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蔡揚名導演在台語片時期的藝名是陽明,他在林福地導演改編自日本鉅片的《金色夜叉》中與金玫搭檔,全台大賣座,從此站穩台語片小生地位,拍了近200部片,知名作品有《請君保重》、《黑美人》、《海上的男兒》、《少女的願望》、《淚的小花》、《琉球之戀》等。 陽明演過角色從富商、少爺、偵探、鹽田辦事員各種身分、職業;也有丈夫、情人、父親、兒子等人生不同的階段,他演來都游刃有餘。 問:當時主演台語片的盛況? 答:台語片前後總共拍了一千多部,一部片拍7天到兩個禮拜就拍完,預算才20~30萬。

    • 歐陽龍1
    • 歐陽龍2
    • 歐陽龍3
    • 歐陽龍4
  2. 2024年3月11日 · -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它們為何需要被重新提起? 太陽花10年後──10個值得被記住的關鍵字. (攝影/楊子磊;設計/江世民) 發生在2014年的318運動(又稱太陽花學運)屆滿10年,這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震撼全台,其影響橫跨政治局勢、兩岸關係、國家認同,太陽花世代紛紛進入台灣社會各領域,成為台灣重要新生力量。 10年過去,台灣已完成3場總統和立委大選,彼時的大學生也邁入而立之年。 而當318運動逐漸成為下一世代眼中的歷史名詞,甚至僅是高中教科書的一小章節,它還有哪些訴求與內涵值得被反覆提起?

  3. 2021/3/9. 文/廖淑芳(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 碩、博士論文皆以七等生為研究對象) 作家七等生於去年(2020)10月24日離開我們,隨著 導演朱賢哲拍攝的七等生紀錄片《削瘦的靈魂》 將上映,讓這位早已進入台灣文學史的文學人物再度引起討論。 然而,即使到今天,仍然是讚美者有之,批判者有之。 對許多人而言,七等生的思想怪異、行徑離奇,作品更是離經叛道,難以理解與消化。 然而,對他自己而言,他不過選擇忠於自己,並追隨生命的節奏與脈動而已。 評價的反差:投射出文學與社會文化間的迎拒頡頏關係. 七等生長期選擇隱遁與避世,與文壇交游有限,但許多年輕時曾經受其影響的讀者,把他視為徬徨迷惘的青春時期裡,最能撼動與撞擊思想與年輕靈魂的文學啟蒙者。

    • 歐陽龍1
    • 歐陽龍2
    • 歐陽龍3
    • 歐陽龍4
    • 歐陽龍5
  4. 2024年3月14日 · 當年太陽花學運不但點燃了無數年輕人的理想與熱情,從兩岸關係到台灣社會更留下深遠影響。 10年之後,《報導者》整理了太陽花學運迄今仍然深具意義的10個關鍵字,無論台灣社會如何演變,這10個關鍵字都值得被牢牢記住,藉此持續反思台灣未來發展方向。 而當318運動的青年參政熱潮逐漸消退後,「後318世代」似已失去了參與社運的動能,學生自治組織、異議性社團運作都陷入了相對低潮。 儘管如此,當前年輕人仍然關心與個人權益較為相關的公共議題,只是對他們更有影響力的已是影音內容、YT網紅,而不是學運領袖。 值得注意的是,同樣是318運動的參與者,有人走入政壇至今仍受到社會矚目,有人卻在過去10年深陷於這場運動衍生的官司之中。

  5. 2022年7月15日 · 在成為江湖領袖之前應該也有他自己的成長之路,以素還真為名的電影就是直接開門見山,回到傳說的起源,且看第一男主角如何「反骨歸真」。 霹靂國際多媒體公司 將布袋戲帶往另外一個全新的領域,由劇集到周邊商品、由有線電視頻道到數位串流,霹靂還上櫃進入資本市場,這樣的產業鏈跟規模在布袋戲是前無古人、恐怕也後無來者。 然而,霹靂這塊招牌的經濟價值,也讓其在司法實務的江湖中,經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波瀾。 霹靂在《著作權法》所生的司法案件屢見不鮮,透過耙梳這些和霹靂有關的著作權案件,不僅僅看到了產業的變遷,也見到了時代的縮影。 行起坐臥時的看書追劇,都可能碰觸著作權. 《著作權法》作為智慧財產的一環,也是我們生活中很容易碰觸到的生活法律之一。

  6. 2015年12月22日 · 一群退休老師們七嘴八舌地說原來歐陽金米教過第一任中油董事長後來是經濟部長李達海的小孩。 歐陽金米忽然喊了一聲「李達海的太太是老佛爺啦! 」大家笑了起來,原來李達海怕老婆出名,宿舍裡都戲稱李太太為「老佛爺」。 老師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說了一串名字,高雄煉油廠總廠長李熊標的兒子也是油小畢業,曾經當過經濟部長後來是副總統的嚴家淦,他的孫子也念油小,金馬影后陳湘琪既是油小也是國光校友,之前住在宏南社區。 油小、國光畢業多年後返校任教的歐陽金米也附和著,早年,一些職員的孩子會看不起勞工的孩子,職員的孩子比較有優越感。 油小的學生家長可分成三類,員工、職工和保警,家長的職位不同,孩子的心態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以前的油廠階級觀念很強,管理階層和職員住在宏南宿舍,勞工住在後勁宿舍。

  7. 2023年9月1日 · 當時,有一家重要的餐廳,老闆叫向子龍,跟 余為彥 是世新同學,原本都是搞電影的,但向子龍後來轉去做餐飲,那家餐廳就叫「談話頭」。 當年的台灣藝文人士、從香港來的演員等等,一定要去「談話頭」,吃個飯、聊聊天,在那家餐廳吃飯聊天的經歷,就開啟這一切。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唸高中的時候,會去艾迪亞餐廳看賴聲川彈吉他,後來,我自己也喜歡玩樂器。 曾經有一年,有一個派對,我跟賴聲川帶著吉他,去楊德昌在永康街的住處表演。 蔡琴與音樂圈熟識,也找來許多有名的樂隊指揮,bandleader來彈鋼琴。 這是我印象深刻的,曾經有這麼一個晚上,我跟賴聲川過去,所謂的──去Jam一下(笑)。 這是七〇年代末、八〇年代初,劇場與電影圈的密切互動。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