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0月30日 · 以銷售美妝生活百貨用品的本土零售業者寶雅門市貨架上大量使用紙本價格標籤每每需配合價格促銷活動以人工方式更換貨架上的價標常見的狀況像是價標忘了更換櫃檯 POS 系統結算金額不符的問題此外貨架上充斥各種廣告 POP 看起來略顯雜亂於是寶雅在台北民生店導入智慧貨架以顯示器動態播放的價格及廣告內容在智慧貨架的上方還有一個螢幕搭配一組鏡頭當偵測到有消費者靠近時, 除了會自動播放與貨架商品有關的品牌廣告之外,還能透過鏡頭分析來客性別 ,預測其年齡分布。 系統會透過門市內的 WiFi 將所蒐集到的數據,回傳到雲端進行分析,讓在智慧貨架上陳列商品的品牌商,通過數據分析所吸引的消費者人口特徵,推出合適的客製化行銷內容。 智慧貨架實現電子化貨物標籤與盤點,未來商店看不到員工.

  2. 2020年6月23日 · 2020-06-23. 分享本文.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新聞】 2019 年台灣居家產業龍頭特力集團才將中國大量實體店鋪關閉,而今年面臨疫情影響,零售通路受到許多挑戰,特力總裁何湯雄卻宣布積極開發社區型小店。 同樣,零售品牌寶雅也跨界設立五金百貨通路「家」,是什麼樣的因素讓連鎖大牌紛紛開發五金零售通路呢? (責任編輯:何泰霖)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國內經濟,經濟部統計處今公布影響最嚴重的分別為「批發、零售、餐飲」等產業,三產業 4 月單月蒸發 983 億元,其中零售業更創下 11 年多以來最大減幅。

    • 到各零售通路採買生活用品,你最愛用哪個 App?
    • 集點兌換、回饋優惠是 App 最吸引人功能
    • 你可能會有興趣

    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MIC)進行 2020 年實體零售消費者調查,針對台灣消費者在4 大類型實體零售場域包括百貨商場/購物中心、連鎖便利商店、超市/量販、以及專賣店的消費行為與未來意向,發布 4 大調查結果。 調查顯示,消費者最常使用的 4 大零售通路應用軟體 App,分別為全家、全聯、新光三越與屈臣氏。 觀察零售通路 App 滲透率前 5 名,便利商店通路以全家比例最高,其次依序是 7-Eleven、萊爾富、OK mart 美廉社;超市/量販通路由全聯居冠,其次依序是家樂福、Costco、大潤發與頂好;百貨商場通路則以新光三越比例最高,其次依序是 SOGO 百貨、遠東百貨、統一時代百貨與誠品生活;專賣店通路的前 5 名則依序是屈臣氏、康是美、寶雅、特力屋與 IKEA。

    調查顯示,消費者最在意的 App 前 5 大功能包括集點兌換(75.8%)、消費紀錄查詢(52.9%)、行動支付(43.5%)、寄杯服務(32.6%)與禮券兌換(32.4%)。 資策會 MIC 產業分析師陳冠文表示,9 成消費者曾使用實體零售通路 App,仍有 1 成拓展空間,然而隨著各家 App 功能差異越來越小,消費者使用各家 App 的比重差異可能會越差越大,業者想提升 App 滲透率,可參考消費者痛點調整補強 App,此外,店員合力推廣也很重要。 其次調查顯示,6 成台灣消費者未來有意願使用店內結帳、送貨到府服務,特別是北部消費者(64.8%)相較中南部消費者更具開發潛力。再者調查發現,有 6 成以上消費者希望業者改善與提升「店內比價的方便性」。 第 4 調查顯示,最能吸引消費者加入...

  3. 2021年4月22日 · 台灣這麼多傳產隱形冠軍,亞馬遜全球開店如何當跨境電商神助攻?. 陳宜伶. 2021-04-22. 分享本文. 亞馬遜全球開店在台四周年記者會。. 圖片來源:Amazon. 亞馬遜(Amazon)全球開店今(22日)首度公布台灣出口跨境電商發展趨勢,並發表 2021 年「Connect Taiwan ...

  4. 2016年10月3日 · 1. 貪小便宜或過度珍惜物品. 這是最常見的,只要還沒有完全壞掉的東西,就捨不得丟掉,也有些人是好東西捨不得用,永遠只用爛東西;珍惜物品原是好事,但太過度的話,也許是來自內心的不安全感。. 2. 捨不得丟掉過往的回憶. 雖然保留帶有回憶的物品是 ...

  5. 2016年12月14日 · 意想不到!. 在日本買比較便宜的 5 個國際品牌. 《VO》導讀:去日本玩少不了盡情的大 Shopping,但你知道有些品牌在日本買比台灣便宜嗎?. 以下文章由日本資訊網站 Japaholic 整理。. 責任編輯:李恬芳. 很多台灣朋友不論男生女生,到日本除了看一些日本文化 ...

  6. 2020年8月17日 · 網路商城平台藉由提供買賣雙方一個公開的交易空間大幅降低了消費者的搜尋成本也透過評價制度等信任機制提高交易成功率讓第三方賣家有機會可以出售其不需要的商品但其實大多數的平台業者都會在服務條款中聲明他們不介入買賣雙方的實質交易內容也不對賣方所提供的商品或服務提供保證因此若發生消費糾紛或法律疑慮時往往會造成許多爭議。 釐清平台與買賣雙方間的權利義務關係在電子商務發達的時代顯得特別重要,目前國際性的規範如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制定的《電子商務示範法》、台灣類似的法律如《電子商務消費者保護綱領》等,期許政府與相關領域專家能共同制定更完善的規範,提供一個更有保障的消費環境。 參考資料. 《 Business Insider 》 (本文提供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unsplash)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