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遊戲被詐騙該如何處理 相關

    廣告
  2. 即刻進遊開啟半神級修仙師之旅,動態仙術大世界,究極進化霸神都,熱血PK至強神,成就不朽傳奇。 就在今日【御劍神都】強勢登場,史詩級神戰大場面,滅魔屠妖翱翔三界,笑戰至敵逍遙天際。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3日 · 2024-05-03. 瀏覽數 15,200+. 現在詐騙手法千變萬化,數支付處理過爭議款項大多來自於網購、投資、交友、貸款和遊戲等五大項目,其中網購占比高達50%。 聽遠見播放中. 00:0000:00. x1.0. 為了保障消費者權益,數支付科技(以下簡稱數支付)透過TWCA實名認證、付款確認OTP和導入AMLAMF防制洗錢及打擊資恐查詢系統等方式,並加入美國聯盟FIDO,試圖從前端就阻絕詐騙,成為「防詐騙神隊友」。 台灣向來以「美麗的福爾摩沙」「寶島」著稱,最美的風景永遠是人,但曾幾何時,台灣蒙上了「詐騙之島」之名。 根據刑事局統計,去年台灣詐騙總金額逾台幣88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假網拍、解除分期付款和投資詐騙等各式各樣的詐騙案層出不窮,僅有6%的國人沒有接過詐騙訊息。

  2. 2022年1月13日 · 哪些行為將在網路上不小心洩漏了隱私?手機App裡有哪些未曾注意的隱私陷阱?詐騙集團和駭客分子又有什麼欺詐新花樣、如何防範?「自己的網路隱私,自己做主,」趨勢科技全球策略與商務開發協理劉彥伯,處理過上千萬件網路詐騙事件,如此衷心建議道。

    • 蝦皮購物。大眾喜歡在蝦皮上買東西,但就傳出有詐騙集團會 寄出假包裹騙錢,或假裝買家向蝦皮賣家表示該商品無法購買,並附上客服聯絡資訊,要求賣家必須向客服認證,用匯款方式解決問題,這種詐騙手法層出不窮,都是利用蝦皮平台或品牌名義進行詐騙。
    • 全聯福利中心。同樣使用詐騙網站,表示民眾只要填寫問券就能拿萬元全聯禮物卡,但想領取必須轉傳給多位友人才能領,導致大眾不斷分享詐騙連結給親友,最終拿不到禮物還洩漏個資;另外不肖人士也會以全聯的名義,在臉書社團上用高薪徵文字客服的方式,騙取民眾個資。
    • 博客來。不肖人士假冒博客來名義進行詐騙,對不少網友來說這已成常態,一樣都是 自稱客服人員,會完全掌握消費者的購買明細,表示訂單有問題,像是重複扣款或升級成VIP會員等,要求用戶操作ATM或臨櫃、網路銀行匯款。
    • 家樂福。不只好市多有「一頁式詐騙網站」,連家樂福也淪陷,手法是 民眾在Google搜尋家樂福相關關鍵字時,置頂廣告就會出現家樂福詐騙網站,要求消費者登入會員,之後就跳轉到假的信用卡驗證網站,以此騙取信用卡個資。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3年9月20日 · 根據警政署統計,2022年受理詐欺案共2.97萬件,增幅達兩成,更創十年新高,常見詐騙手法,包括「投資詐騙」「解除分期付款」「假網拍」「猜猜我是誰」等。

    • 認知不對稱錯覺(Illusion of Asymmetric Insight)
    • 後見之明偏誤(Hindsight Bias)
    • 知識的詛咒(Curse of Knowledge)
    • 自由意志錯覺(Free-Will Illusion)

    這指的是人們時常會有一種「以為自己懂得比較多」的錯覺。雖然說「知識就是力量」,但「自以為有,卻其實沒有擁有這麼多的知識」這種情況,反而容易讓我們疏忽。自以為懂但實際上一知半解的案例在本書層出不窮。大家對於某些概念只是略懂卻認為自己「懂」,即是詐騙集團得逞的原因。我們的「懂」其實破綻百出,只要一時不察,可能連被騙了都不知道,還以為自己的觀念、作法是正確的,心想著「我才不會被騙呢!」。 相信會購買本書的讀者,都是希望加強自己「反詐騙」的能力,但我們也想要提醒,書本知識所帶來的「好感覺」,也可能讓各位因為自覺「懂」得比較多,反而疏忽被詐騙的可能!此外,本書提供的知識雖然已經盡量用「通則」去描述詐騙行為,但詐騙集團的功力日新月異,每隔一段時間便會推陳出新。身為作者,我們也在煩惱,這本書會不會幾年後就...

