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hoo奇摩 網頁搜尋

  1. 相關搜尋:

  1. 兒童美語補習 相關

    廣告
  2. 不用挑補習班、不用接送,還可跳脫團課尷尬環境!真人外師一對一互動,讓孩子在家安心學、自信說. 外師超強引導力,輕鬆激孩子學英文興趣!多元主題+沈浸式互動,讓孩子不知不覺愛上學英文

  3. 2024夏日限定營隊熱烈報名中,培養生活力、品格力與領導力,建立關鍵思維,在變化世界中脫穎而出. 外師帶領|模擬情境、實踐領導力,培養批判思考和成長型思維,打造未來人才!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19日 · 多年來政府努力彌補「父母的空白」,透過學校推動「補救教學」或各種接住中輟之虞學生的「中介教育」,讓孩子能持續留在學校學習;但這些「積極差別待遇」(positive discrimination)的教育政策,實施起來有怎麼樣的困境? 我們怎麼在孩子中輟前,接住他們? 台東大學師範學院院長、前國家教育研究院副院長曾世杰蹲點台東整整25年了。 在美國攻讀教育哲學博士畢業回台後,他沒選擇留在大城市,後來人生有多次機會「往北走」發展,仍沒考慮過,一直待在距離老家花蓮玉里較近的台東。 在這裡,他為未來的老師們開設了「中小學國文英文補救教學」課程。 為了這堂課,他帶著大學生進入小學,「我們要找功課最困難的小朋友,請他們幫助我和我的大學生學習。

  2. 2017年12月14日 · 院童非但沒有獲得補習的機會還被管理者貼上負面標籤不僅經常在院童背後說三道四放任其他院童對這位敢於爭取自己權利的孩子言語關係霸凌甚至當她長了蕁麻疹向機構尋求外出就醫的許可時卻被大人揶揄:「你是不是又在找碴

  3. 2021年6月24日 · 我們在雲上教與學. 新北市三峽的南靖部落裡家長陪同小孩透過網路共上一堂族語歌謠課程。 (攝影/唐佐欣) 2021年初夏的台灣,一場遲來卻快速爆發的疫情,打亂了原本的歲月靜好。 5月17日雙北地區率先停課,兩天後更擴大到全台各級學校,教育部宣布採「線上教學不停學」的方式,進行原有的課程。 雖然去年教育部已訂定線上教學指引,但真正開始遠距課程,還是讓許多老師、家長、學生們措手不及,展開一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教育變革。 「廚房、臥房、工寮,都是教室。 我們,重新學習「怎麼學」 新北市中平國中校長林裕國說,「真的沒想到(停課)速度來得有點快,」透過全校老師的合作,教務處開設了上千個Google Meet帳號,在三天內快速解決硬體與連線的問題。 然而,隨之而來卻有更多「教育本質」的問題。

    • 人文與藝術教育的匱乏
    • 攝影教學與攝影比賽間的封閉迴路
    • 請勇敢向前行的回應當代

    20多年前曾經在一個實驗國小的教室門口,看到小學生陸續下課。那是一個插花課,每個小學生手上都捧著一個花盆,每個人的花盆、花材、最後做出的插花造型,都一模一樣。這個藝術課程是一般小學稀有的,竟然還是填鴨式的教學。如此違反人性的教學,卻是台灣所謂的藝術教育。 當今台灣大多的攝影教學法,仍然是填鴨式的,把學生教成同質的思維,很可能許多初學者的創意早早被扼殺。令人想起1961年鍾肇政的小說、也就是1989年電影《魯冰花》的學校故事。如今2020年的台灣攝影面對的主要問題,仍然是抹煞另類想法的填鴨式教學。奇妙的是,許多攝影學生似乎有了斯德哥爾摩症候群,對於教師給予的填鴨式教學仍是滿心歡喜。 從初等教育到成人教育,台灣教育體制偏重理工,忽視人文與藝術教育,也就是重視科學技能,而輕視人性的智能、知覺、倫理...

    因為曾經擔任過數次的「美展」評審,看過成千上萬大同小異的參賽作品,經常感覺非常詫異、也非常詭異,為何大多作品的同質性如此之高?難道這些參賽者都來自同一師門?難道他們都彼此模仿抄襲?難道他們的攝影教師,與20多年前那個插花課的教師,也是出自同一師門? 台灣攝影的基礎教育,大多是關於器材與技術,而不是知識與價值觀。很多攝影者因從小缺乏人文與藝術教育,很難自學攝影藝術,但被攝影教師灌輸的是攝影技藝。很多攝影者只能從技藝角度了解攝影,而沒有人文與藝術概念。所以很多攝影比賽或「美展」的聯展,看起來很像是一個人的作品展覽。因為大家重視的是同質的技藝,而不知如何用藝術思考創作、表達自己獨特想法。 藝術教育應該關於培養學生的感知、情感和概念;發掘學生潛在的創造力、激發生活力量的創意;幫助學生尋找心智成長密切...

    更大的問題是,「全國美展」偏向「美展」家族,並沒有如同「台北獎」、「高雄獎」脫胎換骨的走出「美展」,而朝向當代的路線,因此「全國美展」無可避免吸引而來的攝影族群,大多還是針對攝影比賽與「美展」而生產的同質思維作品,「全國美展」也因此傾向於對接/獎勵的是封閉迴路的攝影比賽,與「美展」系統的攝影教學。 近年由地方美術館專業人員承辦的「宜蘭獎」、「桃源美展」,也努力轉型朝向當代。政府組織裡被認為應該最有鮮活生命力的藝術機構,似乎逐漸清醒的思考如何回應當代。 歷屆「全國美展」讓我們看到,台灣攝影藝術創作的人才根基是老舊的、空乏的,急需培育的是當代創意的攝影藝術人才。如果最基層的攝影藝術創作人才的培育是失敗的,也就是沒有踏實的建立攝影藝術創作人才的大水庫,那麼在高處美術館的「全國美展」是打算迎接與鼓舞...

  4. 2020年6月16日 · 現在的 《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0條 明確說明了部落互助式教保服務中心的政策定位:「為提供原住民族幼兒學習其族語歷史及文化機會與發揮部落照顧精神得採部落互助式方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 」由此可見,只要部落有心想要讓幼兒傳承部落的文化,並持續實踐互助照顧的精神,就能申請成立教保中心。 (註) 部落年輕老師的煩惱:我該找誰問問題?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社區教保服務中心老師(右),和部落中擔任漁夫的家長,學習旭海部落常見魚種的名字及特徵。 (圖片提供/旭海社區互助教保服務中心) 從「部落托育班」到「教保中心」,部落的這群老師們和部落族人,在部落實踐著在地的照顧工作,已逾10年的時間。

  5. 2021年10月15日 · 這本書的出版也是希望能夠藉由揭露美髮建教生的真實景況讓更多關心美髮建教生相關權益的讀者們政策制定者等可以能夠給予更直接的支持與回應

  6. 10種語言讀報上線深化兒少媒體識讀影響力. 「少年報導者 X 誰來讀新聞」是《報導者》子品牌《少年報導者》定期推出的真人讀報Podcast節目。. 2023年5月開始與中央廣播電臺合作,每月精選專題文章,除了原有的華語版本,再增加英語、日語、印尼語、泰語 ...

  1. 相關搜尋

    兒童美語