  6. 2022年地震列表. 2023年地震列表. 2024年地震列表. 大型逆衝區地震. 各地區地震列表 [ 編輯] 中國地震列表. 四川地震列表. 吉林省地震列表. 香港地震列表. 澳門地震列表. 臺灣地震列表. 日本地震列表. 美國地震列表. 希臘地震列表. 義大利地震列表. 阿爾及利亞地震列表. 亞美尼亞地震列表. 亞塞拜然地震列表. 印度尼西亞地震列表. 重大地震 [ 編輯] 其他重大地震 [ 編輯]

  7. 2020年12月15日 · 6 種語言. 臺灣正體. 工具. 除特別註明外,本文所有時間均以 中時區 時間( UTC±0 )為準。 2020年地震列表 列舉於2020年全年內被各國地震研究機構所紀錄下的顯著地震。 本列表主要列入地震規模7以上的地震,而造成了人員傷亡或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地震亦會予以列入。 最大震度以 麥卡利震度分級 顯示,數據來源於 美國地質調查局 和ShakeMap。 當年地震活動連續第二年低於平均水平,重大地震僅有9次,也是自2016年以來首個沒有8以上地震的年份。 由於報告傷亡人數僅200多個,該年是21世紀中傷亡人數最少的一年,傷亡者幾乎均來自發生了三次地震的土耳其。 年末最後幾天,克羅埃西亞發生了當地 最強烈的地震 ,造成人員傷亡及財產損失。 歷年對比 [ 編輯]

  1. 相關搜尋

    地震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