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8日 · 素有 3Q 之稱的陳柏惟直言顏家是高雄市長韓國瑜最大樁腳」,網友為他感到緊張:「 3Q 哥會變成 3Q 雞排嗎 」。但外界始終不解,這位高雄人為甚麼要選台中參戰?來看他的說法。(責任編輯:黃梅茹)

  2. 2019年9月19日 · Tag: 3Q陳柏惟 報橘 【裝睡的國民黨叫不醒】自評罷捷未挫敗、諷民進黨慘勝!KMT 能靠「金童」反轉氣勢嗎?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

  3. 2020年5月26日 · 3Q 哥陳柏惟表示已和陸委會了解本次的人大台灣代表團的相關資訊並要求相關單位清查名單上的人。 他說,目前確定名單上的人都不具台灣戶籍,國籍部分則還在確認,他更質疑, 連戶籍都沒有的人是否能代表台灣發聲? 大家可以想想且若具有台灣國籍那就違反了兩岸條例33條陳柏惟進一步表示:「如果他們不具戶籍也不具國籍那就是國際級的瞞天過海! 這13位假台灣人、中國國家級詐欺犯,很造假、很中國! 」他還舉出其中一位陳雲英來做說明,指出陳雲英是軍界黃安、背骨仔林毅夫的太太,因此這場統戰大戲絕不可輕忽!

  4. 2019年6月28日 · 「我們不後悔戰韓,我們還後悔戰得不夠兇! 本來要殺雞頭去丟國民黨部的。 作為台灣基進黨的發言人陳柏惟落選後人氣更旺開始上政論節目批評韓市長高市府執政更對韓天台偏頗報導非常不滿。 即便基進黨在立院沒有席次,今年四月,他們開始草擬《外國代理人登記法》,並跟民進黨合作,希望透過立法來管制境外勢力干預。 「以後韓國瑜再進中聯辦,《韓天台》就要打上『廣編特輯』,這樣不是新聞,大家就部會相信了! 戰力爆點的陳柏惟,到底還說了啥? 不管你是韓粉還是韓黑,花十分鐘看《 彩玲敲通告 》,很解憂~ 2020 總統大選. 台灣基進. 市議員. 彩玲敲通告. 愛情摩天輪. 抗韓戰士. 立委. 說謊. 陳柏惟. 韓國瑜. 高雄市長.

    • 將罷免案視為素人從政的檢驗
    • 素人從政蔚為風潮是因代議政治未能有效反映民意
    • 主打理念的當選者,易忽略選區特色與選民需求
    • 高度爭議性讓人難認同,媒體聚焦產生反效果
    • 用韋伯看素人政治,為政有熱情不夠,還需有判斷力與責任感
    • 政治玩票者的結果
    • 素人從政最佳典範為李前總統
    • 阿道夫希特勒也是「素人從政」
    • 更多上報好文章

    陳柏惟的罷免案總算塵埃落定了。但成敗之外,還有更多可以關注的層面。因為它並非單一偶發事件,而肇始於綠營,引起藍營報復,不免於因人設事,制度面上也有待檢討。但它還是一系列素人從政(跳過傳統從政歷練,如民代助理、選舉抬轎、政治世家……等)的後續發展:柯文哲、韓國瑜(脫離政壇十多年的過氣政客,本就應被視為素人)、郭台銘、張亞中、黃國昌、黃捷、王浩宇、陳柏惟、林昶佐……等。因此這次罷免案可視為對素人從政的檢驗。

    素人從政能蔚為風潮,是因代議政治未能有效反映民意。像 ECFA 只有少數特定買辦獲利,影響更深遠的服貿協議當然得不到支持。但民進黨卻無法有效抵制,群眾只好自救式的佔據立院。而藍營摸頭不成、改採警力鎮壓,當然失去民心;但綠營也因無法掌握與引導運動,淪為替學生「顧門口」的另類保全。代議政治失靈下,人民的結論當然是:政治人物不是無良,就是無能或無知,還不如自己來。 但一般狀況下,民眾連投票都未必有意願,更不可能參選。因為在媒體和輿論的無情檢視下,再微小的過失都會被挖出來檢視,候選人等於是在光天化日下赤身裸體面對大眾。因此,純粹道德意義上的「好人」當然不想也不會參選。不過這波素人從政之所以能克服恐懼,就是因為對理念的素樸熱情,以及受國民黨崩解後的權力真空所吸引。

    但理念是抽象的,對它的認同通常快速而廉價。就像只憑廣告而衝動購物,沒多久就發現那只是「想要」,而不是「需要」。理念固然崇高,卻與日常現實有所差距。所以主打理念而當選者,很容易會忽略選區與選民的特色與需求,甚至會把自己等同理念的化身。一旦如此,不是膨脹自己,就是非黑即白。反對自己的,不管什麼原因,通通非友即敵;支持自己的,就算狼子野心,也要給予擁抱。就像環南市場染疫事件中,應扮演中央與地方溝通橋梁的立委,卻以為是自己質詢(或競選)的主場,大聲斥責台北市長防疫不當;卻遭市場自治會主任嗆聲,說立委在疫情發生後從沒到市場表示關心。 這就是過於執著理念而「頭腦發熱」的結果,而陳柏惟也有類似的表現。他最在乎「抗中保台」與「保護母語」的理念,但卻不一定是民眾關心的唯一或第一要務。而且陳與地方本就缺乏淵源,...

