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隨身碟 (英語: USB flash drive )又稱 快閃記憶體 , USB隨身碟 。. 是一種使用 USB協定 連接電腦,通常透過 快閃記憶體 來進行數據儲存的小型可攜式儲存裝置。. 一般USB隨身碟體積極小、重量輕、可重複寫入,面世後迅速普及並取代傳統的 軟碟 及軟碟機。. 有時 ...

  2. 小容量的NAND快閃記憶體可被製作成帶有USB介面的移動存儲裝置,亦即人們常說的「隨身碟」。 隨著生產成本的下降,將多個大容量快閃記憶體模組集成在一起,製成以快閃記憶體為存儲介質的固態硬碟已經是目前的趨勢。

  3. 5Gbps的超高速速率。相較於現有USB 2.0的480Mbps最高理論速度,USB 3.0可支援到5.0Gbps,是USB 2.0的10倍。若將USB 3.0應用到外接硬碟、隨身碟或藍光燒錄機等儲存裝置,將可大幅縮短資料傳輸時間。 10Gbps的超高速速率+。USB 3.1 Gen2最高

  4. 李國強說,年底財政局要做決算,從安全和保密的角度,要買幾個儲存量比較大、品質很好、經久耐用的專用USB隨身碟。但沒人買過這麼好的USB隨身碟,就諮詢了一下相關技術人員,有人推薦iPod touch 4符合要求,就申報了iPod touch 4。

  5. 隨身碟雖然小,但相對來說卻有較大的儲存容量。目前市售隨身碟皆能夠儲存比一片CD(700MB)還多的資料,2019年,最便宜的16GB隨身碟儲存快要直追一片雙面雙層DVD(17GB)的資料了。目前市售隨身碟最大容量可高達1TB [15],讀取速度超過250MB/s

  6. 另一個是超高密度光碟(Super High Density Disc),支持者是 東芝 、JVC、 松下電器 、 日立 、 三菱電機 、 先鋒 、湯姆遜和 時代華納 。 IBM 則出面希望合併兩個標準,以免1980年代 VHS 和 BETAMAX 的標準之戰又再出現。 後來由於電腦界業者(包括 微軟 、 英特爾 等廠商)堅持他們僅支援一種統一的規格,兩大陣營於是將標準合併成為DVD,並於1995年推出。 DVD原是 D igital V ideo D isc(數位影片光碟)的首字母縮略字,因初推出時大多廠商只針對影片方面的宣傳及推出產品,而且當時的電腦產業對高容量的儲存媒體沒有太大需求。

  7. 在記憶卡市場,售價越來越便宜,相反不同品牌的容量則競相增加。在2019年,32GB是市面常見的容量,512GB和1TB的記憶卡已經出現。 記憶卡類型概覽 [編輯] 各種記憶卡比較 左:PS,右:PS2 PC c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