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7日 · 研究揭近 50% 美國碩士學位的投資報酬率是負的. 隨著畢業季來臨,許多即將走出校園的學子開始思考自己所學該如何真正對接產業、以變現自己大學或者是碩博士之價值。. 不過根據平等機會研究基金會(Foundation for Research on Equal Opportunity)最新研究顯示 ...

    • 美國境內已有 4 千多所特許學校,它們想用免費教育突破社會階層
    • 有著特殊立意的學校,卻為社會帶來意見衝突
    • 特許學校紀律嚴格,設下台灣監獄都不會有的規定
    • 這麼成功的辦學方式,為什麼沒有更大規模地擴展呢?
    • 讓我們回歸教育的本質:為什麼要讓孩子受教育
    • 延伸閱讀

    這就是美國的 Charter School,直譯叫做「特許學校」。從這種學校的名字,你就能感受到這是一種特殊的學校。 簡單說,這是「公辦民營」型態的學校,起源是明尼蘇達州。1991 年,該州政府立法通過成立。特徵是:由政府出錢,但是由私人經營。這種學校可以不受現行《例行性教育行政規定》的約束。 除了必須達到雙方預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不受一般教育行政法規的限制。比如說如各學科授課時數、教學進度、教師工作準則、薪資規定以及例行性的報表等,都可以專案辦理。 說穿了,就是允許用壓迫式的方法來教育學生。由於這跟美國社會的基本氛圍差異太大,所以必須要有「特許」。當然,「特許」的理由還有更深的一層,我們後面再討論。先來看看招生狀況,這種學校有人想去念嗎? 「有,而且還搶著去。」 至今,在美國四十個州,已有超...

    有趣的是,看過各種「特許學校」設立的過程,會讓我有一種「這不就是在台灣開補習班嗎?」的錯覺⋯⋯ 一般來說,特許學校會出現,是因為當地的公立學校不能滿足民眾對優質教學資源的需求。但是,想開一所特許學校,是需要過五關斬六將的。要歷經無數次公開聽證會,通過各級政府部門層層審批,才能產生的。聽證會上,往往有當地公立學校的家長,學生,老師,等各路人馬,輪番上陣發言,什麼意見都有,一點都不比台灣開家長會輕鬆。那些出席的政府官員,要聽取各方正反意見,做出是否允許設定的決定。 為什麼會有「正反意見」呢? 因為這種「特許學校」會跟「公立學校」搶經費、搶校地、搶學生、搶老師。舉例來說:如果有一個孩子,從公立學校轉學到特許學校,那麼政府就會把公立學校的經費減少一人份,然後加到特許學校的經費裡去。這可是飯碗之爭啊⋯...

    我稍微整一下典型的做法,讓大家參考。 以 Success Academy 為例:這個連鎖體系在紐約有 46 個分校,學生中有 2/3 都是來自貧困家庭。絕大多數的學生,都是黑人和墨西哥裔移民的後代。有美國都市生活經驗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這種學生組成意味著什麼⋯⋯ 那麼,專收這種學生的 Success Academy 跟其他學校對比會怎樣? 這簡直就是奇蹟。 由於辦學效果太好,Success Academy根本不愁學生,還得抽籤入學。而且,這種辦學方式,也廣受社會大眾認同。2017年,華爾街的對沖基金就捐款4500萬美元給Success Academy。那麼,問題來了,Success Academy是怎麼教的呢? 「嚴格的紀律。」 老師講課的時候,全班的學生都得看老師。眼睛看向別處或者低頭都算違...

    因為,這種作法有個天花板。 Success Academy的學生考上大學的比例,遠遠超過一般公立學校。但是,Success Academy的學生進入大學以後,畢業率連一半都不到。 成功學院的學生考上大學以後,有高達70%的比例,不能在六年之內從大學畢業。 經過調查,原因之一是:「家裡沒錢,美國大學很貴的。」 但是還有很多學生提到第二個原因:「他們從小學到初中、高中都是在老師的嚴格管束下學習的。」「到了大學沒有了管教者,他們突然不知道該怎麼學習了。」⋯⋯

    寫這篇的原因是,前兩天看到一則新聞:《大學文憑貶值? 可支配所得連六年低於專科》。 受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麼?是穩定謀生還是階層躍遷?社會底層的孩子,該學一技之長,還是學習更多更廣的知識? 如果你是孩子的父母,你會選哪種學校呢?

    「2014我們挺柯文哲都沒錯,錯的是後來改變的人」一一柯文哲和民進黨分手,到底是誰的錯? 「一週上學四天、國中小生禁止帶手機上學」法國教育部長如何用 8 點拚教改 【台灣變代工王國都教育害的】一位高中老師的觀察:代工要高良率、效率,與訓練學生「又快又準」得分無異 芬蘭 2020 廢除中小學課程教育,不用再上數學物理化學課是真的嗎? (本文經原作者 李天豪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如果政府出錢營運補習班?〉。首圖來源:Youtube 影片截圖。)

  2. 2017年1月12日 · 關於年輕人現如今的旅遊方式,我們有 56 個發現!. 比如「被動旅遊」. 《VO》導讀:現代年輕人的旅遊心態和旅遊方式,跟過去相比有非常大的改變,來看看《好奇心日報》的超詳細分析,看看自己是否被說中了。. 關於旅遊,我們發現一些東西「過氣 ...

  3. 2018年2月6日 · 1. 交通便利性大勝. 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即使是中低收入戶,仍然有便捷的公車、捷運可以乘坐。 在美國多數城市,如果你不幸是買不起車的貧民,那麼你的生活會非常侷限。 別說找工作,就連去個超市都非常麻煩,相對的很沒有效率,非常浪費平均通勤時間跟成本,也不環保(非常耗油耗能) 我自己以前的通勤距離大約是單趟 31 公里,這個數字差不多可以從桃園到台北了,這在 LA,可能還低於平均。 稍微中等一點的,每天單趟四、五十公里是稀鬆平常的事,周邊聽過最誇張的紀錄是每天單趟開車近 120 公里…….差不多台北到苗栗了吧。 除了浪費時間之外,對很多身體不好的老人家而言,這是風險極高的事。

  4. 2019年12月27日 · 美國公立學校都是直升上去到高中的,大家從小就認識彼此,7年級開始就像大學一樣跑班上課,想交朋友不是那麼簡單。如果孩子性格內向害羞,真的會很慘! 可以看影集漢娜的遺言,了解一下美國高中生的生態。女主角漢娜就是一個轉學生。

  5. 2017年4月10日 · 美國找工作流程相對於台灣複雜許多,每一家公司的流程也不見得一樣,有些會省略一兩個步驟,大致上流程如下: 投履歷 → 跟人資聊天 → Online Assessment (OA) 線上程式測驗一到兩關 → 電話面試一到三關 → Onsite Interview 一天三到六輪 → 發 Offer. 整個面試流程其實相當長,其中最難的部分是在投履歷那關,過去幾個月我投了 100 ~ 200 間公司,最後拿到的面試機會不到 20 間,拿到面試可以說是比面試本身還要難。 關於面試最重要的三件事.

  6. 2020年10月28日 · 近十年來,日本前往歐美地區的留學生人數不斷下降,但是高中畢業後來台灣留學的人數,卻增加 5 倍之多,日本 NHK 電視台特別製作專題報導。來台留學生增加最大的原因,是語言、費用,產生了日本人的留學台灣熱潮。 日本來台留學大學生,近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