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8日 · 還記得第一次在台灣過年的情景嗎?「婆婆做什麼我就跟著做會煮菜頭湯蘿蔔湯)、炒一些菜然後看我公公愛吃什麼公公喜歡吃筊白筍我也會炒油菜花還要準備魚芋頭鹹粿甜粿還有蝦捲炸丸子之類炸物。」 當時心情如何?「很 ...

  2. 父親留給我的真的不多,卻透過食物的味道與文字,讓我更親近他與他的故鄉一點,或許這是對我自己感到遺憾,最淺薄也最無力的表達方式吧。 我無從得知父親下廚的動力跟想法,或許跟我一樣,在人離開了家、遠離了親人,因現實狀況無法再聚首,只能靠自己把味道重現,用以滿足與療癒心裡 ...

  3. 25歲的胡芳華沒有餐飲經驗上一份工作是補教業現在正在家裡準備語言考試想用空閒時間打工兼差在人力銀行網站上剛好看到這家咖啡廳就在家附近就來應徵計時工讀生但這份兼職她也只打算做幾個月而已

  4. 2020年6月14日 · 沒有新血接班古早經典菜也逐漸失傳電影總舖師裡的雞仔豬肚鱉」,得將甲魚土雞塞入豬肚裡燉3小時因太繁瑣而幾乎沒人做而40年前曾流行口味甜以栗子菱角雞肉等製作的栗子雞」,來到減糖養生時代年輕師傅已不會做這道菜

  5. 2020年6月14日 · 威權時代,江浙菜是達官貴人宴客首選,菜色精緻細膩,擺在宴席可以凸顯主人的品味,台灣經濟起飛期間獨領風騷,尤其是政經中心的台北,知名江浙菜館一家接一家。 近年來隨著台灣經濟停滯、社會變遷,江浙菜館開始退燒。 撐下來的店家,生意也大不如前。 業績少7成,老菜館不敵疫情熄燈. 寶哥(右)偶爾到大兒子彭浩倫的餐廳「上海浙園」看看,長年經營餐飲的習慣改不了,聊天仍不時張望門口,一有顧客徘徊立刻上前招呼。 (攝影/林彥廷) 不只老員工,連鍋碗瓢盆都安排好去處. 55年資歷寶哥,當年舌尖破解老師傅食譜. 採訪當天,由彭浩倫(左)燒幾道招牌菜,寶哥雖然已退隱,仍忍不住技癢,上菜前拿起湯勺修飾外觀。 (攝影/林彥廷) 赴日歷練12年,再回台自立生根. 每個老客戶心裡,都有一道「老上海味」 1 4.

  6. 2017年1月24日 · 其實漢士的年夜飯一開始是煮給員工吃的,因為除夕夜我們還是有營業,就煮年菜請員工吃,原本除夕也沒什麼客人,但這幾年越來越多人,尤其去年總共來了80幾個人,我從好幾個禮拜前就開始準備食材、花兩三天煮了20幾道菜,像buffet(自助餐)那樣讓大家自己夾,還一直擔心大家吃不夠,煮菜雖然累,但看到大家吃得開心也就滿足了。 我從沒讓女兒知道我在這裡,即使被人認出來了我也一概推說不知道,我覺得這種事情就是這樣子,沒有必要特別去解釋。 活到這個歲數,其實什麼事情都是高興就好,以前有家庭的時候,我會帶著家人回台南過年,沒有家庭之後,我一樣和女兒一起過年,漢士的gay女兒們。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7. 爸爸從小吃怕了蠶豆我和弟弟記憶中從未在家裡吃過此物爺爺家只有過年打打牙祭有餃子那是東北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美食也是韭菜豬肉餡兒),還有酸菜白肉鍋鴨血牡蠣血腸蝦米白肉還有姑奶奶的酸菜算是非常豪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