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1月27日 · 依教育部統計,110年度全國學校型態實驗教育總數共計114所,其中原民實驗學校達36所(111年度新增至38所),近三分之一,看似可觀,但事實上各縣市的原民實驗學校都僅有個位數,非地方政府教育局處的重要業務,不一定能及時兼顧到他們的需求。

  2. 2024年4月14日 · 對比鄰近的日本也是地震與海嘯頻仍的國家311大地震以前已經鋪設10條海底電纜觀測系統都是以線性方式鋪設但311海嘯仍造成嚴重傷亡因此投入190億日圓約新台幣60億元在2017年完成S-NET計畫併入預警系統中

  3. 2022年9月22日 · 《報導者》也取得台大地質系教授郭陳澔在918池上地震到的第一手主震波資料,從歷史縱深與最新資料雙管齊下,層層揭開神祕的「中央山脈斷層」面紗。

  4. 2023年5月15日 · 吳政達. 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張詩芸. 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原本去年(2022)要發表的 2021「促進國際閱讀素養調查」 (簡稱PIRLS),延遲至今日(5月16日)公布。 台灣學生在2021年5月以前就測驗完畢,沒有受到停課衝擊,但即使如此,卻出現台灣參加4屆、逾15年來,首度出現小四學生中文閱讀能力下滑的現象,平均分數為544分,比2016年的559分下滑,在57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7。 更值得注意的是,低分水準以下的比例增加,意即高、低能力學生的差距拉大。 另一個不分高、低分群的普遍現象,則是在「故事體」與「說明文」兩種文體上的閱讀能力差距──意即,小學生從文章獲取知識的能力增加,但從文章感受情緒和情感的能力卻未提升。

  5. 2021年6月23日 · 5月19日,台灣教育史上罕見地全面停課,COVID-19疫情在社區爆發得又快又急,全台學生改採線上學習。突如其來的「停課不停」,讓老師的教學進度被打亂,剛開始,教育部宣布的停課時間只有10天,然而隨著疫情持續延燒,停課時間已延長4週到7月2日、直接銜接暑假。

  6. 2019年9月17日 · 台灣手握珍貴的紀錄,但將這份老天爺給的訊息完全公開為open data,提供全世界科學家研究,期盼讓台灣慘痛的經驗,轉化為全球地震知識推手。 由於921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逆斷層」地震,加上很少國家能這麼近距離紀錄斷層活動當下,921地震發生後,日本、美國、德國等全球一流地震學家,紛紛在路都還沒搶通時就挺進現場研究,徒步也不以為苦。 發光:女科學家重磅地震研究接棒. 一戰成名,馬國鳳主持世界首見鑽井計畫. 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馬國鳳,以921地震研究在全球享有盛名。 (攝影/蘇威銘)

  7. 2019年9月19日 · 這場地震震央位於南投集集,震源深度僅8公里,屬極淺層地震,破壞力驚人,不僅全台有感,地震規模7.3、中台灣最大震度更達最高7級。 「集集地震」(下稱「921地震」)不僅是20世紀全球最嚴重的地震之一,亦是地震研究上相當重要的世紀大震。 顯著有感餘震破紀錄,1個月內163次. 921地震後餘震發生、分布圖。 (資料來源/地震災害鏈風險評估及管理研究中心;整理/柯皓翔;設計/黃禹禛) 921主震過後半小時內,凌晨1時57分、2時3分、2時16分,分別又發生規模6.4、6.7、6.8強震,使得921災情雪上加霜。 中央氣象局資料 顯示,地震發生後1個月內,顯著有感地震達163次。 截至10月底,顯著有感餘震更多達205次,其中181個地震之規模在4以上,規模6以上者也高達10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