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12月11日 · 研究地震 20 多年的前中央氣象局地震測報中心主任郭鎧紋說台灣位處地震帶地底適當釋放能量是好事但前 3 年台灣地底釋放能量太少, 宜蘭縣外海晚間這起大震來得正是時候。 宜蘭縣政府東方 27.2 公里(台灣東部海域)晚間 9 時 19 分發生芮氏規模 6.7 地震,地震深度 76.8 公里,最大震度宜蘭縣、新北市、花蓮縣、台北市、桃園市、新竹縣、南投縣、台中市、苗栗縣、雲林縣與嘉義縣 4 級。 台灣每年規模 6 以上地震,不是每年都達標. 郭鎧紋說,他計算出台灣平均每年未達規模 6 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 3 顆原子彈,幾乎每年都達標, 但規模6以上地震釋放能量應要相當於 8 顆原子彈,卻不是每年都達標。

    • 花費 10 多年開發,從訊號接收到消息發布完全自動化
    • 因為這系統,台灣從地震儀器進口國轉為出口國
    • 台灣數位學習先驅,影響規模超過 60 萬人
    • 走過 43 年歷史的「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

    行政院 12 日舉辦「2019 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頒獎典禮,由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頒獎給本屆獲獎人吳逸民與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講座教授陳德懷。 科技部指出,吳逸民研發出的地震預警方法「低價位 P 波警報器系統」,是一項重要科學突破,花費 10 多年時間的開發,終於在台灣成功設置災害性地震預警系統,能準確定出震源的位置及規模,更能搶先在地震波由震央傳送到各地前的 10 到 30 秒間發布警報,從訊號的接收到消息的發布完全自動化,降低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科技部說,這套地震預警系統的開發,使台灣從地震儀器的純進口國翻轉為出口國,成功推廣至中國、印尼、印度、越南、南韓、紐西蘭、希臘、墨西哥、所羅門群島及菲律賓等國家。 科技部長陳良基受訪時指出,將重大災害訊息即時傳送到民眾手機的災防告警系統中,地震警訊的源頭,就是吳逸民這套「低價位 P 波警報器系統」,系統地震訊號進到災防中心和氣象局分析後,再傳送到民眾手中。

    另外,科技部表示,陳德懷是台灣數位學習的先驅,他致力於研究數位學習,建構 21 世紀初全球最大網路學習社群及第一個網路學習城市「亞卓市」,以及建立「明日學校」、「明日星球」等,掀起國內外網路化學習系統的熱潮,目前約有 811 所學校使用,影響規模超過 60 萬人,其中包含多所偏鄉學校。 陳其邁致詞時表示,陳德懷以人為本,充滿人性關懷,致力改善偏鄉數位落差,對教育的顛覆與創新有非常卓越的貢獻。陳其邁並打趣說,他是升學主義下的產物,要是從興趣驅動來學習,「今天我可能是一個成功的歌手」;而吳逸民開發出地震預警系統,讓人民可以趨吉避凶,保障生命財產安全,是很重要的應用,並把台灣經驗推廣到各國。

    「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前身是「行政院傑出科技榮譽獎」,從 1976 年開辦,2006 年更名為「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今年是第 43 屆,3 月公開受理推薦,獲推薦及主動發掘案共 36 件,聘請有關部會首長、學術研究單位首長及學者專家等 32 人組成「審議委員會」,最後評選吳逸民與陳德懷獲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Tech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手機地震警訊幕後功臣吳逸民 獲頒科技貢獻獎〉。首圖來源:中華民國行政院 臉書官方粉專。)

  2. 2019年4月19日 · 郭家宏. 2019-04-19. 分享本文. 台灣時常發生地震,昨(18)日中午的規模 6.1 地震震撼全台,台北也出現少見的震度 4 級,嚇壞不少人。 可喜的是沒有造成重大災情,而且這次手機的警報系統運作還不錯,在地震前就已經警報聲大作,讓人有幾秒的餘裕關火關瓦斯,並做心理準備。 這個警報系統是台灣在地震研究上的產物台灣的地震研究是全球頂尖的! 話雖如此,最重要的「預測」卻無法做到,而且每次地震過後,專家也只能說「這是正常能量釋放」。 那麼除了警報系統,地震研究還有什麼價值? 地震研究,有 4 項成果值得關注. 根據換日線的 文章 與牛津大學地球科學系博士生蔡佳欣的 觀點 ,談論價值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地震研究。

  3. 2018年3月2日 · 2014 陳坤助開發了這款台灣天氣地震速報App透過對接氣象局的地震預警系統提供民眾即時地震資訊同時自動開啟手機手電筒兩年前美濃地震震垮台南維冠金龍大樓後這款 App 下載量漸增,如今已破百萬。 陳坤助自己也驚訝當年無心插柳而做的應用程式如今躍居台灣天氣相關 App 首位。 滿足自身需求,開發路況、天氣App. 今年 40 歲的陳坤助,國小時就自學電腦程式語言,高中畢業後沒升學,反而跑去當電腦老師,20 歲才重返校園念了二專。 2004 年他成立公司「KNY」,「一開始做的是遊戲外掛,賺到小小一桶金以後,大概 2010 年開始轉做 App 開發。 」陳坤助說。

  4. 2022年4月21日 · 科技部今天展現 2 組學研新創成果,衛波科技研發 「AI 現地型地震預警系統」 可在 地震前 5 到 25 秒示警 ,降低晶圓廠精密設備損害,產線復歸時間可望 從 6 到 8 小時縮短到 15 到 30 分鐘 。. 科技部「科研創業計畫」致力透過學界研究支持產業發展需求,科技 ...

  5. 2024年1月5日 · 2024-01-05. 分享本文. 日本能登半島在元旦日發生規模 7.6 強震,日本氣象廳雖第一時間發布海嘯警報,協助沿海居民儘速疏散,以躲避 5 公尺高的海嘯。 但至今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周邊火警等災害,已導致逾 60 人罹難。 日本作為科技先進、地震頻繁的國家,如何加強科技防災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焦點。 近幾年日本、台灣、墨西哥、土耳其以及美國,都開始施行地震預警系統。 現行地震預警系統最大盲點:無法提前發布警報. 地震預警系統能讓震央周遭地區的居民,在震波抵達前幾秒至幾分鐘收到警報,好爭取黃金避難時間。 然而 預警系統最大的局限在於,它只能在地震發生當下發出 ,因此在震央 40 公里內的居民,幾乎只能在受地震衝擊當下,同步接收警報,只有較遠區域的居民,才可能早個幾秒鐘逃難。

  6. 2024年4月16日 · Chloe. 2024-04-16. 分享本文. 4/3 台灣花蓮東部海域在早上 7 時 58 分發生規模 7.2 地震,這是自 921 大地震後台灣遇過的最強地震,無論處在台灣哪個角落能感受到強烈晃動,甚至還有不少建築物結構受損、倒塌事件頻繁傳出。 而標誌著台灣的台北 101 大樓裡懸掛著一個 660 噸重的鋼球,在發生規模 7.2 地震當下保護了這座建築。 阻尼球身處 89 樓觀景台! 最大任務是地震來了跟著搖. 這個球體位於 101 大樓的第 89 樓觀景台,對民眾來說是熱門的旅遊景點之一,它外表本身就是一個美麗的球體,同時也扮演著重要的「 調諧質量阻尼器 」角色。 也就是當大樓面臨到強風或是地震時,可以減少建築物劇烈搖擺和劇烈震動的鐘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