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1月1日 · 若把分手比喻為愛情中的一場車禍,你會如何面對這場意外呢?. 3 種分手模式, 9 種面臨道別時刻的反應,來測測看你是哪一種吧。. (責任編輯:蔡芷庭). 文/楊瑞玉 諮商心理師. 一個人的故事,可以因為 N 個原因,寫出 N 種結局。. 當要說兩個人的 ...

  2. 2019年4月19日 · 社會心理學家Paul Eastwick找了一群正在穩定交往的人,並且詢問他們如果將來分手了他們的感受如何,並且很有耐心地等待這些人分手(編按:真是一個辛苦的研究啊),當他們真的分手了,研究者詢問他們分手後的真實感受,並且跟他們一開始的預期 ...

    • 無分工
    • 無趣
    • 目標不一致
    • 失望與幻滅
    • #如何避開這些陷阱?

    「分工」指的不光是家務分配、誰接送小孩這類的實質事務,更包含雙方對關係付出的「情感投資」。Randi Gunther 認為經營感情就像談一場商業合作般,需要對等付出與共同分攤。若某一方總是被動接受關心,沒有能力主動分擔另一半的壓力,長期下來便會導致潛在裂痕。

    通常當某一方開始感到無聊,都怕傷害對方而不想承認。「感情中,安全和舒適無法永遠帶來快樂。」Randi Gunther 說。當親密伴侶太過彼此了解,以至可以準確預測另一半的每個想法、感受和反應時,他們可能會同時失去激情、興奮和好奇。

    交往初期,伴侶們通常會分享類似的夢想和目標。然而,若隨著時間推移,彼此的價值觀(對關係的期望、政治觀點、家庭責任、社經目標,或是性需求、孩子教養方式、衝突解決)發生變化而不再相互影響,目標和夢想也逐漸分歧,這種差異就會造成危機,這種狀況也是人們常說的「個性不合」。 另一種常見的情況是:隨著關係的成熟,某一方想要尋求更大的冒險,但另一人的內心深處已經滿足於現狀。對想追求更高成就(比如出國進修)的伴侶而言,家不再提供前進的動力,這種關係變成一個純粹的避風港;即使雙方仍相愛並相互尊重,卻已經停止「成長」。

    人們最初相愛時,總是相信並完全支持彼此,也能很快原諒錯誤,認為愛情能克服他們之間的任何問題。但隨著激情褪去,「情人濾鏡」失效後,你發現自己其實不能忍受抽菸的另一半、一位生活習慣不良的枕邊人,或是一個與你的家人朋友相處不來的伴侶。預支愛情的信用卡已經負債累累,過往的耐心逐漸消磨,失望與幻滅接踵而來,許多人就開始「感覺淡了」。

    「我總是問那些覺得他們不得不結束持續關係的人,為什麼在『為時已晚』之前沒有告訴另一半真實的感受。最常見的回答是:他們確實試圖改善,但覺得伴侶不能或不願意傾聽與改變。」Randi Gunther 的忠告仍是老生常談:溝通與傾聽。也許人的個性與價值觀很難被改變,但我們能為關係付出的最大貢獻,就是努力在彼此的差異之間找到包容與和解。

  3. 2016年10月17日 · 以下文章為孫教授對「分手方法」的見解。 為了盡可能降低失戀的打擊、減少它對情緒的影響,有學者針對「分手的 策略」提出一些研究的成果,可以參考一下。

  4. 2020年1月8日 · 你說分手了要怎麼放下,我說放不下就提著走吧。 「老師,分手了,要怎麼放下?」 「放下什麼?」 「放下我對他的習慣吧⋯⋯」 當我在進行親密關係諮商時,最常被問到「要怎麼忘記?」、「怎麼放下?」 大部分的人在結束一段關係後,通常都會經過這四個

  5. 2017年6月27日 · 他們想讓選擇離開的人發現,他/她究竟錯過了什麼樣的美好,並為他/她的離去感到後悔。作者 Ab 卻告訴我們,分手並不是悲慘的結束,而所謂分手後的「自我提升」也絕對不是要做給對方看的。 文/Ab 的異想世界

  6. 2019年6月26日 · 失戀者重新經歷交往的過程,記憶往往停格在被告知分手的那一刻,其實,「分手」機制早已啟動;當其中一方腦海中浮現「分手」的念頭,分手即已成定局,如何找到分手的時機、方式,和理由只是「程序」而已。

  1. jisoo分手安普賢 相關

    廣告
  2. 對方堅決離開你,這段感情不一定就結束了!分手,只是長年累月的失望爆發了,重建信任才是關鍵. 分手挽回黃金法則:不糾纏,不卑微,不刻意,不心急,用這招讓他主動挽回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