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3日 · 院長林宏榮說A+醫師A+護理師的最大特色在於它們並不會主動生成內容而僅使用資料庫的數據,「我餵給它什麼樣的資料它就學習並不會無中生有胡說八道。 也就是說,這個系統是使用奇美醫院的院內資料與數據,從中摘要出通順的報告,不會任意引用外部資料,讓AI隨意生成新內容,可確保資訊準確度,不會影響到病人安全。 資訊室組長陳佳蓉補充,導入生成式AI的過程,院內回饋也很重要,這能使團隊不斷改良、優化介面。 例如,既有病歷系統中,若醫師想查看某個資料,就要打開一個分頁,「他要一直點選、一直找,系統也一直跑,到最後出現快10個頁面。

    • 腦部自動導航,成醫師最佳助手
    • 神經外科權威力挺,白袍醫師二次創業
    • 醫師創業,得要懂失敗

    更重要的是,它能在腦部開刀的過程中,即時顯示「最佳路徑」,提供手術醫師參考。包含接下來手術刀劃過的區域,分別掌管身體的哪些行為、有多少百分比會影響運動能力和記憶,都會透過螢幕顯示。 這台腦部導航機器人並沒有酷炫外表,主機結合機械手臂、螢幕,外觀看來就是一台手術工作站。但動腦部手術本來就不需要花俏。若能讓手術刀精準地從 A 點走到 B 點,減少對其他部位的損害,就最大功用。 「簡單說,腦部動手術,越單純越好。」鈦隼生物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陳階曉說,身體其他臟器,多少在手術時會有翻動,腦部卻是嚴禁動盪的地方,這也正是機器人發揮功用的好時機。 外界較常聽到的「達文西手臂」和 Brain Navi 設計不太一樣。前者雖然能完成更複雜任務,卻還是跟著醫生操作,靠遙控來動作;腦部導航機器人則類似自駕車提,...

    團隊幕後的靈魂人物林欣榮,除了是腦部導航機器人的發想者,更在醫學界名聲響亮。因為他,是台灣神經外科權威,也是第一位將胚胎幹細胞成功移植在巴金森氏症患者身上的台灣醫師,曾獲得榮獲 2010 年美國神經治療及再生學會最傑出獎;現在,則是花蓮慈濟醫院的院長。 「神經外科醫師在進行手術時,總是希望有更智慧、更精準的設備來輔助。」他舉例,在腦中風細胞移植及巴金森病腦晶片植入手術中,希望能達到 0.01cm 以下的精準度。但是現階段的醫療器材卻只能做到 0.2cm 以上,臨床精準度相差 10 倍至 100 倍。 林欣榮認為,腦部手術得要有新的改變了,不過自己卻不擅長開發醫材、管理公司,因此找上同是醫師,擁有豐富創業經驗的陳階曉來實現夢想。 陳階曉是現任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泌尿科主任,專長不在神經外科...

    「因為爸媽以前做裝潢被倒債,所以我在讀國中時,寒暑假都會去菜市場和夜市幫忙賣衣服,一直賣到大學。」他說,這段期間,讓他比起其他醫師同業多了「被拒絕」的機會,加上以前成績起伏較大,並非順順利利地當上醫生,種種經歷,其實都是創業中必經的考驗。 「我鼓勵醫師創業,但不一定每個人都適合當 CEO,因為 CEO 是很苦的,得到處借錢、借資源;許多醫師卻太順遂,較缺乏這種經驗」陳階曉回憶,Brain Navi 一開始創業時,雖然有想法,可是沒錢請廠商代工機械手臂,加上台灣廠商對醫療機械手臂不太有興趣,一度讓他相當沮喪。 貴人的出現,卻重新點燃了希望。「醫療創業更需要『被點火』!」陳階曉說,中國醫藥大學董事長蔡長海的天使投資,讓鈦隼有了第一桶金,能夠請國外廠商打造機械手臂雛形,否則也不會走到現在發展階段。...

  2. 2023年11月28日 · 中國附醫如何說服醫師放下成見使用 AI 協助診療?. 經理人熱門 八分生活熱門. 分享. 收藏. 2023 年是生成式 AI 突飛猛進之年,AI 如何取代人工、影響產業未來,也成為各方熱議焦點。. 為了觀察台灣不同產業投入 AI 轉型的現況,《經理人》、《數位時代》合作 ...

  3. 2021年11月15日 · 在 2019 年底新冠肺炎爆發許多醫生院長找上豪紳纖維科技董事長陳明聰想要跟他買口罩防護衣。. 陳明聰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他們不跟原有供應商批貨,反而找自己這個「做無塵衣」的想辦法?. 對方表示,既有通路會先挑好做、量大的客戶,像是長庚 ...

  4. 2019年4月12日 · 「養生」在中醫觀點中,是建立在 「趨吉避凶的生活管理」 概念上,以運動員為例,因為消化系統的慣性聽命於中樞神經反射區,如果在退休後沒有刻意阻斷消化系統的慣性,還是三餐加宵夜,外加餐間點心的習慣就不會改變,自然會在退休後快速發胖。 作息有常,簡單來說是指規律的生活型態。 運動員退休了,他的生活也跟著改變,一來不再有這麼大的運動量,二來不會因賽事而擾亂吃飯時間,自然飲食習慣、作息時間都要跟著改變,才能建立新的生理慣性,這就是所謂的「作息有常」。 普遍的文明病來源,和現代人的作息受到很大的干擾有關,例如頻繁的飛航往來,會造成人們的生理時鐘大受影響,輕則睡眠不足、精神不集中、判斷力降低,重則頭昏、血壓高、耳鳴心悸。

  5. 2019年5月28日 · 1.覺得能量耗盡、精疲力竭。 2.對工作有消極或憤世嫉俗之感。 3.工作能力下降。 ICD 疾病分類編碼是醫療診斷、保險公司界定疾病時的參考之一。 這份最新的國際疾病分類編碼代號為 ICD-11 ,意思是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版,預定 2022 年 1 月生效。 「工作倦怠」最早於 1970 年由美國心理學者赫伯特‧佛羅伊登伯格(Herbert Freudenberger)所提出。 40 多年來,雖然專家們普遍認同這是當代重要的心理健康問題,卻遲未列為疾病,直到現在才達到共識。 不分國內外,工作倦怠已是職場普遍現象。 美國人力公司 CareerBuilder 在 2017 年的研究發現,在美國有 61% 的上班族感覺自己有工作倦怠。

  6. 2019年8月6日 · 1. 樞紐轉換法:從現狀轉向期待發生的狀況. 負面情緒剛開始時,可藉由轉換想法來改變心態。 從專注在「你不想發生的狀況」,轉而專注在「你真正想要或期待發生的狀況」。 面對市場的嚴苛挑戰,用財報看穿局勢,精準擬定目標、搶佔市場商機 🔥. 製圖 / 李晴. 步驟一:覺察自我的想法、用字遣詞(關鍵字)及感受。 當你的感受是擔憂、挫折、有壓力或生氣,代表你專注的點是你不能控制、無能為力的部分。 這時內心的OS會是:為什麼發生這種事? 這不是我的錯啊! 這表示,你正專注的是問題本身。 步驟二:覺察自己專注負面情緒時,可問三個問題轉換情緒: • 我的目標是什麼?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