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31日 · 台大在戰後接收了東京帝國大學演習林及台北帝國大學山地農場等土地,其分布全台的校地總計約340平方公里(34,000公頃),占台灣土地總面積的百分之一。 山地農場與實驗林皆座落於原住民族地區,而台大長期仰賴這些土地進行教學與實驗研究,例如長年受到學生歡迎的通識課「森林生物多樣性概論」,就是於實驗林轄區內進行的野外課程。 然而,台大與原住民族的土地爭議層出不窮,其中 位於南投縣仁愛鄉的台大山地農場是近年來受到社會關注的案例 。 監察院也在2019年公布此案的調查報告,主張山地農場的用地取得侵犯原住民族土地、違背公地撥用目的,並 向台大提出糾正 。 此調查案的緣由是源自於2008年, 一位賽德克族人長期在祖先承繼之土地耕作,其耕地位於山地農場的範圍內 ,族人因而向台大提出增劃編保留地的申請。

  2. 一份來自台灣大學經濟學系系主任林明仁與學生沈暉智的 研究 ,揭露台灣高等教育反向重分配的事實:愈有錢的人,子女進入台大的機率也愈高,而台大花在每位學生的支出明顯也高於其他私立學校,造成有錢人子女得到政府的資源相對多。 國立大學長期維持「低學費高補貼」是否真的公平? 猜猜看,你的家戶所得算高還是低? 這個所得,子女進台大的機率又是多少? 資料說明:此動態圖表立基於《經濟論文叢刊》即將刊登的「論家戶所得與資產對子女教育之影響」論文中資料而來。 該論文是根據財政部財稅資料中心的報稅資料,串連子女的就學紀錄,分析1993~1995年出生的學生入學與家戶所得情形。

  3. 台大被視為台灣高等教育龍頭,掌握一年新台幣160億至180億元的預算,以及台大醫院一年新台幣300億至360億元的收入。 只是,台大校長之爭,不僅沒有引起校園內高度重視,社會各界迄今也沒有太多關注。 (設計/黃禹禛;資料來源/台灣大學網站、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國立台灣大學校務基金附屬單位預算。 經過一番較勁,到了去年12月23日的台大臨時校務會議,八強已經有3人遭到淘汰,剩下5人進入決選。 台大遴選委員會即將在1月5日投票選出新任校長。 如果新任校長未來經過校務會議同意續任兩次,將帶領這座培育出台灣四位民選總統的大學,在2028年邁入建校百年。 令人憂心的是,自1994年《 大學法 》修訂實行、官派校長成絕響後,23年來,台灣公立大學的校長遴選,就像所有年輕的民主,眾聲喧嘩,風波不斷。

  4. 2022年8月17日 · 蔡孟利/從「學術倫理案件處理要點」看論文抄襲事件. 台灣學界在應對重大學術倫理爭議時,欠缺足夠法源保護,導致事實釐清與調查難以確實。. 圖為台大校園。. (攝影/楊子磊). 自 2016年台大論文造假事件 發生以來,台灣在學術倫理的監察與教育 ...

  5. 2018年9月11日 · 台大的案例,看來稍有幫助。 但還有兩個要考慮的新問題產生: 問題一:會不會最能從多元入學受益的,還是非都會區中最優勢家庭的孩子? 駱文沒有學生家庭社經資料,無法回答這個問題。 我也沒有統計資料,但以台東為例,教育界普遍的觀察是──在台東,每年繁星進 頂尖大學 的,醫生及老師的子女顯著偏多。

  6. 2017年10月15日 · 台大爆出震驚學界的論文造假案將滿一週年,9月14日監察院通過對主管機關教育部、科技部的 糾正案 ,認定兩個部會的調查未釐清質疑。 真相迄今未揭,在此案中查閲2萬多篇文獻,一路發揮監督力量的《科學月刊》前總編輯蔡孟利,專業論評寫盡,在科學真理遭亂葬後,完成21萬字小說,為這場學術黑幕留下另一個「活口」。 一隻大白鼠頂上剔了毛,小腦袋瓜埋著多通道電極器,或許不知痛苦將至,無所愁;或許對「鼠生」早已了悟,無所謂。 為了接受「痛覺神經生理傳導實驗」而存在的大白鼠,紅色眼睛透著盡是純真,但沒有白鼠腦袋瓜裡跑出的訊號、人們對一切無所知。

  7. 2018年9月17日 · 國立大學長期維持「低學費高補貼」並非是真的公平。 多元入學方案可能可以略微減緩階級世襲化的現象;另外,在早期教育中創造更平等的環境與提供豐富的訊息,亦可增加弱勢學生的視野與經驗(當然在高教端亦應如此),因而可能強化個人努力奮鬥的動機。 以上大概就是本篇報導的論點;雖然觀點並非新創,但卻貢獻了過去許多論者一直無法呈現的數據,尤其是針對上述第4點,它用數據證明了: 台大學生家庭所得之中位數為150萬左右,高於全體公立大學的110萬,也高於私立大學的100萬。 所得最高的5%家戶進台大的機率,是所得最低5%家戶的6倍;甚至根據相同資料,讀者可以預測特定所得之家戶子女進入台大的機率。 超過一半(51%)的台大學生來自所得最高的前20%家戶。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