    這些高度爭議性的作為不只難以讓人認同,媒體聚焦還可能產生反效果,讓當地民眾覺得「見笑」。但陳柏惟接受《新頭殼》專訪時,對自己的爭議性言論卻表示:他從政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真實一點,不要一直把政治人物塑造成他心裡的樣子。他在選舉過程也是儘量保持真實。他只是儘量講他平常就會做的事情。而這陣子對他來講比較大的改變就是「我還是要去符合多數人所期待的那一面,但不代表……,坦白講那是台北人期待的那一面」。 可以看出陳柏惟把自己和一般政治人物對比,認為自己較為真實,符合自己平常的樣子。而其他的政治人物則被塑造成「他心裏的樣子」(虛偽?)、「……那是台北人期待的那一面」(台北人不真實?)。但人本來就不只有單一面向,在不同的身份與情境下,本來就該有不同的「真實」。如果認為粗魯不文才是真實、才接地氣,既限縮了真實...

    韋伯(Max Weber)在〈政治之為志業〉(Politik als Beruf)的演講中說,以政治為職志者必須要兼具熱情、判斷力與責任感。以陳柏惟為例,素人雖充滿熱情,卻缺乏判斷力。不過判斷力需要長期累積與反覆試煉,以此責備則失之公允。但韋伯談到責任感時,進一步區分了「存心倫理」(Gesinnungsethik)與「責任倫理」(Verantwortungsethik):作為「存心倫理」的熱情,只在乎動機純正,而無視於結果;如果結果不佳,與行動者無關,責任只在於世界與其他人的愚昧。但「責任倫理」不會假設人的完美,也不會把行為的結果轉嫁給他人,而是衷心表示這個行動就是他的立場,並且承擔起行動的所有後果。 唯有願意承擔行為的後果,熱情才能從「沒有結果的亢奮」,變成對務實理想的熱情投入。而用熱情來...

    而政治玩票者的結果通常是,他堅持的理念與作為的後果經常背道而馳。因為失焦的質詢,使立院通譯制度被擱置,「保護母語」的目的反而更遙遠。因為在國防事務上的不專業而淪為笑柄,使「抗中保台」徒然淪為口號。但如果對被質詢官員多一份同理心與尊重,立院通譯可能繼續施行,而國家語言法也能落實。如果在國防事務上多花時間鑽研,不只靠專業讓相關官員認同,還能在國際合作上贏得盟友尊重。

    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這一波素人從政看來應該還限於後者。但這兩者其實是交替循環的,以素人從政最佳典範的李前總統為例,他能確立台灣主體意識,固然是因時勢所趨,但更因善於呼應時勢,因勢利導地凝聚各方力量,匯聚成沛然莫之能禦的浪潮。但如何掌握並運用時勢,就是判斷力與智慧的問題。而李前總統之所以能有智慧,一方面是透過大量閱讀,再則是與各種專業人士溝通討論,而大量吸取各方經驗。但更重要的是,他對台灣始終保有一份冷靜而清醒的熱情,與一份對責任的堅毅承擔。 因此試圖引領風潮的素人,一定要清楚自己其實只是因為乘了順風,才破得了浪。不然還會發生各種匪夷所思的情況,不會只限於為火災罹難者起立默哀時,竟然還端坐滑手機,還辯解因回應陳情與發文而沒注意……畢竟,議會就是議員的主場,再多理由都難以合理化如此「不長眼」...

    所以想從政,不只要有熱情,還要有責任感與判斷力。人微言輕,也就算了;但如果位高權重,就難以預料會給民眾和國家帶來什麼。以史為例:韋伯發表上述經典演說後不久,有個兩度報考維也納藝術學院落榜的年輕人,一戰戰敗後退役返鄉,加入某政黨,成了黨魁,誓言恢復祖國的光榮。結果這個政治玩票者的理念與作為的結果背道而馳,祖國不只沒恢復光榮,還遭受了莫大的災難與恥辱。 是的,這個從政的「素人」,就是希特勒(Adolf Hitler)……

    方儉:陳柏惟被罷免 下一站公投 為什麼政治人物總喜歡用「恨」來動員 社評:包括黑派顏家在內 這場罷免最後沒有贏家 (本文經 上報 授權轉載,並同意 Citi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陳柏惟輸在錯誤示範「素人從政」〉,首圖來源:3Qi.tw 陳柏惟)

  5. 2020年6月10日 · 新黨青年軍王炳忠蘇恆林明正在新黨黨部召開記者會發起罷免陳柏惟行動新黨青年軍指出陳柏惟身為區域立委關心罷免高雄市長韓國瑜超過選區事務對全國性的國防兩岸外交議題又盡顯無知所以先請草包立委陳柏惟滾出立法院」。

  6. 2018年11月6日 · 陳柏惟在 11/2 上政論節目新台灣加油》,分析韓國瑜提出的政見他首先針對韓國瑜高雄10年內人口要增加到500萬人議題用數據分析是否可能陳柏惟將人口增加的方式分成自然成長內移外移三大類一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