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大營造廠5年違規逾500件,職災累犯卻工安獎入袋. 違反工地安全規定,屢屢被勞檢糾舉的公司,卻能獲取各種工安獎、企業社會責任獎,藉以打造完美企業形象。. 《報導者》清查勞動部資料發現,過去5年,工安獎常勝軍的國內20大營造廠,竟只有1家無不良 ...

  2. 2024年1月6日 · 30年來,台灣校園走向開放,重視兒少主體權,對遊走法律邊緣的少年採「行政輔導先行,司法為後盾」處遇模式。. 立意雖好,配套卻尚未確實跟上,導致教育與司法端有不少人感到有心無力,有心者難以施展,無心者難被監督。. 但這種變化氛圍的後面,是 ...

  3. 2022年3月17日 · 無論傾慕或批判,「稿紙糊成」的朱家都是台灣文學界一道不可抹滅的濃烈風景。. 小說家朱西甯和翻譯家劉慕沙終生筆耕、作品無數;少年時期的朱天文、朱天心創辦《三三集刊》,呼來信仰三民主義、「張腔胡調」的愛國文藝青年,兩姊妹在1980、90年代更是 ...

  4. 2024年3月14日 · 太陽學運落幕後,法庭攻防戰才展開;在國家與人民互告的案件中,義務辯護律師扮演重要角色。日前,司改會完成了「太陽學…

    • 寫作是孤獨的勞動,無法改變
    • 小說的短跑競技,或暴力格鬥
    • 文學史的蛙跳與誘惑的場所
    • 大眾眼前的一場當代文學實驗

    於當代文學場域中橫空現身的字母會,帶有獨特的悖反性格。一方面,字母會的策劃(及每個字母來源)既出自法國的文學脈絡,導致一種濃厚的法國哲學式的文學沙龍氛圍;另一方面,字母會群體中的每一位小說家,都是出身於台灣文學,從第一代的陳雪、駱以軍、顏忠賢,稍後加入的童偉格、胡淑雯,以及最新進的成員黃崇凱,使策劃者楊凱麟的法國哲思,透過作家群的實踐,而開拓了在地化的對話空間。 然而,每個個體都是獨特的,這樣的差異性,就個體性鮮明的文學家而言尤其明顯,置身於字母會這樣的文學團塊之中,對於小說家自身的寫作狀態、精神內容與實際生活,產生了甚麼樣的化學反應? 「字母會對我的影響不僅僅是知識面的,對我來說,更屬於友情的豐收。」童偉格一語指出「寫作的勞動是孤獨的」:「字母會讓我認知到──寫作是可以討論的,這樣的認識,...

    如果將字母會比喻為大聯盟的球隊,每名成員都是百萬身價、頭角崢嶸的明星球員(房慧真語),彷彿扮演著教練角色的楊凱麟,對於團隊的調和、組織的目標以及每個個體之間的最大共同價值,是如何決心去挽袖下海、著手煨燉這一大鍋雜燴字母湯? 「我覺得我們這批人,即使沒辦法進國家代表隊,也至少是個小鎮野球隊代表。」楊凱麟笑道。「我所受的哲學訓練,常被認為能鼓舞人們敢於承認自己會思考,不因為自己會思考而感到羞愧。換句話說,這其實是我的本行。」 楊凱麟說,哲學發展的最早期,哲學家便不停問著同一件事:思想到底能不能被教授? 楊凱麟指指自己,「而我的角色呢?可能不是在於解釋、定義每個字母的意義,而是讓這樣的小說暴風結晶成為可能、變成所謂『前事件』的狀態,因此,出於個體的殊異性,使每個字母都得以獲取不同的晶體樣貌。」 除...

    從2012年至今,字母會已迄五年並將邁入第6年了,新成員不斷加入,編制不斷(緩慢地)擴張,組織本身的晃動(擴大或縮編),又如何隨機或出其意料地影響了字母會未來的圖樣?這樣的不確定性,是否悖離了身在其中的小說家與哲學家們原始的想像? 先身為策畫者,後成為「被誘者」,楊凱麟說,連他自己也不知道怎麼去形容字母會後來的樣態: 楊凱麟亦稱是,字母會新推出的《字母LETTER:陳雪專輯》,有如與字母會拚場,亦如童偉格所言,字母會似乎使得有一種「後設式陳雪」即將現身:「她透過小說拚命思考:『我如何成為這樣的一個小說家』,這是《戀愛課》結合『小說課』,變身成新的陳雪。駱以軍也一樣,讀字母會時看起來是老樣子的駱以軍,在每個字母的篇章中展現他的新樣態。」對於小說家之間的惺惺相惜,胡淑雯笑著說,駱以軍是格外珍惜童...

    不僅僅是小說創作,更像是一場科幻冒險,或者關於時代反應的實驗。字母會像一顆怪石,自身發動能量,如賽亞人自體聚集光束後,將自身投入台灣當代文學的死湖之中,激起巨大的震盪,而周遭的觀者目睹這群怪物自殺式地衝入水面,全都驚呆了。而字母會也讓位居其中的小說家們,彷彿自身突變般,技藝越趨強大,感官無限擴張敏銳如宇宙顯微鏡,就像胡淑雯說的,「字母會讓我多生出一種感官。」 由於字母會,哲學家楊凱麟也發生了親身的異變: 楊凱麟雙手交握、告解似地笑說,「跟字母會的這些超人作家在一起,使我開始相信自己好像也可以寫一點很小的東西,重新回想過去幾年,其實我好幾回強烈地被勾引,導致差點辭職轉行,我的能力無法駕馭長篇,但一個小的破片或零件,或許我也可以嘗試練習看看。尼采曾說過寫作的啟動其實可以非常容易,例如一次寫兩三百...

  5. 如果一樁刑事案件有冤錯案的可能,付出的究竟是誰的代價?. 2002年發生的「台中市13姨KTV殺警案」,至今仍疑點重重,檢、辯雙方如今一致認為被判死刑定讞的鄭性澤極可能被冤枉,向台中高分院聲請再審後,已獲裁定准予再審。. 同時,鄭性澤在「限制出境 ...

  6. 2022年2月22日 · 70年前,台灣迎來二二八事件後的白色恐怖肅清高峰, 許多人在全台各地突然遭到逮捕、就此消失 ,遺留的家人懷著恐懼和疑惑,此後數十年無法出聲。. 1950年代受左翼思想吸引、「意圖顛覆國家」被捕的青年們,死於馬場町、水源地或安坑的槍口下;倖存者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