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7月1日 · 「生而為人無罪,你不需要抱歉…別讓誰去改變了你,你是你或是妳都行,會有人全心的愛你…」,蔡依林悠悠唱出〈玫瑰少年〉的歌詞,猶如替性別氣質與生理性別不同的少數族群,打了一劑強心針。 如今這首歌曲登上第30屆金曲獎舞台,更加肯定華語歌壇天后蔡依林,不斷為少數族群發聲的初衷。 玫瑰少年與葉永鋕之死. 「葉永鋕提醒了我,在任何情況我都可能成為某種少數,所以我更要用同理心去愛任何我身邊的人。 這首歌獻給他,也獻給所有曾經認為自己沒有選擇的你,你一定要選擇你自己。 」 蔡依林 一席話,激起台下掌聲如雷的讚賞,網路上更是不斷轉錄Jolin該語錄的圖卡。 時光追溯到2000年4月以前,當時的葉永鋕是一個平凡不過的屏東縣國中生,唯有一點與別人不同 —— 陰柔且偏女性化的性別氣質。

  2. 2019年6月25日 · 1989年這首黑松沙士廣告曲讓張雨生被大家認識,歌曲極富活力,剛好跟剛解嚴、充滿各種希望的時代結合,一句「我的心跟著希望在動」,讓許多年輕人都被這首歌所打動,為自己的前進注入滿滿希望。 之後此曲被收錄於張雨生1994年專輯《自由歌》中,人氣歷久不衰,後續也被胡彥斌、蘇打綠等翻唱。 1989,永遠不回頭. 「永遠不回頭,不管路有多長,黑暗試探我、烈火燃燒我,都要去接受,永遠不回頭……」 這首〈永遠不回頭〉,也算張雨生初試啼聲的作品之一,由王傑、張雨生、邰正宵、姚可傑、星星月亮太陽一同演唱,作為電影《七匹狼》主題曲,同時也造就張雨生的電影初體驗,他與王傑為拍戲演出演唱會時,會場爆滿推擠到很多歌迷都緊緊貼在大門玻璃上了。

  3. 2021年9月2日 · 《刻在我心底的名字》日前被藝人吳宗憲指控,涉嫌抄襲西洋老歌《Reality》後便掀起輿論熱議,隨後有網友挖出,該曲與中國2019年的鋼琴演奏曲《自由が丘》、日本2015年福音歌曲《主は我らの太陽》也非常相似,讓部分人諷刺《刻在》是「抄襲你的抄襲」、「原來是拼裝車」。 儘管《刻在我心底的名字》該曲3位創作者許媛婷、佳旺、陳文華發聲明強調,絕對原創、沒有抄襲,文化部也表示,若作品涉有抄襲,依《著作權法》規定,應由著作權人提出,經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嚴謹的專業判斷,文化部影視局再依據判斷結果進行後續處置。 而《Reality》的原唱Richard Sanderson認為,只有副歌有點相似「但不能說有任何抄襲」,《自由が丘》作者JINBAO也回應,「前面確實挺像。

  4. 2008年4月24日 · 提到歌劇中的英倫宮庭,就不能不提義大利偉大的美聲歌劇聖手董尼采第所寫的《女王三部曲》。. 不論是電影「莎翁情史」中的嚇人老太婆,「伊麗莎白」裡笑傲寰宇的女王,還是新片「美人心機」裡的政治親情大亂鬥,隨著電影工業進展,這段剪不斷理還亂 ...

  5. 2015年6月18日 · 人生最重要的不是我們置身何處,而是將前往何處? 無論我們身在何處,都不應該被困在原地。 因為我們是人,不是樹! 一九九七年六月十九日,音樂劇《貓》以六一三八場打破紀錄,成為百老匯公演最多場次的音樂劇。 《貓》的編舞者是吉莉安.琳恩(Gillian Lynne),她是當代最著名的編舞家,可是她小時候差一點被困在制式教育的牢籠。 吉莉安八歲時,父母收到學校的通知。 老師認為她有「學習障礙」,因為她在教室注意力無法集中,常常亂動,影響同學,干擾上課。 媽媽滿懷憂慮,帶她去看心理醫生。 醫生讓她坐在大沙發上,小小的吉莉安雙腳懸空,她把雙手壓在大腿下,免得自己亂動。 醫生一邊詢問媽媽,一邊觀察她。 這樣過了二十分鐘,醫生對她說:「妳很乖,謝謝妳。

  6. 2021年7月22日 · 舞台人生最快樂 用鼻子演奏「給自己希望」 曾有朋友建議,不妨休息3 個月養傷,但張正傑認為,人生在舞台上的時候最快樂,堅持不休息,甚至創作了一首《左手受傷紀念曲》,在受傷後首場演奏會上,突發奇想用鼻子代替左手按弦,完成演奏。 為何想到用鼻子演奏? 張正傑直言,因為鼻子較粗,左手無法按弦只會有4個音符出現,用鼻子按弦雖然很痛,但能夠出現第5個音符,「這麼做也是給自己希望,就算左手真的廢了,也還能用其他方式拉琴! 況且,該場演奏會是為了輪椅族朋友舉辦,屬於公益性質,無論如何,張正傑都不想也不願意取消,完成演出的當下,內心既感動也收到台下滿是能量的眼神鼓舞。

  7. 2023年1月9日 · 垃圾車 回收 垃圾不落地 少女的祈禱 給愛麗絲 倒垃圾音樂. 在台灣只要聽到世界名曲〈少女的祈禱〉、〈給愛麗絲〉,大家都會乖乖把家中垃圾拿出來丟,你有想過為什麼嗎? 英國《衛報》特別撰文報導有關台灣的「垃圾車文化」,介紹台灣因為長年實施「垃圾不落地」,因此讓街道相對變得乾淨衛生,更指出台灣回收率高達55%,是全世界回收率最高的國家之一。 至於為什麼垃圾車會撥放〈少女的祈禱〉、〈給愛麗絲〉,《衛報》追查原因,發現說法其實各有不同;有一說是這些音樂為1960年代台灣從日本進口垃圾車時,車輛的原廠設定;另一說法則是認為車輛來源為德國,所以才會放上德國作曲家貝多芬創作的世界名曲〈給愛麗絲〉。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