    後見之明偏誤,俗稱「馬後砲」。在閱讀本書案例時,許多部分的劇情與心路歷程因為交代得還算詳細,有時讀著、讀著,我們心中會出現一種聲音:「哎!我早就知道會這樣了!」這就是典型的後見之明偏誤。這類型偏誤的真正問題是,我們其實並不是真的「每次」都能知道事情會這樣發展,我們只是「覺得」自己知道。 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研究後見之明的社會心理學家尼爾・羅斯(Neal Roese)曾有段很好的提醒:「如果你覺得自己早就知道這一切會怎麼發生了,那就表示你不會停下來去檢查,為什麼有些事情真的發生了」。 而這正是「後見之明偏誤」危險的地方。用後見之明的心態去看待每一起詐騙案,會讓我們對這些詐騙覺得司空見慣,理所當然,沒什麼好深究的,因此,我們便更不會去探討裡頭讓受害者真正被騙的原因。 若要破解後見之明,最好的方...

    知識的詛咒指的是,在我們了解某些概念之後,就很難同理那些「不懂這些概念」的人到底是怎麼搞的,以及不知道該如何好好與他們溝通。但事實上,詐騙集團蠢蠢欲動的對象不只是我們,還有我們身旁的長輩,以及那些看似快要長大,但其實心智卻未必獨立成熟的孩子。所以避免知識的詛咒不只能幫助自己,更能幫助身邊的人,是相當重要的。 在理解了書中提到的各種詐騙背後的原理之後,我們也想提醒,在和不懂這些概念的家人、朋友溝通時,切記保持耐心,也要發揮同理心。不妨稍加回想一下,還不了解這些概念的自己,在遇到類似新聞案件時,我們的思考模式是什麼?而又是在什麼契機之下,你決定購買本書來充實自己相關的知識? 沒錯,當初購買本書的動機其實非常重要。你是為了自保嗎?那應對這些詐騙引發的焦慮感,將是你和家人、朋友分享這些反詐騙觀念很好...

    大部分時候,我們會認為我們的每個行為、言語都是出於「自由意志」的。今天要買這本書,做出這個決定的是我,今天把它讀到這邊的也是我。不過,心理學家早已發現人類的意識其實是個廣袤的領域,當中有我們接觸得到的「意識本身」,以及我們接觸不到,卻深刻影響我們每個決定的「潛意識」。 在知名著作《快思慢想》中,心理學家丹尼爾.康納曼(Daniel Kahneman)延續了心理學家奇思.史坦諾維胥(KeithE. Stanovich)和李察.魏斯特(Richard West)的說法,把大腦思考系統區分為「系統一」與「系統二」。 系統一代表的是我們思考中比較反射、直覺的層面(好比,請快速算出:「8×7為多少?」),系統二代表的則是經過縝密邏輯、按部就班分析之後的理性思考(好比,請快速算出:「6×5+34−20÷...

  5. 2024年2月17日 · 上傳兩段6秒的原始音檔,就能模仿聲紋,本來是一種趣味遊戲,如今竟然成為新時代的詐騙工具。 AI偽聲行騙無所不在,現在已充斥台灣各個角落,全民應該如何防範?

  6. 2021年11月18日 · 常見的幣圈四大詐騙手法: 1.新幣發行,大肆炒作讓投資人一路追高,最後幣值暴跌且期間無法賣出,魷魚幣就是這種手法; 2.交易所被駭客入侵,你在交易所的帳戶被盜,一毛都不剩了; 3.開戶入金在合法交易所,要求你出金轉入某個交易平台App帳戶,之後交易平台App下架,找不到聯絡窗口(上面案例); 4.冒名知名交易所、冒名USDT法幣,打假幣到你的錢包帳戶。 幣圈四大詐騙手法。 馬哈提供. 認識金融商品,避免金融詐騙每個人都要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