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7月13日 · 文中的主角徐薇雅老師是一名視障患者,但是仍因推廣閱讀有成而獲得師鐸。大眾一定會好奇,看不見要怎麼教書?而且還是教閱讀?誰說視障者就不能夠做到自己想做的事?視障者的不便是社會給他們的不便。

    • 兒童讀經班的提倡與弟子規的推崇
    • 建構而來的僵化道德教育
    • 對讀經的過度期待
    • 讀經班用意良善但早該改制

    《弟子規》作者為李毓秀,山西康熙年間秀才,此書為其所編寫之童蒙書,後經賈存仁修訂方定名。然仔細讀來,此書無論內容文字皆非上乘,是以其人其書皆不見顯揚。那麼這本書何以成為當前聖典呢?遠因出在王財貴教授提倡的兒童讀經班。 上世紀九零年代,王教授主張兒童要大量背誦經典,而且不用解釋,如此便可內化成賢,因為理論簡便,接下來此說風行草偃,大量宗教團體基於道德教育之出發點,亦大舉投入物力人力鼓動,在台灣常見的就是淨空法師、一貫道、福智基金會等教團。 他們印製好了教材、準備好了師資志工、辦理了大量活動和讀經班,這大風就這麼一路吹入了各級學校,不少基層老師可能來不及反思,再加上近年閱讀教育推廣,也就樂得順勢配合。聲勢之大,連對岸中國都跟著擺動,隨著國學熱,近年蔚為顯學。 這種只背不講的教育,要的就是本簡單易...

    我不能說他們的「用意」是錯的,但是他們對當代困境的「問題意識」跟「解決方法」卻可能有誤。 道德不是問題之因,也不是解決之道,更不可能被規訓而成。一個人的思想跟行為,必須經過倫理學思辨才能成形,先搞定「為什麼該這麼做」,才能導出「該怎麼做」,偏偏《弟子規》在這部份付之闕如,劈頭就來個「弟子規(乃)聖人訓」,孔子知道應該會火大到彈出來。 我們回去看看《論語》,裡面皆是情境討論教學,面對一個真實或假設的前提,師生共同思考,孔子擔任的也只是引導,這位老師溫暖而舒闊,課堂充滿討論思辨的氣氛,絕對沒有板起臉來擺起「林北聖人也」的架子。 況且九流十家都不是什麼乖寶寶,他們都覺得世界有問題,可是都沒有先例提供答案,能靠的只有自己,他們以身心跟所處時代辯詰搏鬥,是為了活得有意義,並不是要成為後代的什麼規範。 ...

    我們早就該問為什麼了!我甚至在自我檢討為什麼這麼晚才開始發聲! 對兒童讀經教育和《弟子規》的反思,今天人渣文本也出手了:見蘋果社論《弟子規與龜弟子》 目前整個社會對於讀經風氣的「寬容」或期待,是因為覺得提昇(拯救)道德,真的能改善困境與亂象。但我們也應察覺,當代問題之複雜,不能過於簡單歸因。 我的擔憂是,在這樣鋪天蓋地的氣氛裡,一早就發現教育跟生活脫鉤的孩子,讀經對他來說就是培養虛以委蛇的表面功夫,就跟我們以前讀三民主義、青年十二守則一樣。 茍若子弟真的受其陶成,並形成價值觀,那麼在未來恐會遭逢更多的困惑甚至掙扎,因《弟子規》能涵蓋的範圍太小,而且當代社會之軌道已經不在其規劃邏輯裡運行,比如我還挺想知道《弟子規》能如何看待或解釋公民運動。 單一價值觀很容易只尋求簡單解、無上解,成為「接受問題...

    簡單整理起來,我們初步應該針對的問題有: 1.《弟子規》是儒家傳統經典嗎,內容就是儒家思想嗎? 2. 《弟子規》強調的倫理秩序是先驗的、放諸四海而皆準、古今不易的真理嗎? 3. 熟讀《弟子規》,與德性養成有必然關係嗎? 4. 除了道德教育,《弟子規》具有文化知識或文學美感的養成效果嗎? 5. 《弟子規》為什麼主要都是宗教團體在推行? 6. 這樣的體系會什麼會這麼輕易的跟學校結合? 7. 只需背誦不用解釋,小孩長大就會懂的理論,為什麼這麼容易被接受? 8. 當代沒有更適合的童蒙教材嗎?為什麼非《弟子規》不可? 請各位家長,或身邊有學齡兒童親友的朋友們先參考,然後多與讀經教育提倡者對話。我寫這篇不是為了否定或對立,相反的是感覺讀經教育或跟慈濟志業一樣,都是台灣民間難能可貴的動能,只是發展至某階段...

  2. 2020年7月23日 · 一起 2005-2010 年間發生在美國麻州的樂透事件,一票人輕鬆賺走了大約 800 萬美金,從數學教授艾倫伯格撰寫 (李國偉研究員翻譯) 的《數學你不犯錯》一書讀到這則勵志感人、溫馨發大財的故事的當下,除了不得不佩服這群腦筋動得快的聰明人,忍不住也

    • 教召中獎1
    • 教召中獎2
    • 教召中獎3
    • 教召中獎4
    • 教召中獎5
  3. 2017年7月25日 · CO 肥皂箱 2017-07-25. 【為什麼關注這個議題】 但到底拿香拜拜是佛教,還是道教習俗? 捻香以前就是為了要「拿香祭祀神明」嗎? 現在就讓我們透過古文的紀錄,來追尋究竟歷史上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有這項習俗。 (責任編輯:林芮緹) By Luke Ma – Joss stick for praying, LongShan Temple, Taipei, Taiwan, CC BY 2.0. 文/ 古文超譯蒟蒻. 話說最近大家在吵滅香或減香的議程,蒟蒻心小編又趁機讀了一些關於古代拿香拜拜的古文(竟然有)。 說起來 古代確實有燒香焚香的傳統 ,最早焚香與祭祀的關係,可以追溯到《詩經‧大雅》有一首祭歌〈生民之什〉: 「誕我祀如何? 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釋之叟叟,烝之浮浮。

  4. 2020年12月31日 · 教育部從 2011 年起透過每年補助清華大學,在印度尋求與當地大專院校合作,選派華語教師到印度教授華語,先前已設立7所台灣教育中心 。. 今年 2019 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來襲,加上印度與中國部隊在拉達克邊境發生 45 年來最嚴重衝突,印度 ...

  5. 2015年11月10日 · 危機! 數字力不好,嚴重將導致失業. 這不是智力測驗,而是三商行美廉社徵求儲備幹部時的數字力測驗,只有三道題目,不用計算機,也不必列算式。 然而,將近八十位,大專以上學歷且至少兩年流通業經歷的應試者,竟無一人三題全部答對。 一 四人力銀行獵才顧問中心副總晉麗明觀察到,金融風暴雖已遠颺,就業市場職缺激增,然而失業率依然居高不下,很多人依舊求職無門。 主要原因在於絕大部分的求職者不是沒有數字力的概念,即使有,也刻意打模糊仗,沒有勇氣向企業承諾具體的數字目標。 「這是個形容詞已喪失說服力,一切只看數字的時代! 」晉麗明指出。 沒有數字力,你不僅找不到工作,還容易失業!

  6. 2015年10月16日 · 一位老師的告白:模範生制度,只不過是將成功碾在其他孩子的心上. 《BO》導讀:昨(14)日傳出台北市長柯文哲想取消模範生的頒獎儀式,主要因為每次頒獎耗時又耗錢,但此消息一出遭到家長的反彈,認為柯市長不應該連這個都省下來。. 而這樣的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