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生物技術 (英語: biotechnology ),又稱為 生物科技 、 生物工程 ,指利用 生物體 (含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細胞)來生產有用的物質或改進製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創新物種的科學技術。 根據不同的工具和應用,它往往與 生物工程 和 生物醫學工程 的(相關)領域重疊。 千百年來,人類在 農業 , 食品產業 ,和 醫藥 已經採用生物技術 [1] 。 早期的生物技術,可追溯至遠古時代。 古埃及人 利用 酵母菌 釀酒 [2] 。 之後,包含傳統式利用微生物之 醱酵 技術來做 食品發酵 (英語:Ferment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或是醱酵生產 抗生素 等,都是生物技術的利用的例子。

  2. 生物技术 (英語: biotechnology ),又稱為 生物科技 、 生物工程 ,指利用 生物體 (含動物、植物及微生物的細胞)來生產有用的物質或改進製程,改良生物的特性,以降低成本及創新物種的科學技術。 根據不同的工具和應用,它往往與 生物工程 和 生物醫學工程 的(相關)領域重疊。 千百年來,人類在 農業 , 食品产业 ,和 醫藥 已經採用生物技術 [1] 。 早期的生物技術,可追溯至遠古時代。 古埃及人 利用 酵母菌 釀酒 [2] 。 之後,包含傳統式利用微生物之 醱酵 技術來做 食品發酵 (英语:Fermentation in food processing) ,或是醱酵生產 抗生素 等,都是生物技術的利用的例子。

  3. 歷史. 1965年,於 臺北縣 樹林鎮 成立「 國光血清疫苗製造股份有限公司 」,與 日本 北里研究所 (Kitasato Institute)合作,引進 日本腦炎 及 破傷風 類毒素 等9項人類用疫苗,以及24項動物用疫苗產品。. 1991年,搬遷至 臺中縣 潭子鄉 。. 1992年,通過製藥GMP審查 ...

  4. 中裕新藥股份有限公司 (英語: TaiMed Biologics ,縮寫:TMB,簡稱:中裕新藥),原名 宇昌生技 ,台灣 生物科技 製藥公司,2007年由 陳良博 、 何大一 , 楊育民 、 翁啟惠 ,與 蔡英文 創立,由 中央研究院 院士 何大一 擔任公司顧問,研發 愛滋病 用藥 TMB-355 。 蔡英文 曾任此公司首任董事長,因此捲入 宇昌案 爭議,進而影響2012總統大選選情,唯 特偵組 於選後簽結無不法。 中裕與 浩鼎 都是 潤泰 總裁 尹衍樑 投資的公司。 [1] 歷史. 成立緣由. 1997年, Tanox 公司向 Biogen 公司取得愛滋病用藥 TNX-355 (之後改名叫 TMB-355)的授權。 2000年,通過第一期臨床試驗。

  5.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英語: Institute for Biotechnology and Medicine Industry ),簡稱 生策會 或 IBMI ,為 中華民國 的 社團法人 機構,位於 台北市 南港軟體園區 內。 現任會長為 翁啟惠 、副會長為 楊泮池 、 林百里 、 蔡長海 。 2002年3月正式成立,其宗旨設定為「生技醫療升級 全民健康加分」,以作為策進生技醫療產業之統合性組織,伴隨台灣生技醫療發展脈絡,推展關鍵任務。 沿革. 1998年以「 國家醫藥發展委員會 」開始運作。 2002年3月「 國家生技醫療產業策進會 」正式成立. 歷任會長. 三年一任的無給職。 第一、二任(2002年-2009年): 王金平. 第三、四任(2009年-2016年): 陳維昭.

  6. 合成生物學 (英語: synthetic biology )是將 生物 科學 應用到日常 生活 中的一種嶄新方式。 英國 倫敦 的皇家科學院(Royal Society)認為:合成生物學 結 了其他領域的 知識 與 工具 ,涉及的領域包括 系統生物學 、 基因工程 、 機械工程 、 機電 工程 、 資訊理論 、 物理學 、 納米技術 及 電腦模擬 等等。 目前,合成生物學已在多個 行業 落實應用,例如 農業 、 能源 、 製造業 及 醫學 等等。 历史. 合成生物學家試圖創造出一種以 脱氧核醣核酸 編寫的 語言 。 為了達此目的,需要 設計 脱氧核醣核酸片段,而這些脱氧核醣核酸片段已經獲得 標準化 處理,能與其他片段輕易連結。

  7. 中央研究院 翁啟惠 院士研究團隊從現有藥物及保健品找出5種具有抑制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活性效果的潛力藥物,透過病毒蛋白活性抑制、細胞及動物實驗驗證。 這5種藥物包括抗瘧疾藥物 美爾奎寧 、抗 愛滋病 藥物 奈非那韋 、 靈芝 多醣體RF3、 紫蘇 萃取物以及清冠一號中有使用的 薄荷 萃取物 [22] [23] [24] 。 2021年9月,『新中藥複方「台灣清冠一號(NRICM101)」研發策略與成果』獲得 中華民國科技部 「2021未來科技獎」 [25] 。 2022年4月13日, 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 所長 蘇奕彰 在中央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上,說明清冠一號與清冠二號的真實世界治療效果。 在去年5到8月本土疫情期間,清冠一號與二號於全台9家醫院收案檢視真實世界療效。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