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7日 · 2024-03-27 09:30. +A -A. 加入收藏. 00:00/00:00 x1. 《人工生殖法》上路16年多,僅限不孕夫妻適用,也未納入代理孕母制度。 多年來,國人被迫到海外接受療程,民間團體和立委紛紛高喊修法,但對開放程度產生歧見。 台灣接受 人工生殖 族群以35歲以上女性為主,為什麼是這個年紀,因為她們必須在結婚後才有資格,(高齡婦女)得冒更高的風險……。 」2月27日,在《人工生殖法》修法公聽會上,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陳美州道出人工生殖將「婚」、「育」綁定、排除單身女性的現況。 早在1985年,台灣就掌握人工生殖技術,誕下國內首位試管嬰兒;但歷經多年立法討論,直到2007年才正式通過《人工生殖法》,將捐精、捐卵及人工生殖技術等規範入法。

  2. 2023年3月30日 · 今周刊編輯團隊. 政治社會. 今周刊攝影組. 2023-03-30 16:53. +A -A. 加入收藏. 台灣少子化問題嚴峻關鍵原因在未婚族群逐年擴大。 《今周刊3月30日發表2023台灣婚育意願大調查」,結果發現台灣未婚族56想結婚生子卻因找不到對象」、「經濟條件不足兩大因素難以步入紅毯台灣成為超低生育率國家整整20年近3年更是生不如死」,人口開始負成長。 去年生育率0.87、新生兒數13.8萬人,均創下歷史新低。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指出,台灣生育率是全世界前三低,政府對少子化國安危機,缺乏調查研究,難以對症下藥,導致許多政策都無法有效提高生育率。

  3. 2021年5月6日 · shutterstock. 2021-05-06 16:00. +A -A. 加入收藏. 台灣生不如死的警鐘持續響起生育率全球排名倒數第一在死亡人數不減的前提下我國正加速邁入超高齡社會探究新生兒逐年遞減的主因原來是台灣在生育年齡的未婚人口比例節節攀升導致生育率下降中年單身未婚即剩女的亞洲社會台灣女性為何不想結婚也不想生小孩呢? 根據 內政部最新人口統計 ,今年第一季新生兒數為34917人,較去年同期減少5497人、年減13.6%。 同期死亡人數為則較去年增加659人、年增1.4 %,總計47626人,也是 國內人口連續三季負成長 。

  4. 2023年3月29日 · shutterstock. 1371期. 2023-03-29 11:27. +A -A. 加入收藏. 台灣二十五歲到四十四歲適婚人口每兩人就有一人未婚他們究竟是不結婚還是結不了婚? 他們在婚育之路遇到什麼困難? 「十年前我剛當老師,班上有二十八個學生,現在只剩下二十個。 」三十九歲、在台北市國中任教的東東(化名),是台灣少子化危機最直接的見證者,但當被問到想不想結婚生子,他卻毫不猶豫大力搖頭。 按他設定的人生順位,買房是首要之務,在完成目標前,結婚、養小孩一切免談。 「我的生活很快樂,工作也有成就感,如果要結婚生子,經濟負擔一定會加重,現在不會去思考這件事。

  5. 2019年8月6日 · 這其實是個簡單的數學問題,假設總育齡女性人口一百人,會造成平均生育數只有一人的情況有兩種可能:其一是每個人確實都只一個;另一種可能性是 50 人生兩個,50 人完全不。 比起前者,台灣的總生育率背後的組成成分更像是第二種。 低生育率 這個已經在台灣發生多年且持續探底的人口問題,在近日因為一個來自 World Population Review所發布的一則報告,指出 台灣生育率 在全球兩百國敬陪末座,又引發台灣各大媒體爭相報導。 本文就這個多年來不斷被討論,卻經常缺乏實證資料與充斥各種迷思的社會議題提出一些分析與討論。 迷思一:時期總生育率=婦女一生所生育子女數?

  6. 2022年6月12日 · 生育給付是提供女性被保險人的生育補貼因此如果未婚生子被保險人還是可以請領勞保生育給付只要提供嬰兒出生證明書正本已辦理出生登記者免附即可向勞保局提出申請。 只要在生產後5年內,都來得及請領. 依101年12月21日修正施行之勞保條例規定,領取生育給付的請求權,自保險事故發生日起,因5年間不行使而消滅。 因此,只要在99年12月21日之後分娩的女性被保險人,在分娩後的5年內都還來得及提出申請。 健保開辦後,僅女性被保險人可領生育給付. 員工配偶生產,員工能否請領勞保生育給付一事? 在全民健康保險施行前,勞保被保險人或其配偶生產時,不論產檢的費用或生產的費用都是由被保險人自己負擔。

  7. 2021年2月8日 · shutterstock. 2021-02-08 10:12. +A -A. 加入收藏. 逼婚表面上看起來是「分離」,實際上是一種操控。 經由插手子女的婚姻,來影響他們的選擇。 我身邊有一位朋友,已經8年沒有回家過年,每年都以工作忙為藉口搪塞父母,因為她已經39歲,卻還單身。 她不是不想回家過年,而是害怕回去,害怕家族成員集體對她逼婚。 我沒有被逼婚的經驗,一開始不太同意這種不回家的選擇,無法理解到底那是股多可怕的力量,能讓人放棄一年只有一次的團圓時刻? 後來,身邊的朋友陸陸續續進入30歲,幾乎無一例外地被父母逼婚,每次和這些朋友們見面,他們都會跟我傾訴被逼婚的痛苦。 我聽到各種各樣匪夷所思的故事,讓我認真思考逼婚這個議題。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