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海禁 明朝 的一項鎖國性質的基本國策,從洪武年間到隆慶年間,實行了近200年,縱貫大半個明朝。 形成了成熟的海禁政策與概念。 明朝海禁嚴格禁止人民對外通商貿易,限制外國人到中國進行貿易 [3] 。 明朝唯恐禁海不力,有關海禁的詔令每過幾年就會重申一遍。 明朝海禁時期規定人民不但「片板不許入海」 [4] ,甚至民船造得稍大一些就是違法。 《大明律》規定:「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為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處斬,仍梟首示眾,全家發邊衛充軍。 其打造前項海船,賣與夷人圖利者,比照將應禁軍器下海者,因而走泄軍情律,為首者處斬,為從者發邊充軍。

  2. 海禁」是 明朝 的一项鎖國性質的基本國策,從洪武年間到隆慶年間,實行了近200年,縱貫大半個明朝。 形成了成熟的海禁政策與概念。 明朝海禁嚴格禁止人民對外通商貿易,限制外国人到中国进行贸易 [3] 。 明朝唯恐禁海不力,有关海禁的诏令每过几年就會重申一遍。 明朝海禁时期规定人民不但“片板不许入海” [4] ,甚至民船造得稍大一些就是违法。 《大明律》规定:“若奸豪势要及军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违式大船,将带违禁货物下海,前往番国买卖,潜通海贼,同谋结聚,及为向导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已行律处斩,仍枭首示众,全家发边卫充军。 其打造前项海船,卖与夷人图利者,比照将应禁军器下海者,因而走泄军情律,为首者处斩,为从者发边充军。

  3. 2021年2月17日 · 清朝看著東南亞國家一一淪為西方列強的殖民地,於是再度選擇以鎖國的方式,來抵擋外國勢力的不斷入侵。只是接二連三的戰敗,讓清朝簽下一連串的不平等條約,被迫開港。清朝面對外敵的積弱不振,也埋下了王朝覆滅的種子。

  4. 政策介紹. 清廷為辦銅需要,最初並不禁海,後來為了防止沿海民眾通過海上活動接濟反清抗清勢力(主要為 明鄭 )實行“ 遷界禁海 ”,而且較明代更為嚴厲。. 順治 十二年(1655年)六月,下令沿海省份“無許片帆入海,違者立置重典”,順治十八年(1661年 ...

  5. 閉關鎖國政策,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是典型的孤立主義。 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也因此中國的整體國力及發展比西方國家落後。

  6. 2021年2月18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兩岸獨特的競爭性下,只要中國不實施鎖國政策,各國可以自由進入中國,安全的經商賺錢,那台灣的重要性就會大幅降低。. 文: 王臻明. 中國海禁政策與鎖國歷史(上):對中共政權而言,鎖國仍是非常有誘惑力的選項. 對台灣來說 ...

  7. 這種政策被稱為「鎖國政策」。 而鎖國政策也保持了日本的穩定和統一。 幾個世紀以來佔據領導地位的佛教,在此時也被納入幕府將軍的控制之下。

  1. 相關搜尋

    鎖國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