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2月6日 · 2024-02-06 11:30. +A -A. 加入收藏. 衛福部週二 (2/6)公布睽違7年醫學中心評鑑結果台北區台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及宜蘭縣評定醫學中心共10家增額評定2家分別為台北慈濟醫院以及部立雙和醫院北區桃園市新竹市新竹縣苗栗縣則因為區域人口增加新增台大醫院新竹分院1家醫學中心原先傳出醫學中心地位不保的萬芳醫院仍在榜上此評鑑結果也打破原先醫學中心的家數限制保署預估,新增的這3家醫院每日門診總數約有1萬名病人、急診每日總數約500多人,部分負擔將受影響。 自3月1日起,門診從新台幣240元漲為420元、急診400元漲為750元。

  2. 2022年6月2日 · 2022-06-02 14:00. +A -A. 加入收藏. 應該是休診時段的正午只見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眼底病變尖端治療中心候診間裡至少還有20多位遠道而來掛了門診的患者願意等候陳珊霓主任匆匆扒了幾口已冷的飯盒視病如親的她對護理人員說:「可以準備繼續叫號了患者家屬們彼此閒聊著:「陳主任是百大良醫呢! 仁心仁術很有口碑。 」「我們50歲以上的長輩有高度近視、飛蚊症,都輪流來健檢,要是視網膜剝離就瞎了,真慶幸及時得救! 」台灣8成人口都有近視問題,尤其高視力度數長期居於世界倒數第一,更容易造成視網膜剝離。 媽祖婆 為視力絕境患者守護靈魂之窗.

  3. 2023年1月13日 · 目前機器人已經應用在中國附醫新竹分院的大廳清消預計2025年前會優先投入手術或負壓隔離病房的清消及物流應用。 周德陽說,醫療科技更迭快速,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最了解病患需求,此次與工研院合作醫院提供專業建議,也能加快智慧科技導入醫院的進程。 工研院副院長張培仁則從病患的角度出發,他表示:「當我年紀大需要去醫院,但小孩卻都要上班,就會希望醫院的自動化程度,可以做到讓病患自己去、自己回來,這是我們未來的目標。 張培仁說,外科手術非常複雜,由於技術門檻高,過去國內醫院使用的手術輔助機器人都是國外品牌,這次有瑞鈦研發導引系統,達明機器人更是國內第一家做醫療機械手臂廠商,這是非常重要的突破,也算是在打造MIT智慧醫療生態系。 年中驚喜大放送📣加49元 最多送49期!

  4. 2024年3月6日 · 今周刊編按掛號費將回歸市場機制」,衛福部3月4日發文醫界取消掛號費調整備查制度部長薛瑞元表示,「必須要讓醫療機構有這樣的彈性空間。 」讓收費回歸市場機制醫療院所可自行調整掛號費無需再送衛生局備查減輕經營壓力不過他也說掛號費屬行政費用醫院可以自行調整掛號費聯合調漲這個是不容許的公平會會介入調查」。 新冠肺炎疫情後健保點值縮水,六都去年高達475家醫療院所掛號費調漲,家數為歷年之最,但漲風未歇,今年至2月中旬六都又有322家調漲,集中在中北部,昨天衛福部又取消掛號費調漲「備查令」,漲價潮是否從北往南擴,引起關注。 另新光醫院、振興醫院也計畫調漲掛號費。

  5. 2023年12月28日 · 善用AI人工智慧、Nano奈米製藥與細胞治療,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宣布應用最高醫療與科技能量,帶來智能抗菌等等舉世最先進且完整的全套解決方案,大降敗血症風險、抗感染、治癌、新冠肺炎急救都有展露曙光的新解方。

  6. 2024年3月29日 · 楊泮池舉例,若能透過語音AI辨識病人的談話,「講客家語、台語也可以,講完病歷自己就寫好。」便能大幅縮減醫護人員在電腦作業的時間,「我想(醫院)每個人都會想要買這個軟體。」 不只是看診紀錄,AI的應用也讓電子業者看到往材發展的機會。

  7. 2022年1月12日 · 現在中國醫大附醫則透過質譜儀結合AI分析從細菌蛋白的位置與波形不只能預測是26類細菌種類中的哪一種還能透過平台系統確認該細菌有沒有抗藥性檢測時間能從72小時縮短到1小時準確率平均達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