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30日 · 1964年出生的李曉明,精瘦的臉頰至今留有軍人的堅毅;1966年出生的方政,嚴肅的國字臉上同樣流露出運動健將的陽剛。 六四事件過去30年後,當年參與戒嚴的解放軍官兵和受難者之間,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握手,並在3天後接受《報導者》專訪,也可能是昔日屬於兩個群體的人首次坐在一起受訪。 然而,這遲到了30年的握手言和,只是讓他們成為述說六四真相的「戰友」,並不代表統治者與民間和解的開始。 30年前槍口那端的他:記下長官說「絕不能向群眾開槍」 1964年出生的李曉明,精瘦的臉頰至今留有軍人的堅毅。 (攝影/吳逸驊) 1989年6月3日下午,身在通縣(現通州區)三間房軍用機場,116師高炮團1營2連中尉雷達站長李曉明看到北京東南郊的天色一片陰沉。

    • 石舫亘 維基1
    • 石舫亘 維基2
    • 石舫亘 維基3
    • 石舫亘 維基4
    • 石舫亘 維基5
  2. 4月起,中國境內開始不分語言版本地完全封鎖維基百科;5月,AcFun彈幕視頻網、YY直播等至少5個影音平台貼出公告,說要「彈幕升級」、「系統維護」,公告當日起用戶將無法使用彈幕功能、不能註冊新帳號、不能修改個人資料或發言。. 中國平台霸主微信 ...

  3. 原漢家庭長大的Ciwang,是原運領袖的小孩,她會讀書、有資源,已是台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但仍不能免於周遭無心的「微歧視」 (Microagression,指對於少數族群無意、隱性的歧視)。 她以自身經驗呼籲,在原住民尋求轉型正義之際,社會應關注「微歧視」對原住民帶來的後續效應。 「我必須活成什麼樣,才符合原住民的標準? 「如果我不夠像原住民,我會被質疑是否利用這個身分,去獲得某些權益跟福利? 這是生活在都市、時刻被貼上刻板印象,許多年輕都市原住民內心的痛。 來自花蓮秀林太魯閣族的 Ciwang Teyra ,35歲,目前任教於台大社工系,出身原運領袖家庭,父親Teyra Yudaw是推動太魯閣族正名 的重要推手 。 她在父親、自己、族人、其他原民青年身上,看見跨世代存在的原漢歧視。

  4. 你以為台灣罷工潮是近幾年的產物嗎? 事實上,日治時期,光是有文獻記載的台灣罷工事件就超過百起。 最早的罷工是1898年艋舺碼頭封箱工人罷工,但當時並未有工會組織。 1903年,建築木工不滿工薪被砍,找上土木承包業者進行「團體協商」,成功爭取到每日工資由50錢提高到1圓以上,該協約並受到台北廳當局認可。 這群建築木工後來隨即成立「台北大工組合」,成為台灣第一個現代工會。 他們1908年再度發起罷工,要求調薪,聚集了270多名工人在圓山公園 示威 。 1920年代,台灣全島更是瀰漫著一股勞權崛起的意識和風潮。 1927年,因資方不當裁員,有上千會員的高雄機械工會發動 「全島總罷工」 ,串連台灣鐵工所、日華紡織、嘉義營木所等工人一起罷工,最後演變成全台首次、也是唯一一次超過40家工廠的聯合大罷工。

  5. 2018年12月11日 · 今年6月,倡議安樂死合法化的知名體育主播傅達仁,因為胰臟癌末期,遠赴瑞士尋求結束生命,讓社會再度掀起了一股討論安樂死的聲浪。 恰巧2018年年底大選與九個公投案合併舉行的「公投熱潮」,台灣史上第一次安樂死公投連署也因應而生。 但外界不知道的是,安樂死公投連署幕後真正的啟動者其實是蔡英文總統的智庫──新境界文教基金會。

    • 石舫亘 維基1
    • 石舫亘 維基2
    • 石舫亘 維基3
    • 石舫亘 維基4
    • 石舫亘 維基5
  6. 2019年6月23日 · 台灣曾是世界級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全世界共有8個穿山甲物種,分布在台灣的名為「中華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牠是全世界唯一一種有鱗片覆蓋的哺乳類動物,成體的頭到軀幹長約50公分,尾長約35公分,和一隻貓的體型差不多。 長得小頭銳面,活像隻放大版、有鱗片的老鼠。 奇特的外型,加上夜行、穴居的特性,讓穿山甲始終罩著一層神祕面紗,但也開啟了牠悲慘的命運。 華人認為穿山甲肉有活瘀通血脈功能、鱗片可協助通乳,人類的慾望使得穿山甲超越犀牛、大象,成為全球走私數量最多的哺乳類動物。 不過在1950年代左右,穿山甲最為人所知的商業用途並非鱗片和肉,而是身上美麗的外皮,台灣就是當時世界知名的穿山甲皮革輸出國。

  7. 2023年7月17日 · 2018年,宏都拉斯移民在穿越宏都拉斯和瓜地馬拉邊境後被警方攔下時,高舉國民身分證。 (攝影/AP Photo/Moises Castillo) 為了逃離國家長年內戰,許多敘利亞難民遷徙至歐洲,也造成不少在歐洲出生的敘利亞後代成為一整代的無國籍兒童。 圖為2016年敘利亞難民婦女帶著孩子到摩洛哥野戰醫院的兒童診所等待接受治療。 (攝影/REUTERS/Muhammad Hamed) 獨立的精神,是自由思想的條件。 獨立的媒體,才能守護公共領域,讓自由的討論和真相浮現。 在艱困的媒體環境,《報導者》堅持以非營利組織的模式投入公共領域的調查與深度報導。 我們透過讀者的贊助支持來營運,不仰賴商業廣告置入,在獨立自主的前提下,穿梭在各項重要公共議題中。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