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朝代: . 類別: 繪畫. 形式: 軸. 本幅尺寸: 172.1x 165.3. 說明文:. 本幅原屬清宮南薰殿舊藏,畫無款印,但畫中人物相貌傳神,洵非想像之作,而且用筆精準、賦色細膩,具備第一流的水準,應出自當時名家之筆。. 宋仁宗先後曾立兩位皇后,其一為郭皇后 ...

  2. 簡介. 西元960-1279. 宋人 如來說法圖. 佛陀半跏趺坐於蓮座,座側有二天王、阿難、大迦葉和二供養菩薩圍繞。 坐佛長眉細目,法相莊嚴;二天王身穿盔甲,手持劍槊,神情威武。 全作人物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畫幅四角分鈐「雙龍」、「政龢」、「政和」、「宣龢」共四個半印,符合「宣和裝」鈐印形式,可知曾為徽宗內府所收。 畫中供養菩薩體態豐腴,衣紋沿線以墨暈染,仍見晚唐餘風;而坐佛肉髻低平,髻底有一隆起物,具宋代佛像的特色,推測畫成時代或在北宋早期。 0%

  3. 漢族文人的仕隱掙扎 身為南宋皇族的後裔,趙孟頫受到元世祖的徵召,而決定接受在大都的官職。當時除了南宋皇族之外,還有許多在南宋當官的士大夫。他們中有許多人堅持效忠宋朝,不願意侍奉新成立的蒙元皇朝,成為所謂的「遺民」。

  4. 何炎泉,〈暗花疏影 代砑花箋紙之製作工藝與書寫文化〉, 《代花箋特展圖錄》(臺北市:國立故宮博物院,2018.1),頁8-29。 作者 何炎泉 出版日期 2018.1 著作名稱 暗花疏影 代砑花箋紙 ...

  5. 簡介. 西元960-1279. 四家法書. 本幅第一段〈海隅帖〉,是蔡襄(1012-1067)三十多歲時寫給韓琦的尺牘,也是北宋顏體書潮的佳作。 第二段蘇軾(1036-1101)〈書次韻三舍人省上詩〉,作於五十二歲,沉著穩健,有法而不泥於法,是尚意書風之典型。 第三段黃庭堅(1045-1105)〈致明叔同年尺牘〉,運筆參懷素圓轉之法,勁健婉通,結字多斜抬右肩,意態昂揚。 第四段米芾(1051-1108)〈道味帖〉,四十九歲書,極盡筆勢輕重、快慢之變,是炫技、精到之作。 清初藏家李宗孔將北宋四大書家名蹟合裱為一,此卷足稱是書史研究的標竿性作品。 0%

  6. 四十四卷本為朱熹所編定,自元代以後,遞經翻刻,流傳極廣,但宋代原刊,僅見於清初季振宜家藏,其他書目則未見著錄。 季氏所藏,今不知猶否在人間,就所考得的書目,本院所藏此本,應是天壤間僅存宋槧孤本。

  7. 玉器. 珍玩. 共21筆. 詳細資訊 孟子註疏解經. 詳細資訊 昭德先生郡齋讀書志. 詳細資訊 新刊淮南鴻烈解. 詳細資訊 新刊校定集注杜詩.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