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8日 · 歷史與民俗. 清明節慎終追遠掃墓祭祖能流傳那麼久,包含歷史與民俗兩種深層的意義;民眾生活環境與習俗變遷,讓老祖宗「新例無設、古例無滅」的舊俗產生動搖,原有的發粿以養生麵包替代,也無須帶除草工具,直接到納骨堂祭拜。 古人藉由節俗讓家族聯繫、共同準備祭品、團聚祭祖;現在清明節慎終追遠掃墓祭祖趨於簡化且輕鬆很多,生活禮俗簡易好;但,造成人與人逐漸疏離,親情轉淡薄,相當使人憂心。 然而,簡化並不是造成疏離的主因,而是越來越不明所以! 因此,要將舊有節俗永流傳,除了說故事外還有更好的方法嗎? 在民俗信仰中,祖先的墳墓相當於活人的住屋,若任其被破壞衰頹,雜草叢生,子孫心靈難安寧,恐怕間接影響後代子孫興衰。

  2. 2021年3月31日 · 【新墳】 供奉五牲,祭品擺好後,點香向后土 (墳墓的守護神,即土地公)祭拜,婦人要在新墳前哭號,禮拜完畢,先燒刈金、壽金給后土,再燒銀紙等給祖靈,紙錢燒完後,在紙灰上灑酒 (稱為奠酒),最後鳴炮禮成。 五牲: 雞、鴨、鵝任意一隻、豬肉一大塊、魚一尾、豬肝一付或蛋類等五種供品,五牲及菜蔬主要祭墓用。 三牲: 由五牲之中挑出三種祭品,用以祭祀后土。 十二道菜蔬: 一般準備的-韭菜、魷魚、春干、甜菜、甜芋、肉脯、蒿菜,蓮子、棗子、竹筍、豬腸、苜頭. 粿類: 主要紅龜粿、鼠麴粿或草仔粿。 在過去,祭拜完後還會將紅龜粿、麵粿分給當地的小孩子吃的習俗,稱為「揖墓粿」 (又稱乞墓粿、印墓粿),用以象徵「祖德流芳」。 【祭拜土地公】

  3. 2020年7月30日 · 清明祭祖時不少人往往會在墳墓上增添一些新土,意思為祖先「修補房屋」,以防墳頭土薄,影響祖業根基;另外,用意就是讓祖宗免受風寒、雨淋之苦。

  4. 2021年3月28日 · 一、掛紙. 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再掛紙又稱「壓紙」,一般用石頭或土塊將長方形的的黃古紙,或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壓在墳上,然後準備一些敬果祭拜,掛紙表示子孫已祭拜祖墳,也象徵黃金滿墳。 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紙,在中南部大部份都使用五色紙掛紙。 二、培墓(往生後3年內、出新丁或賺大錢都要培墓) 把祖墳修飾一下,並向祖先祭拜的活動。 每年一度將祖先墳上的雜草清除,並加以修整,然後準備一些牲禮、酒、菜、蔬果和粿類作為供品。 一般都在墳前和后土前擺放祭品,祭品有韭菜、雞蛋、魷魚、甜飯、芋、筍等。 關於, 壓墓紙的傳說,比較有名的就漢高祖和唐高祖囉!

  5. 2021年3月28日 · 一、清明掃墓禁忌-掃墓順序. 按照習俗,祭掃的順序是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 其次是祭祀,這一程式很關鍵,一是寄託哀思,二是與先人相感,因為山有靈而無主,先人有主而無靈,與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靈氣。 提醒朋友們這就是風水。 掃墓時,人們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然後叩頭行禮祭拜。 推薦閱讀: 免煩惱! 清明節祭祖準備哪些祭品? 此後圍坐聚餐飲酒;也可放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相關活動。 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 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6. 2023年3月29日 · 走在墓地間盡量走在墳墓邊緣,不要隨意冒犯別人家的墓地或踩到墓碑前的供桌上,否則會被視為大不敬,侵門踏戶沒有人會喜歡。 11﹑忌諱拍照 墓地盡量不要拍照 ,就算要拍照也要留意不要將別人家的祖先、牌位、墓碑一起入鏡,民俗中較陰之地拍照 ...

  7. 2023年11月20日 · 看留言討論. 4 種依附類型: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混亂型。. 建立安全型依附關係,嬰幼兒時期關鍵,多給予擁抱、親吻溫暖肢體接觸,並在不同年齡階段回應孩子需求,持續穩定地發展依附關係。. 本篇分享各年齡階段8個教養建議. 快速目錄:. 一、依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