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3月24日 · 兩岸關係. 搶先表達. 台灣總統蔡英文於本月21日至28日出訪帛琉瑙魯與馬紹爾群島三國回程將過境美國夏威夷23日晚蔡英文透過Facebook發布影片分享訪問心得。 她感謝帛琉在國際場合替台灣發聲,稱帛琉是好地方,「有空可以來走走」。 同時指出,這應該是台灣歷史上第一次總統出訪時跟大家親自報告。

  2. 2018年6月4日 · 台灣總統蔡英文在社交媒體Facebook 以簡體字刊文,稱北京當局如果可以正視六四事件,將會轉化成邁向自由民主的基石。 (中央社) 蔡英文稱,今天是六四天安門事件的29周年,想藉著這個機會跟「對岸的中國人民」講幾句話,分享台灣民主發展的經驗。 她表示,「來到這裏的中國網民」都會發現,其臉書是台灣民主政治的縮影。 「這裡有批評的聲音,也有打氣的聲音。 在台灣,我們沒有敏感詞,不做網絡審查,當然更不必翻牆。 這是我們的生活方式,也是因為這裏已經建立了一套容許這種生活方式的民主制度。 蔡英文指出,翻開天安門的歷史,當年「中國統治當局」出動軍隊、坦克車跟槍砲,鎮壓天安門廣場上的學生跟人民,並說成是政府平息暴亂的事件。 幾十年來,中國大陸始終沒有走出這場歷史悲劇的陰霾。

  3. 2018年6月14日 · Instagram. 兩岸奇趣. 搶先表達. 今年年初,有香港00後坦言「Facebook 是老嘢先用」,一時成為網民熱話。 其實,Facebook在台灣也面臨同樣的困境,去年底一項針對台灣高中生的調查發現,僅6%受訪者最常使用Facebook。 或者是看到年輕人比較常接觸另一社交軟件Instagram」(IG),台灣蔡英文昨晚13日重開IG更刊登貼文呼籲大家留言教她幾招」。

  4. 2018年5月27日 · 台灣總統蔡英文昨日26日與美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賈德納Cory Gardner)會晤。 (蔡英文Facebook) 蔡英文表示,在台灣遭受中國外交打壓的時候,賈德納特別調整行程來台灣,就是要表達來自美國的友誼,她也代表台灣向賈德納表達感謝。 蔡英文稱,賈德納告訴她,其在訪台前夕提出支持台灣國際參與的法案,得到國會跨黨派的支持。 她續指,國際友人的來訪與支持,再次證明挺台灣的聲音絕對不少,「我們一定會繼續堅持走向世界」。 美聯邦參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主席訪台將晤蔡英文 表態支持台灣 中國民航:18航空網站完成港澳台信息整改 另有26家7月尾前改正 再失邦交國 蔡英文兩岸政策轉強硬? 專家:戰略定力難敵選戰壓力. 臨時改變出訪行程 早前提出涉台法案.

  5. 2019年8月27日 · 台灣開放陸生修讀正式學位的政策始自馬英九執政時期當時兩岸關係穩定發展自2011年首度開放陸生赴台就讀台灣每年錄取陸生人數穩步成長最高達到約4萬2000人。 但在2016年政黨輪替後,大陸允許陸生赴台的名額又急速縮減,光是交換生的部分,就從2016年的3萬3000 人,縮減到2018年2萬9000多人。 台灣部分人士認為,在台就讀的陸生可將台灣民主自由價值傳播回中國大陸。 圖為柯文哲2014年與在台陸生交流兩岸經驗。 (中央社) 事實上,由於兩岸關係的特殊狀況,以及台灣內部的藍綠對立,陸生在台灣一直備受政治的有色眼光對待,單單是陸生是否納入台灣健保的問題,就讓台灣朝野吵翻天。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9年5月23日 · 今日23日台灣知名插畫家A RAY在facebook專頁發布與蔡英文在LINE上的對話截圖當中亮點是一系列的惡搞插畫原來這些插畫都是為了宣傳蔡英文推出的減稅措施蔡英文的官方facebook之後也現身留言提醒市民要記得報稅:「五月底快到了還沒報稅的人趕快去報稅得減稅有感的告訴我好嗎? 在兩人的對話中,首先是蔡英文找A RAY,想找他畫一張圖,A RAY先以其風格,畫出卡通版的大頭蔡英文,臉上五官縮成一團,還指有齊「小英三元素」,就是髮型、眼鏡、法令紋,讓蔡英文完全無法反駁。 蔡英文之後想加強氣勢,解釋「畢竟我是三軍統帥,力量的一面須展現出來」。

  8. 2021年10月10日 · 這72年來,我們的經濟從貧窮到富裕、政治從威權到民主、社會從一元到多元,一步一腳印,成就了今天中華民國台灣的嶄新樣貌」。 2021年的台灣雙十慶典主視覺,出現以英文書寫的「Taiwan Nation Day 2021」,引發相關討論。 (facebook@rocbirthday) 她說,這個今天讓世人稱讚的樣貌,是歷經多個世代的人們,共同努力的成果。 沒有任何一群人可以單獨居功,也沒有任何一群人曾經置身事外。 蔡英文強調,「在這個包容的國家裏,不管先來後到,沒有人有原罪,也沒有人會因為不同的出身,而被排除在共同體之外。 只要尊重、並且認同這塊土地,台灣永遠張開雙手,歡迎所有人,團結所有人」。 她說,「過去這72年的發展歷程,讓國家樣貌有了很大的轉變。 但在轉變之外,我們也有不變的堅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