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基隆蔚藍海景旅店評價 相關

    廣告
  2. 立即預訂可慳更多,Agoda®一直保證最低價! 我們全天候為你提供協助,出走都唔會注定一人! ...

    • 香港

      超值酒店,神秘優惠

      先訂後付,節省更多!

    • 折扣優惠

      計劃緊下次旅程?

      我們為你提供最抵優惠!

搜尋結果

  1. 2019年2月6日 · 基隆有個味道雨水混和著類似汽油的味道聽在地人說這是海港都市特有的風味對於基隆尤其是港邊都市的印象味道脫不了關係港邊大船發出的排煙味走進基隆廟口油煙的香氣我習慣把相機斜背從火車站附近開始走基隆複雜的巷弄偶而有雨水的霉味因此只要聞到不一樣的氣味就會引起我興趣端起相機一探究竟。 【新北】<a target="_blank" href="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remote-area-bus">梁家瑋/偏遠公車路線的風景</a> (攝影/梁家瑋)

    • 把「母親」刺在手臂永久紀念
    • 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
    • 56歲選擇交棒努力做自己
    • 唯一遺憾「再播一場中職」

    他沒料到,母親離開對他影響如此之大,久久走不出來。甚至曾求助專業心理背景的友人諮商,後來友人告訴他,遺忘,不一定是紓解痛苦的方法,其實「你要去記憶」。從來不曾有刺青念頭的曾文誠,後來在手臂刺下了母親的生日,找到了一種方式,紀念自己最親、也最愛的母親。 即便這次的徒步環島,「最常在我心裡浮現的,也是對母親的記憶。」這或許是年過半百的他,最深沉潛藏的動力──一步一腳印,梳理、沉澱對母親的思念,「很奇怪,走了10幾、20天以後,不自覺會變成小學生。像在路上看到一隻小蟲,就自然會蹲下來、跟牠玩個3、5分鐘。瞬間感覺,我小時候也做過一樣的事,好像回到過去一樣,常常想到媽媽。」 徒步環島的過程中,遇到有人出殯,「我真的就對著那個人(亡者),在心裡問他:『你,沒有遺憾了嗎?』」曾文誠說。 沒有遺憾了嗎?這...

    2001年父親節前夕,曾文誠寫下《一條記憶父親的棒球線》,追憶他與父親短暫且片段的相處時光。「我和父親見面的次數,數來一共不超過10次。」記憶中,父親曾從高雄北上到基隆去看他,父子倆人曾在大操場上接棒球,當時曾文誠從沒想到要問,為什麼父親能教他如何把球投快?為什麼能和他傳接球?也沒多去想,教他做棒球比賽記錄的父親,怎麼會懂這些? 上了高中後,有回和父親一起到台北市立棒球場看球賽,看到父親與方水泉(華興棒球祖師爺)如老友般聊天,也不以為意,那是父親最後一次北上來看他。 東吳大學中文系畢業時,曾文誠的父親已過世,他進入學長開的貿易公司上班,起薪不錯,年年有國外員工旅遊,「這位學長的公司直到現在都經營得不錯。」那時突然在報上看到籌備中《職棒雜誌》徵才廣告,兒時獨自搭公車去基隆打球、看球的回憶,一下...

    從文字工作、走上球評之路,現在每年都有大約120場至140場比賽評述,多年來,始終維持他冷靜、專業但不失情感的講球風格。 僅有2次播報時嚴重「驚聲失控」──2003年亞錦賽台灣擊敗南韓那場「又是高志綱!」躍過三壘手頭頂的高彈跳再見安打,興奮到把身上的隱形麥克風裝置都拍掉;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台日大戰時,陳金鋒三局上從原浩治手中轟出驚天3分炮創造台灣與當屆奧運四強最接近的時刻。「直到比賽結束前,就是很難去預測或定論結果。棒球場上的變化,有時就是一瞬之間。」這是他認為棒球最迷人的地方。 人在江湖,很難不沾是非。因為體育台轉播權的競爭,讓播球的他也被迫「選邊」,2003年後形同「被退出」中華職棒的播報,如今除了國際賽、曾文誠評球成為「MLB限定」,是球迷、也是他自己,最糾結的時刻。 去(2017...

    有了更多時間做「想做」的事,多年前那個曾經想陪職棒球員馮勝賢跑步,因跟不上、只能放棄乾等的曾文誠,去年上半年先是跑了一場半馬(21公里)、完成113公里的超級鐵人賽(游泳、自由車、跑步);下半年出版了《曾文誠的私房畫》手繪畫冊書,57歲生日前幾天泳渡日月潭,11月8日起展開36天的徒步環台之旅。 徒步環島籌畫近一年,曾文誠看了大量國內外挑戰、冒險的書籍與紀錄片,告訴自己「一定可以做到」。他原本想與兒子一起徒步環島、預訂在去年年初成行,但因為WBC世界棒球經典賽3月開打、加上兒子入伍,才延到了年底,「我想,我自己走也可以。」在妻子的支持下,曾文誠揹起背包出發、要好好看看這片從小生長的土地。 雖然開走頭兩天,雙腳就都起了水泡,心裡也很掙扎,戲稱也曾「想偷偷搭上火車到下一站去」,「但我從小就不是那...

  2. 2018年1月14日 · 57歲的球評曾文誠2017年底以36天徒步走完800公里的環島之旅他從每一間投宿的老旅社中打開探看台灣幽微社會的門窗記錄下窗裡被遺忘的時光與流轉的風情

  3. 2017年1月14日 · 2017/1/14. 文字. 攝影. 基隆. 在地傳真. 在一個涼爽星期六深夜我和太太驅車前往計畫已久的基隆崁仔頂魚市場車行到了故鄉的深夜路上繞了幾圈找好車位先去基隆廟口拍了幾張照片等待魚市場交易時間一到便動身前往崁仔頂但已經看到魚販的車輛淹沒了市場周圍的道路這座市場起源於清朝,至今仍維持不變的交易生活方式,可以說是一個活歷史。 它不像古蹟建築靜止的任由時間無情地沖刷著身驅,而是以尋常百姓的生活與生命,不斷的傳承與述說著,這座古老魚市場的故事。 走進這座古老的場域,看見古早到現代,糶深夜川流的人群與手上的油飯香,那古今交錯的景象一幕幕地映入腦海。 更能夠感覺「身在百姓生活的現場」是作為一個攝影人最大的感動。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4. 1937年,台灣基隆造船產業誕生。過去台灣經濟起飛重要的十大建設,除了增設多功能台中港,以及因台灣國際貿易的不斷擴展,導致北部主要港口基隆港運量壅塞,亦增加蘇澳港幫助紓解。高雄造船廠是十大建設中第一個完成的重要建設,肩負支持航運、貿易、國防及發展關聯工業等,過往這些 ...

  5. 2019年12月20日 · 位在基隆港邊的見書店」,也沒有辜負它們現有的店址不僅海洋生態及在地文化成為店內主要選書的類別書店舉辦的講座活動也以這些理念為出發甚至擴延到環保科普知識以及海洋文學等等

  6. 2020年4月20日 · 沒有掠奪就沒有未來?. 從日本、挪威看台灣困境. 文 李雪莉 、 野島剛 、 蔣宜婷. 攝影 余志偉 、 曾原信. 設計 黃禹禛. 暗沉的綠橘色鐵繡沿著船身蔓延至甲板、走道,攀上艙門,船長的駕駛台覆蓋厚重的灰塵,舉目所及是四散的漁網、作業的手套,一股臭蜆味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