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23日 · 藝人林志穎開特斯拉發生車禍引起火燒車事故,以及台南市仁德區電動車撞及路旁民宅騎樓起火案例,讓人對電動車的安全性產生疑慮。 專家指出,電動車一旦發生火災,消防人員滅火困難,將直接威脅到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 《CNEWS匯流新聞網》特別整理出電動車火災難滅原因,並讓大眾了解當電動車發生起火事件時,如何降低安全危害。 起火難滅關鍵原因: 電動車起火所帶來的火勢難滅,主要源於數個關鍵原因。 首先,電動車採用高電壓的鋰電池,一旦受到損傷,可能快速引發火災。 相較於燃油車,這種高電壓電池的火災難度更為提高,增加了滅火的挑戰性。 其次,鋰電池本身屬於易燃材質,當遭受碰撞或過度充電時,容易發生火災並且難以有效控制。

  2. 2024年3月29日 · 曾冠彰解釋指出太陽能光電板在白天發生火災時由於有太陽光照射太陽能光電板會持續發電不同於傳統電線走火經由台電斷電後就能全力撲救即使切斷轉換交流器Media Converter),曬到太陽的光電板仍在發電多片串連可高達數百伏特觸電恐危及生命。 曾冠彰說,太陽能光電板即使夜間發生警,因燃燒的火焰光照,電板仍會工作,同樣有觸電的可能,只能用「水霧」方式降溫,不能直接水柱灌救,以免導電。 而且,光電板燃燒會產生有毒氣體,所以即使光電板都舖設在室外,消防人員灌救時仍是全付武裝配戴空氣呼吸器。 「如果沒有延燒到鄰近的電板,水霧降溫待電板自己『燃盡』,火勢就能撲滅」曾冠彰這樣說。 「鋰電池與光電板有時又是組合式的撲救難題。

  3. 2023年4月20日 · 系統動力學創始人佛斯特 ( Jay W. Forrester)城市動力學書中描述了全球熱點城市 (HotTown )發展或衰退的系統動態結構。 他分析了人口、住房和工業等城市發展關鍵因素的變化比例,以及這些變化又如何影響城市的增長。 近三十年來,城市邊界愈來愈大,工業和人口湧入,土地開始被填滿建築。 全球各大熱點城市在一個增長循環中蓬勃發展。 這個增長循環由商業移民和稅收收入的強化循環良性推動(參見:城市動態的繁榮與蕭條循環圖)。 透視房價的系统動態結構. 這張循環圖也適切地說出了經濟、居住和教育之間的動態關係。 一個熱點城市究竟如何經歷增長和吸引力的上升和下降呢? 城市被視為工作、生活和養家糊口的新地方。 城市建設蓬勃發展,就業不斷增加。

  4. 2023年9月27日 · 消防員工作權益促進協會副理事長翁立思表示目前主流觀點依舊關注在裝備更新但他認為先進裝備必須輔以先進的制度或是跟上先進國家的文化因此目前的推動是希望制度再先進一點讓文化也跟著往前進屆時先進的科技與裝備才能配合使用。 翁立思表示,其實只要提供符合目前救災標準的基礎救災工具,就是最有幫助的,但部分財政狀況較良好的地方縣市仍會優先採購數百萬的救災機器。 翁立思認為,蔡英文政府執政8年來,在公部門相對威權的情況下,過去幾年協會在消防體制上有更民主化的前進,但實質進步上,無論是工時、消防員權益以及裝備更新等層面,「進展是極度緩慢到,我們第一線是無感的」,每年都仍舊有消防員殉職,改善情況依舊很不明朗。

  5. 2023年12月25日 · 分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跨年倒數,台北101煙火絕對是全台灣最具指標性活動,今年「2024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預計同樣將湧入爆量人潮,台北市衛生局今(25)日公布當天最新醫療服務措施,將一口氣在活動場地周邊設立7站醫護站。 而台北市衛生局表示,過往經驗,現場病患以「外傷」最多,其次為「頭暈」、「頭痛」,提醒參加跨年晚會的民眾要注意各項保護措施,保障自己平安。 「2024台北最high新年城跨年晚會」活動今年自31日晚間6點開始,將一路延續到跨年113年1月1日凌晨1點,台北市衛生局預估人潮眾多。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規劃於市府1樓東區大廳市民服務中心 (1號醫護站)設置傷病患留觀區,並於活動場地周邊設立7站醫護站 (上方置可夜視並標有十字之標示)。

  6. 2023年6月20日 · 彭華幹指出若以新法上路的3月22日作為時間點之前攜帶加熱菸被海關扣關的民眾想要取回自己花錢購買的加熱菸品要花上兩百萬才能領回。 彭華幹質問國健署官員:「有哪個人有財力或是意願,花這樣的錢去領回頂多幾千元的加熱菸品? 現在3個月申請領回的期限將至,民眾居然只能眼睜睜看著加熱菸被銷毀。 更扯的是,3月22日之後更慘,有合理需求的民眾因為在國內無法買到加熱菸,冒險從國外攜帶入境,導致被海關查獲,不但物品被沒收,還要被處以5萬到500萬元的罰鍰,這樣過程難道不是官逼民反,強迫人民變身浩克來發出怒吼嗎? 其實,國健署上級機關衛福部引起眾怒,讓民眾想大聲呼喊「我現在就要」,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7. 2023年12月25日 ·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當氣溫驟降與天氣溼冷時血管內的平滑肌也會跟著收縮更容易造成血壓升高造成心肌梗塞和中風急性發作機會大增。 尤其,近期各地早晚氣溫明顯偏低,民眾更應該注意「戶外」保暖。 正確保暖怎麼做? 國健署強調,為維持身體的溫度,可運用內層保暖、外層禦寒多層次穿搭,方便隨著氣溫變化來穿脫衣物。 同時,也要維持4項健康生活習慣:規律運動、均衡飲食、充足睡眠、定期量測血壓,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 吳昭軍警告,保暖抗低溫,有2大NG行為做了反而更糟,第一就是「喝酒暖身」,一般人常誤認喝酒可以暖身,事實是,酒精會讓皮膚的微血管擴張,才會有感到暖意的錯覺,其實體內血液離開器官後,因酒精作用的緣故,反而造成身體內部的中心體溫下降,尤其在外喝酒、宿醉會更危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