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水庫名稱
    蓄水百分比(%)
    石門水庫
    35.90%
    新山水庫
    97.56%
    翡翠水庫
    71.07%
    寶山水庫
    65.36%

    資料更新日期 113-06-06 10:00

  2. 2023年8月15日 · 出門前 1 小時適量慢速喝水 400~600 毫升,避免急促喝水,腎臟在無法負荷的情況下,會產生電解質不平衡,造成「水中毒」。 戶外活動中,每 15 分鐘飲水 200~300 毫升,避免熱傷害的發生。 若運動前後量體重,減輕的體重就是缺水量,須逐步補足。 什麼是水中毒? 嚴重會腦水腫甚至死亡. 朱柏齡提醒民眾,建議一小時不喝超過 1500 毫升的水量,否則造成水中毒。 水中毒是指在短時間內快速且大量吸收進水分,導致體內鈉離子被稀釋,而造成電解質失衡。 一旦水中毒,輕則頭暈、嘔吐,嚴重則神智不清、抽搐、腦水腫甚至死亡。 如果已經水中毒,朱柏齡強調,此時需到醫院急診治療,會由醫師補充高濃度的鈉,讓體內的鈉離子可以回歸一定的濃度。

    • 自來水存放太久會孳生細菌。苗栗、台中及北彰化目前實施「供五停二」的節水措施,中原大學生物科技學系副教授、毒理學專家招名威提醒:「若是儲存自來水,最好只存適量的水,且建議在3天內用完,因台灣停水多是間歇性停水,所以不用大量儲存。」
    • 裝水容器以「金屬材質」為佳 塑膠要選2、5號。另外,儲水的容器也有眉角,招名威建議:「以不鏽鋼等金屬容器為佳,這類材質比較安全,塑膠類容器若無法確保品質,就不建議使用。」
    • 停水時使用山泉水、地下水要正確消毒。有些民眾有使用山泉水的習慣,但看在專家眼中盡量要避免,招名威解釋:「因為山泉水容易有微生物、細菌、藻類、雜質,甚至可能有重金屬污染等問題。
    • 容器存放地點避開日照 以陰涼處為佳。看來短期時間缺水問題還不會解決,民眾所儲存的水最好放在照不到太陽的陰涼處,以免長青苔。瓶裝水的瓶子以PET為主難耐高溫,要避免放在陽台,大家一起在艱困時間度過缺水危機。
  3. 2023年12月18日 · 過濾的可以直接喝嗎?. 品水師教從 3 面向判斷水乾不乾淨. 日期:2023 年 12 月 18 日 作者: 陳 韋彤. 每個人一天的飲水需求量都不同,得攝取體重的 30 倍才會足夠,但一般水龍頭流出的水,可能受到老舊水管或水塔的影響,含有多種雜質,有些甚至是 ...

  4. 2022年6月22日 · 根據年齡、健康狀況、性別、體重、活動量、工作性質的不同,水分攝取量也會有所不同,對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體重乘以 30 毫升去計算,就是一天最基本所需要的飲水建議量。 補水最佳時機點. 7:00 早上起床 剛睡醒時正好是身體缺水的狀態,這時候來一杯水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清理體內的廢物。 9:00 工作前 工作前不妨喝一杯水,有助於醒腦,開啟工作模式。 11:30 吃午餐前 飯前喝水不會影響消化機能,還可以增加飽足感,避免不小心暴飲暴食。 15:00 下午時光 差不多可以起身走走活動筋骨,順便喝一杯水,擺脫昏昏沉沉的頭腦,改善疲憊狀態。 19:00 吃完晚餐後 飯後不要馬上喝水,建議等待30至60分鐘,比較不容易引起胃食道逆流,此時補水還能幫助消化順暢、緩解油膩。

    • Q1:到底夏天要喝多少水才算足夠?該怎麼計算每日飲水量呢?
    • Q2:夏天喝水量要比其他季節喝得多嗎?喝冰水有幫助嗎?
    • Q3:中醫常說喝冰水不好?水溫幾度對人體比較健康呢?
    • Q4:身體出現哪些症狀代表該補水了?什麼時候是補水最佳時機?
    • Q5:喝水過少或過多會對身體造成傷害呢?哪些人需要多補充或控制喝水量呢?
    • Q6:不愛喝白開水,改喝茶或咖啡、或加味水也能算是水分的補充嗎?
    • Q7:除了喝水之外,多吃哪些食物也能補水呢?
    • Q8:運動後或勞動後該怎麼補水才比較好?
    • Q9:夏天容易流汗,需要特別喝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嗎?
    • Q10:怎麼挑選市售的運動飲料來補充電解質?

    其實飲水量足夠與否並沒有一個標準答案,根據年齡、健康狀況、性別、體重、活動量、工作性質的不同,水分攝取量也會有所差異。對一般健康成年人來說,遵從少量多次的飲水原則,將自己的體重乘以 30 毫升去計算,就是一天最基本所需的飲水建議量,例如一個體重 60 公斤的成年人,一天最少需要喝 1800 毫升的水。

    夏日天氣炎熱,排汗量增加導致體液流失速度加快,使得體內血液更濃稠,也更容易感到口渴,所以需要喝水散熱來避免中暑的情形發生,自然就會喝的比其他季節還多;加上高溫使得身體容易燥熱,夏天可以選擇較冰涼的水溫來幫助降溫,可以減少皮膚表面出汗的速度。

