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在失控的年代, 我們需要不控制的教育:打破傳統體制的「親子共學團」. 伴隨著副總統辯論的砲火隆隆教改議題再度被搬上檯面。. 民間各界,也環繞著當初廣設大學的決定展開激辯。. 贊成者認為這是為了紓解升學壓力,在當時的情境下是民意大勢所趨 ...

  2. 說總統大選電視辯論浪費了觀眾一個下午或許太言過其實但它勢必令許多人失望。 讓人失望的不只有如同瘋狗的朱立倫,反正我們事前對他的期待大概也就是像這樣一路亂咬; 真正令人搖頭的反而是辯論內容進一步說甚至是台灣大選辯論的模式

  3. 2016年6月14日 · BO 導讀政黨再度輪替台灣首任女總統與女副總統都出身民進黨她們是否有著瑜亮情節而副總統一向被視為沒有聲音的角色但真是如此嗎今天蔻蔻早餐請來前副總統呂秀蓮請她來談談當年一些案件背後的祕聞與對於當前外交政局的看法

    • 用「他我」來看待自己
    • 政治人物大多避免的「承認錯誤,隨時修正」
    • 視大人者而藐之
    • 他是位就事論事者
    • 柯 p 的思維太過跳躍
    • 延伸閱讀

    柯 P 常用「他」來代表柯文哲這個人。這說明柯 P 很習慣,也很常用第三人客觀位置,來看柯文哲這個人的行為,甚至對其行為進行評價。 所以他做決定與說話時,不純粹是從過去一路走來的那個「自我」的延續與放大,而是一種辯證過的進化版的「他我」。這是一種很銳利的抽象思考法,可以把自身的感情與面子這些牽絆丟棄,像開刀一樣冷靜的解剖自己,像靈魂出竅一樣觀察自己現在的狀態,從而對自己進行無情的修正與進化。 在一個艱難決定出手之前,他可能已在自己腦中正反交戰辯論了幾百回,很少人能做到如此透澈,台灣政壇更幾乎沒有人能拋開自己來看自己,不論是過去的恩怨或是功績。

    診斷小腸,開刀大腸,說明他醫師訓練出來的價值觀念,與理工科那種工具理性的決定機制。沒有法政科系或媒體人習慣的價值理性,過去講過的話不一定正確,那就認錯,馬上修正,面對現實,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這使得各種情緒勒索與承諾綁架,道德主義教條信念,對他都是沒有作用的。 換句話說,以前大家習慣用來框政治人物的那些表率形象話術,對他一點意義也沒有。

    李登輝等總統,在他嘴裡就像一個個雕像,沒有崇敬也沒啥恨意,沒啥好話也沒啥惡言,很冷靜的描述與評價。 威權時代出來的人,對大人長輩多少有點神化的崇敬,或敵對的恨意,但柯 P 完全就像看著老李蹲坑便便,老馬路邊剉屎一樣,冰冷的在描述那個人的行為模式,在他生命中,頂多有值得尊敬的前輩,沒有言聽計從的長輩,這在政治圈也很少見。

    直接點名批判個人,恨的卻是某類行為而不是某人。這跟台灣政治圈的習慣剛好相反,台灣政治圈常常是恨某人入骨,卻總是模糊的罵某一批人,而不敢點名做壞事那個人,不願跟某人直接正面對決。 柯 P 剛好相反,他不爽誰就直接點名對幹,意思是這人以後不是我朋友,頂多就是不要見面。但他真正恨的,想要鏟掉的,卻是某一群人認為「理所當然」的行為,比如借債發錢,政策買票……,這其實會得罪一大票人,正常政治人物會避開這種雷區,但柯 P 不會。

    柯 P 的思維方式,與台灣政壇以政法科系思維養成的習慣根本不同,這是他紅的原因,是對手老抓不到他痛點的原因,也是他讓傳統菁英討厭的原因。但是,柯 P 的爆紅,說明傳統菁英們過去的思維架構與關係網絡決定論已經被拋棄,想擊敗柯 P,恐怕沒那麼容易。 進一步說,新時代流行的思考模式,恐怕是更接近工具理性的務實態度與經驗主義,而快速遠離價值理性及關係決定論,這些傳統菁英們習慣的模式。政治慣性與傳統,也鮮少能在他腦中發生作用,因為他有自己的辯證法。 老話,不管你喜歡他或討厭他,你得先仔細研究他,因為他的確是個生物,而且是個怪物。會吃砲火長大,還會高速進化,不是怪物是什麼? https://www.facebook.com/mirrormediamg/videos/292823507978821/

    政客以為柯文哲受歡迎在於他很神,卻沒認清他其實只做了一件事 突破你想像的柯粉組織圖──猜猜看柯文哲支持者是藍多還是綠多? 【專訪柯文哲 IG 小編】政治網紅原則:年輕人不會因為你說一兩句流行語,就對你改觀 (本文經原作者 吳崑玉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連結。首圖來源:中央社。)

  4. 千呼萬喚喬來改去之後2016總統選舉電視辯論終於即將登場還沒上場蔡英文就先示弱說電視辯論政治表演不是我的強項」,由此可見外界先前懷疑她逃避辯論並非無的放矢。 對於辯論,蔡英文過去並不怯戰,還曾與陳文茜為了ECFA在電視上廝殺,想不到如今變得對自己的口才這麼沒有信心。 口語表達是政治人物傳達政策理念的工具,等於是吃飯的傢伙,口才好未必就是優秀的政治人物,但口才不好絕對會影響施政與問政表現。 口才雖有天賦成分,但苦練更是重要,從古羅馬西塞羅以降,以偉大演說聞名於世的政治家,比如近代的林肯與邱吉爾,都曾苦練口才。 決定政治人物口才好壞的第一個面向是口條,也就是咬字清晰度、講話流暢度與語氣轉折變化等三項語音品質。

  5. 2016年9月10日 · 這篇文章一開始就講到總統和市長的是兩碼子事,「主編和教授也不樣這個的世界到底有多少英文用法在裡面呢?. (責任編輯:吳玲瑄). 有一回要介紹公司副理給外國客戶,Peter 一時不知道副理怎麼說 ...

  6. 2017年6月30日 · 最新曝光的108年全新歷史課綱草案批露了臺灣史的主題,在「近代國家的成立」這個單元的「臺灣共同體的形成」這個項目, 第一個條目要談「從馬關條約到台北和約」,根據這條課綱,教科書勢必討論臺灣主權與中華民國政府的關係。 然而,在教科書篇幅有限的情況下,要把這個問題弄清楚,需要更多課外的討論與研究。 近年來因為藍綠對立的關係,國民黨對於臺灣主權的主張,就是屬於中華民國,無庸置疑。 而獨派學者的立場也多從國際法角度,強調臺灣主權不屬於中華民國,主張中華民國必須消滅。 然而,除了這兩種角度,有沒有第三種立場,可以拋下意識形態所預設的前提,單純從史料來看待臺灣主權與中華民國政府的關係? 這是筆者所關切的。 一、原本臺灣主權移交中華民國的可能性. 先來談談臺灣主權為何有移交中華民國政府的「可能性」。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