    其實適不適合喝冰水,與個人體質大有關係。喝冰水有助於促進新陳代謝、活化脂肪細胞、幫助解渴與散熱,不儘可以提振精神、促進食欲、幫助消化,也可以幫助腸胃蠕動、緩解便秘及胃食道逆流。不過由於喝冰水會刺激副交感神經以及致使平滑肌收縮,對於氣管或腸胃敏感的族群,可能會導致咳嗽或腹瀉,喝溫水相對來說比較溫和。

    日常生活中如有以下 2 徵兆,表示自己的身體正在缺水,得快補出水分: 1. 尿液顏色變深:正常的尿液顏色應該是無色到淡黃色,但身體缺水時,尿液顏色會變深,排尿量也會下降。 1. 舌頭變得乾澀:缺乏水分時,舌頭會變得乾澀,並且舌苔明顯、顏色偏白,沒有缺水的舌頭看起來會是粉紅且濕潤的。 不過大多數人在感到口乾舌燥時才補水,其實身體已經在傳達缺水警報了!喝水以「少量多次」為基準,可在早上睡醒時、飯前、睡前補充適當水分為優。

    喝水量過少,容易出現脫水、便秘、排泄問題,特別是夏天容易流汗,加速身體水分減少、血液變得濃稠,容易有中風危險,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需要注意水分的補充。因為老人對於的口渴的感知變弱、不易表達口渴的需求,很容易出現脫水狀況;小孩活動量大、疲勞感知度低,常常在能量與水分耗盡時,突然出現「斷電」的情形。 針對飲水過多的情況,在正常的身體狀況下,所謂的水中毒(即低滲透壓性低血鈉),得每日飲水到 10 公升以上,確實不容易發生。不過還是得提醒腎功能不好或洗腎病人,因為腎臟腎絲球過濾功能變差,排水效果變差,攝取水的分量就要特別小心,除此之外擁有心臟疾病、嚴重水腫,經醫師診治需「限水」的病患,也同樣需要留意。

    由於喝冰飲比喝冰水感覺更清涼,很多人都會選擇用飲料代替水分,也有人習慣用咖啡、茶、加味水來代替白開水。由於茶和咖啡都有利尿作用,會刺激腎臟排尿,讓身體水分流失,所以即使有喝茶、喝咖啡,還是要得補回水分。 許多人喜歡在開水中多加一片檸檬增添風味,幫助增加水分攝取,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太酸或太濃,長期喝反而會對身體造成負擔;有些人也會選擇喝一杯手搖無糖茶,但如果太常飲用恐會影響人體鈣質與鐵的吸收,飲品並不能取代白開水,平常還是要攝取足夠的白開水。

    水對人體很重要,但是人們卻很難可以喝到足夠的水,所以除了喝水可以補充水分外,水也是可以用「吃」的。瓜類蔬果組成有百分之九十以上是水分,且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建議可以多吃西瓜、哈密瓜、香瓜等含水量高的瓜類水果,它們都具有退火消暑、去水腫的功效;若覺得水果太甜,也可以食用小黃瓜、冬瓜、絲瓜、苦瓜等蔬菜。

    當長時間或劇烈運動、勞動後,最好先喝一點水就好或漱口,等脈博心跳數恢復正常,再補充約 150 毫升的水分,而且每次補水,之間的間隔至少要 10 分鐘。 或者,也可以採取再運動中少量多次的飲水方法,每 15~20 分鐘喝約 150~200 毫升的水,總喝水量不超過每小時 600 毫升,這樣喝水能夠保持人體水分平衡,又不會因為喝水增加胃腸和心臟的負荷。

    根據國健署資訊,除非每天進行 2~3 小時的劇烈運動造成大量流汗(超過 2000 毫升以上),否則補充白開水是最好的選擇,且只要透過均衡飲食即可攝取運動時流失的電解質;市面上的運動飲料多添加糖分及人工香料,飲用反而容易攝取過多的熱量。

    通常市面上販售運動飲料有 3 種,可分為「高滲透壓」、「低滲透壓」,及「等滲透壓」,主要差別在於飲料中的電解質和糖類的比例不同。對於從事劇烈、長時間運動的人來說,肝醣消耗較多、排汗量也大,很適合喝運動飲料補充。高強度運動者適合喝高滲透壓的舒跑、寶礦力等,滿足較多的糖分供應;而中低強度運動建議飲用等滲透壓的 FIN、ion water 等補給飲料為佳。 文/王彤榆、賴以玲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水要喝多少才夠?營養師教你在這 6 大時間點補水 夏天吃什麼食物能補水又消水腫?營養師最推瓜類! 每天都需要喝水 但運動時的補水你有補對嗎?

  5. COVID-19 新冠肺炎台灣疫情地圖. COVID-19 新冠肺炎. 台灣疫情地圖. 確診人數. 1-39 39-99 99-299 300-999 > 1000.

  6. 2022年6月1日 · 醫界有個簡易的算法來推估每個人每天應該飲用的水量,就是體重(公斤)X33=一天所需飲用水的毫升數,大概是1500至2000毫升。 原則 2:喝脫水飲料要喝同量的水,不可用飲料代替水. 湯汁、飲料、及茶飲等有味道的液體,都不能用來取代喝水。 如果喝了含咖啡因、酒精、加糖的脫水飲料,例如咖啡、汽水等碳酸飲料與酒類,就要補充更多的飲水,而補水的原則是「喝一杯脫水飲料,要補回一杯半同等量的純水」。 補充脫水飲料的水份,不可以代替原本就需要喝的當日水量。 舉例來說,你一天需要2000 毫升的飲水,而你今天喝了一杯100 毫升的咖啡,那你今天就需要喝上2000 +(100 X 1.5 = 150)= 2150 毫升的水量。 原則 3:患特殊疾病者喝水需控制適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